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汇事件谈食品危机公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从双汇看危机公关”。
浅析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危机公关
食品安全和食品危机从来没有像近几年这样,引起中国政府和社会如此强烈的关注;媒体对食品安全的报道,也从来没有像近两年这样,受到公众如此热切的关注。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重弹,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全社会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了食品安全危机上。食品安全作为关系社会公众健康安全的最基本要素,每一次食品安全的危机事件都有可能被放大,甚至威胁到食品企业的存亡。从食品企业的角度出发,在遵从食品生产标准、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如何应用危机公关,把食品安全危机对公众和自身的危害降到最低,就成了重中之重。
新闻曝光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是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分公司,主要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自己的连锁店和加盟店。据销售人员介绍,他们店里销售的猪肉基本上都是济源双汇公司屠宰加工的,严格按照“十八道检验”正规生产,产品质量可靠。然而,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一起,双汇股价午后一路下行至跌停。双汇集团表示要积极彻查此事,给消费者一个答复。由此,双汇开始了其危机公关。
在2010年3月31日上午10时,双汇集团在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双汇董事长、71岁的万隆鞠躬道歉。但是,这次道歉大会遭到了许多网友的质疑。会上,双汇集团特别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全国各地经销商“即兴”发言,多位经销商表示对双汇依然充满信心。一位来自辽宁的经销商最后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被主席台上的万隆连摆手叫停。一些评论则质疑,这种做法显然将严肃的反思搞成了闹剧。“竟然没有消费者代表,也没提购买了问题产品的消费者该怎么办。”一些分析人士质疑,虽然大会打着“消费者旗号”,现场主席台背景板上还写着“生死攸关的考验,刻骨铭心的教训”的标语,但是真正面临“生死攸关考验”的消费者却被遗忘了。显然,这次大会的效果收效甚微。
自今年3月央视曝光了双汇旗下子公司济源双汇违规使用含“瘦肉精”的生猪原料后,双汇把责任归至济源双汇一家身上。在双汇发展复牌前夜所发的事件调查报告中,该公司依旧强调,“瘦肉精”事件起源于旗下子公司济源双汇个别员工在采购环节执行《双汇集团“瘦肉精”的抽检与控制方案》时没有尽责,致使少量饲喂有“瘦肉精”的生猪注入济源工厂。事件曝光至今,双汇一直没有提出向消费者进行赔偿的措施。
在推迟近一个月后,双汇发展昨日发布了2010年年报,也发布了一份2010年双汇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发现,这份社会责任报告除了一些数字等有所变化外,其余与前些年的报告几乎相同,更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只字不提瘦肉精事件。双汇2010年年报显示,双汇发展去年实现净利润10.89亿元,同比上涨19.61%。双汇表示,因“瘦肉精”事件的影响,部分地区经销双汇产品的商场、超市、特约店出现了产品下架的情况,公司2011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长幅度与以往同期正常水平相比,有所下降。
在双汇的危机公关中并没看到有效的结果,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双汇的危机公关不谨慎,缺乏诚意。更为重要的是,双汇瘦肉精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超越了危机公关的道德底线。
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讲,危机是指组织发生的损害其形象和利益,并给其带来损失及严重后果的事件。一般具有偶发性、未知性、不利性、严重性、危害性和关注性等特点。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塑造组织良好的公众形象,创造良好的公众关系;其三要素分别是:主体——组织,客体——公众,手段——传播。运用公共关系的手段来处理突发性危机事件,即所谓的“危机公关”。
企业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危机公关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运用得当,可为问题企业渡过难关,减轻危机所带来的损害和威胁。但是,企业危机公关,要有一个前提,即要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以诚恳、诚实、诚意的态度积极面向社会公众,不回避问题和错误,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同情和理解,重拾公众的信任和尊重。
然而遗憾的是,“瘦肉精”事件曝光后,在双汇所作出的诸种措施中,我们很难体会到企业的诚意,更看不到企业对消费者补偿的迹象,而企业对混入“瘦肉精”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依然模糊不清。譬如在双汇“万人大会”上,虽然大会现场打着消费者旗号,但与会者中见不到一个消费者代表的影子,而企业对如何处理消费者已购买的问题产品也只字不提。与此相反的是,双汇企业负责人却在反复强调企业的损失有多大。所谓的“道歉大会”由此成了“算账大会”、“万人誓师大会”。在企业危机应对价值排序中,社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应该高于企业利益。而双汇公司则恰恰相反,在“瘦肉精”事件中,向消费者和公众所欠下的“经济账”和“良心债”都未算清,双汇却忙于计算自身得失,并意图运用公关手段侥幸重整市场。在双汇眼里,社会利益是无关紧要的,舆情是可以掌控的。
双汇危机公关之所以取效甚微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企业行为超越了危机公关的道德底线。所谓道德底线是一种最基本、最低限度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人类行为的最后边界和屏障。如果一项活动超越了道德底线,将不可能获得最终成功。一个组织没有一些基本的准则得到遵守,这样的组织不可能得以存续。危机公关的道德底线是诚信和负责。如果公关从业人员所服务的企业不是诚信负责的,最好的做法是拒绝为他们服务。因为一旦企业行为超越了道德底线,为之做公关服务的人员就是助纣为虐,自然也就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危机公关的目的是要挽回企业的形象,但形象的背后必须由企业的信誉和责任作支撑,没有这个前提条件,一切危机公关策略只是空架子。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三鹿奶粉事件,由于其企业本身的责任缺失,挽救不及时,再好的公关策略也挽救不了三鹿的灭亡。同样的是双汇,其本身已经出现了问题,但问题曝光后不是先主动承担责任,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交代,而是只是抓住一个方面不放,企图推卸责任。这是严重的缺乏信誉和责任的表现,而且这样已经错过了危机公关的最佳时机,不可避免的造成很大的损失。
由双汇“瘦肉精”事件可以看出,食品企业危机公关尤需谨慎。并且危机公关并不仅仅要求企业在危机形成发生后进行危机公关,更重要的是重视自身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因为食品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食品企业危机公关的主体自然是食品企业,其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生产经营着一种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特殊产品——食品。食品具有一定的双重性和后验性。劣质的食品不断地侵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人们又必须以必要的合格的食品来维持正常的生命和健康的需要,这便是食品的双重性。而人们往往又是在食品导致消费者不适或食源性疾病发生时,才能对食品质量做出一种安全程度的判断,这就是食品的后验性。
同时,食品企业的生产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食品企业生产与农牧渔业生产关系密切。因而容易令食品企业陷入食品原料危机。其次,食品企业生产具有时效性与季节性。这很容易让食品企业产生短期逐利行为,进而产生危害消费者健康的行为。
由此可见,作为关系到公众最切身利益的食品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在防患于未然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危机公关原理来应对危机,而不是对潜在危机视而不见,讳疾忌医。当然目前对危机公关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认为危机公关是万能之策,只要应对好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这是典型的把危机管理和公关混为一谈,企业最主要的是在做好危机管理的同时,应用危机公关辅助来处理一切突发性、不可知性危机的发生。
广告案例分析
姓名 班级 学号 2008061102 指导老师马雨晴 广告081 徐冉
从“双汇事件”透视企业危机公关 环测学院 土地09-2班 顾伟 07093301 摘要:2011 年3 月15 日,中央电视台的维权行动中曝光了济源双汇集团所用生猪中含有大量瘦肉精,严重危害人......
从双汇瘦肉精事件看公司危机公关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受众尤其是消费者需要的多样化以及大众传播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企业危机事件越来越呈现出......
双汇瘦肉精事件危机公关策划书双汇瘦肉精事件回顾:央视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其中曝光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收购使用含“瘦肉精”猪肉的事......
双汇瘦肉精事件危机公关策划书“瘦肉精”再度来袭!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重弹,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一时间,市场哗然。新闻曝光的济源双......
双汇瘦肉精事件危机公关策划书一、背景在2011年3.15央视特别节目中,央视通报了双汇集团济源分公司购入喂食瘦肉精的猪的事件,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继三聚氰胺后的又一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