武汉城市管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武汉城管”。
武汉城市管理迈步大城管时代
在乡村,推进村湾收集、乡镇运输、市区处理的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启动环境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村容村貌变化明显。
在中心城区,开展暴露垃圾、施工工地、违章占道、违法建设等专项治理,消除暴露垃圾倾倒点,清除长江、汉江漂浮垃圾;加强78条重要干道、窗口地带日常控管,开展夜市排档、占道洗车等专项整治,取缔一批扰民占道市场;实行渣土运输作业“红黑榜”制度,严格查处违法运输和渣土污染行为。
启动生活垃圾源头收集系统建设,购置337辆垃圾收集车,淘汰板车670台;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范围扩展至中心城区的学校、机关、单位和社区,设置了一批分类收集容器。
坚持“双创”工作机制,以督办考评促进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化,全市103个街乡镇争创“市容环境达标街道(乡镇)”总达标率97.09%,优良率69.77%;全市255条主次干道争创“市民满意路”总达标率97.65%,优良率65.49%。
探索“大城管”综合督办机制,主动发现并及时督办责任单位解决城市综合管理问题;健全环境保障机制,完成了国家森林城市检查、文明城市测评、世界湖泊大会等80余次重大活动保障任务。
部署60天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工作,提出十大工作举措,全市市容环境明显提升。
城市空间环境再添靓点
以“两江四岸”和集中展示路段景观灯光环境建设为重点,按照“设计艺术化、投资多元化、建设同步化、管理专业化、亮的有文化”工作思路,组织规划设计,发动社会参与,实施工程招标,规范安全施工,强化科学运行,全市亮化楼宇452栋。
其中,两江四岸区域亮化楼宇149栋,打造了南岸嘴、龟山、晴川阁灯光片区,建设了21组强力探照灯,建成7艘趸船景观灯光,实施了天兴洲长江大桥及4座立交桥、人行天桥景观灯光建设,完成汉江江滩东风段500米景观灯光带建设任务。建成青年路、常青路、解放大道、徐东大街等8条景观灯光集中展示路段,全市景观灯光档次不断提升。
“夜游长江”成为城市旅游品牌,国庆期间市委市政府组织2000名市民代表观赏城市夜景,分享建设成果。
出台《武汉市门面招牌设置规范》,开展广告、招牌、灯光、房屋粉饰等综合整治,推进广告资源公开拍卖试点,三环线先期拍卖取得成效。
城管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认真落实市人大3号议案,强力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现有资源,组建武汉环境投资开发集团,积极主动开展融资,保证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五焚烧、两填埋、一综合”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长山口生活垃圾填埋场启用,长山口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第一台发电机组安装;汉口北垃圾焚烧发电厂主体结构工程完工;新沟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工建设,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主厂房土建进入施工;陈家冲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步入正轨,关闭了二妃山、紫霞观垃圾填埋场,开展综合治理。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
建成13座环保型生活垃圾中转站;新建改建100座公厕。
查处违法建设稳步推进
全市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7278处、106万平方米。
有效控管重点工程区域范围违法建设,每个工程组建10-30人的控违队伍,实行24小时守控;严格实行绩效目标考核,限时督办督拆。
强力拆除存量违法建设,全年在洪山区杨春湖、青山区胡家寨、张家湾、汉阳区江堤街、东湖风景区东湖村、渔光村、黄陂南湖村等区域组织大规模拆违行动30余次。
联合公安消防部门拆除各类侵占消防通道违章搭盖500多处、5万多平方米;配合水务部门拆除水域湖泊岸线范围的违法建设;落实铁路沿线违法建设长效控管机制,推进铁路沿线违建整治工作。
倡导绿色出行方便市民生活
认真办理政府“十件实事”,城管便民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建成便民自行车服务点816个,投放自行车21500辆,发放租车卡25.6万张,每天提供租车服务8万人次,缓解了交通压力,方便了群众生活。
开展废旧电池回收,新增100家中百超市废旧电池回收点,全市200家超市回收废旧电池254万余个;在学校、社区、机关、公共场所、便民自行车服务点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8000多个。全市平均每天收取废旧电池0.5吨。
扩大放心早餐经营规模,配合商务部门推进放心早餐车设置工作,支持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新设置了348个早餐车。
完成路名牌补设工作,开展全市路名牌基本情况调查,补充设置路名牌550块、更新160块。
公共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加强道桥巡查维护监管,建立市区城管部门为主体,群众、媒体参与的道路病害发现处置机制,组织了“绊脚桩”、坑凼等专项整治。
强化桥梁设施日常巡查和应急维护,全年巡查桥梁1000余次,完成汉阳三眼桥危桥改造任务。组织实施了临江大道、汉阳大道、沿河大道等12个道路改造项目,洪山广场汽车通道等7个桥隧维修加固项目。
严格实施道路挖掘占用公示制度,加强挖掘工地现场周边环境管理,疏通240条微循环道路,保证道路畅通。
加大燃气行业监管力度,建立瓶装液化气市区共管机制,清查违法经营门点538处,开展燃具市场专项执法行动,依法查处违法销售燃气灶具行为。
110联动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启用城管应急指挥中心,统一城管服务热线82712345,形成“一网受理、一网协同”服务体系,全年受理市民各类诉求6.07万件,回告及时有效,群众满意度高。承办省、市人大、政协议提案69件,圆满完成办理任务。
城管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严格依法管理,城管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出台了《武汉市景观灯光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责任,提高设置标准。出台了《武汉市城市管理行政调解暂行办法》,建立行政调解工作制度,为行政争议解决提供依据。制发《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协管员管理办法》,规范城管执法协管员管理。
推行电子办案系统,开展执法办案网上监督。开展城管执法优秀案件和办案能手评选活动,激励争先创优。全年办理行政许可3000余件,行政许可行为进一步规范。
狠抓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市容环卫、违法建设、燃气安全管理、违法占道、渣土运输等方面执法检查考核力度,全年查处违法行为240139起,案件合格率高。
城管队伍形象不断改善
加强行政能力建设,队伍作风素质、纪律意识、执行力进一步提升。
规范执法队伍管理,推广“七定”执法勤务模式,建成城管社区工作室180多个,开展规范化建设达标和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武昌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硚口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获得全市十个“群众最满意基层站所”称号,执法队伍形象得到改善。
开展第十三届环卫工人节表彰庆祝活动,在江岸、江汉区先行试点落实环卫工人“五险”待遇,保障环卫队伍稳定。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廉洁意识进一步提高。
璀璨江城
女子城管队
整装待发
城管职工深夜融雪防冻
桥梁改造
道路抢修
废旧电池回收
城管应急指挥中心
便民自行车服务市民
即将建成的长山口垃圾焚烧厂
中南之夜
赠书《天大的小事》寄语硕士队员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燃气执法
温馨告知 文明执法
视频指挥系统调度拆违
机车清洗
新型环保公厕
环保型垃圾中转站
市委市政府组织“城市美容师”夜游长江
环卫工人节慰问员工
长虹卧波
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本版总策划:李记泽 罗时春 朱建华
组稿:汪腊阶 罗夜莎 叶火生
以“城乡清洁工程”为载体,改革创新城管体制机制,全面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实现主次干道精细管理、背街小巷提档升级、乡村环境得到改善、违法建设有效控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的工作目标。
2010
创新提升
影响有影响的人
10-11
和谐武汉
规范引领
2009年,市长阮成发在全市城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走“大城管”的道路,城管工作是天大的小事,要坚持依法、科学、精细、长效管理城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市城管局坚持严格文明执法,努力推进环卫管理规范化、景观灯光特色化、违建控管日常化,市容市貌持续改善,圆满完成各项城市管理目标任务,在违建控管、灯光亮化、免费自行车公共服务系统建设、迎战大雪等战役中表现优异,受到群众称赞。
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
建立“大城管”工作机制
按照“以区为主、街为基础、市区联动”的基本原则,建立市、区、街三级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体系,组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全面加强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检查督办、考核评价,建立组织保障、发现即处、交接督办、例会调度、奖惩问责、数字化管理等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与市容环境及市政设施相关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中职能交叉、职责不明、管理缺位、督办不力等问题,形成各区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大城管”工作格局。
创新市容督查工作,将“双创”考评纳入大城管工作体系,促进城市综合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实现城市容貌干净、整洁、协调、有序,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亲和力。
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化手段
将城市综合管理的巡查发现、投诉受理、协调督办、检查考评、设施监控、指挥调度等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在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资源的基础上,启动建设包括管理、监控、指挥3个子系统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与监控信息系统,逐步构筑市、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共享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形成上下互联、左右互动的综合管理网络体系。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巡查督办
在各区各有关部门内部巡查发现问题、城市管理一线工作人员主动发现问题、通过媒体曝光及群众投诉、上级督办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建立专门的巡查督办队伍,分区包干每日巡查,发现问题现场反馈,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整改;建立违法建设、渣土污染专项巡查督导组,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建立市区城管局局长和科、所、队长马路办公制度,坚持深入基层,现场调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影响城市环境的问题。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
提升环卫作业水平
切实改进环卫作业方式,构建作业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的主次干道环卫管理机制。修订《武汉市环境卫生作业规范》,实行主次干道定额定员、包路定人的清扫保洁制度,增加人员力量,改变以冲代扫、“花扫”现状,确保地面清洁、路见本色;
改善道路洒水作业方式,严格垃圾收集转运环节文明作业制度,避免作业扰民;
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每个中心城区至少20条街巷环境实现环境面貌明显变化;加强长江汉江水域岸坡保洁,及时清捞水面垃圾;
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组织群众性卫生大扫除活动,清除暴露垃圾,持续整治散发小广告、小名片行为。
所有桥梁(通道)、铁路沿线保洁及执法管理、绝大部分交通护栏清洗等职能移交给中心城区城管部门,建立责权统一、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
强化远城区环境卫生管理
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板块示范、连线成片”的原则,在全市12条、267公里重要道路及其沿线的34个街(乡、镇)、215个村开展“环境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完成13个城乡环境景观带、30个城乡环境示范集镇、6条城市进出口道路环境综合整治任务。50%的村湾要建立起收集、乡镇转运、市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提高环卫工人待遇
改善环卫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落实环卫工人福利待遇,市区共同筹资,基本完成中心城区合同制工人“五险”办理任务。
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以30%的道路面积为试点,面对社会公开招标,实施清扫保洁公共服务外包,逐步建立环卫作业“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
提升环卫基础设施水平
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
加快“五焚烧二填埋一综合”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建成并投入使用汉口北、长山口垃圾2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新沟、锅顶山垃圾焚烧厂主体结构施工,落实青山垃圾焚烧厂选址并尽早开工。
建设一批环保型垃圾中转站,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环卫作业机械化
提升环卫作业设施设备水平,按照“冲、洗、收”作业模式,配置一批机械化作业车辆,中心城区环卫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5%。添置一批道路洗扫车、吸尘车和交通护栏清洗车,提升道路保洁能力;新增700辆环保型密闭化电动垃圾收集车,中心城区全面淘汰人力板车;建设一批环卫车辆停保场;开展环卫作业中水利用试点。
加强公厕建设管理
新建改建100座公厕,通过政府补偿、业主托管的方式实现779座社会单位厕所对外开放,使全市免费开放公厕达到1600余座,进一步缓解如厕难问题。
着力破解市容五大“顽症”
市区城管部门集中力量,采取专项整治行动,出台管理办法,标本兼治,从源头上破解困扰城市环境的一些“老大难”。
从源头堵住渣土污染
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参加渣土整治专班,推行“严格资质、源头专控、运输专线、消纳专点、管理专责”管理模式,形成源头控制有力、运输监管严密、消纳处置有序、执法查处严厉、道路保洁及时的建筑渣土全程管理机制,及时清洗道路渣土污染。
重点工程周边违建零增长
开展全市违法建设情况普查,为强化管理提供基础依据;落实巡查控管、快速处置、奖惩追责机制,做到重点区域重点管,一般区域有人管,重点解决村湾、部队等区域违法建设问题;改进工作程序,提升工作效率,解决违法建设“边下单子边长高”的问题;以出台《武汉市违反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管理规定行政首长问责办法》为契机,切实落实查违工作行政首长问责制和执法管理责任制,从市区查违工作专门队伍抓起,对因巡查不到位、管理不作为、工作不落实导致违法建设失控的,动真格追究责任。确保全年实现拆除违法建设70万平方米、重点工程周边违法建设零增长的目标。
整治违章占道保畅通
以主次干道、窗口部位、突出问题为重点,开展全市性的占道整治集中行动,取缔占道摊点,制止出店经营,清除乱堆乱放。
加强路面巡查,落实守点布控,及时劝阻和制止违法占道行为,实现道路环境整洁有序。
结合排堵保畅,严格占道施工和经营宣传活动的审批,加强道路挖掘文明施工管理,落实工期公示制度,重点开展240条“微循环”道路的治理,做好机动车道路临时停车场特许经营管理工作,积极缓解交通拥堵。
整治窗口地带秩序
加强机场、火车站、客运码头、长途汽车站等窗口地带的综合治理,将窗口地区市容环境和秩序管理工作纳入“大城管”考核内容,实行每日检查、每月通报,专项考核排序,督促责任单位落实管理任务。
在完成去年20个重点部位挂牌整治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再在全市列出40个管理无序、环境脏乱、群众投诉、媒体曝光、领导批示的重点环境问题进行挂牌整治,实行问责考核,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进行现场验收,并在媒体公示考核结果,促进脏乱差问题的彻底解决。
加强城市道路井盖管理
按照以区为主管理、权属单位负责原则,牵头建立由水务、公安、电力、电信、城投等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工作专班,对全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窨井盖缺失损坏问题进行专项排查、登记、监控、治理,明确权属;建立道路井盖管理长效机制,协调督促相关权属单位加强巡查和整治,及时更换、修复缺损井盖;及时修复井盖周边道路沉陷;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偷盗和违规收购井盖违法行为,逐步建立窨井权属标识系统,切实解决“道路陷阱”问题。
打造为民服务新亮点
美化城市空间景观
新建表演区,扮靓标志楼,丰富水岸线,彰显武汉滨江滨湖特色。规范户外广告管理,开展门面招牌示范路和达标路创建活动,促进立面整洁美观。
提升道桥管理水平
全面排查道路病害,及时修复坑凼、拱抬。推行道路占用和挖掘工程“红黑榜”制度,健全桥梁管理责任体系,完善自行车慢行系统和道路路名牌系统建设,提高道桥维护水平。
加强燃气安全保供
建立市区共管机制,完善燃气生产供应销售安全管理,开展伪劣燃具专项整治,规范燃具销售行为,加强燃气管道施工质量监管,确保用气安全。
强化群众诉求办理
加强110联动社会服务系统建设,限时解决群众诉求。
完善便民自行车服务。协调指导运营企业新建300个新型太阳能装置便民自行车服务点,增加投放3万辆自行车,完善运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提升城管队伍整体素质
强化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决策水平。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洁从政教育。抓好城管执法队伍、环卫市政作业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和执法效能,树立城管队伍新形象。
扬州、武汉数字化城市管理考察报告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推行情况一、基本情况扬州市数字化城管数据的采集区域覆盖市区141平方公里,21个街道、126个社区,53万多个城市部件,共有......
问:结合实践,谈一谈城市综合执法机构有哪些类型或模式?不同模式的城市综合执法组织的行政主体属性有何不同,对其执法的合法性有何影响?答:要讨论城市综合执法机构,首先要明确城市综......
名词解释1、城市(第一章)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它与乡村相对应。 2.现代城市管理(第二章)现代城市管理是......
城市管理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城市管理的含义,城市管理的主体和执行者,城市管理的意义,城市管理的结构和运行,城市管理理论有哪些?下面我主要是通过查找资料以及结合个人生......
(一)“城市病”表现及其治理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