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与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
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江安县政府副县长 刘 刚
改革开放以来,江安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建设农业强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滞后,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突破口,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促进江安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成效
江安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发展农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稳定粮食生产,优化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为发展总方向。经过多年的努力,江安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几点初步成效:
(一)产业结构趋于合理。2007年,江安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52.77万亩,总产量达24.36万吨;以柑橘为主的水果总面积达12.54万亩,总产量达8.1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6.86万亩,总产量达13.5万吨;茶叶总面积2万亩,总产量625吨;桑树0.8万亩,发放蚕种1万张,产蚕茧30万公斤,粮食和经济作物面积比约为2:1;林地面积为4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2%;年畜产量75万头,禽产量780万只。粮油产业呈现“稻麦玉为主、粱油苕作补”,经济产业以“果畜竹为重、菜茶桑增效”的总体态势。
(二)产业基地初具规模。江安被列为全国夏橙出口基地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纸浆原料生产基地县,四川省粮食生产基地县、蚕桑生产基地县、茶叶生产基地县等;同时还有名扬全国的赶场山大白李、黄坭坝萝卜、红桥磕粉等一批地方特色产业基地正在稳步发展和壮大。
(三)产业发展呈现特色。一是水果产业优质化。依托省市优势柑桔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以及低产果园改造等项目,以密柰夏橙、晚棱脐橙、不知火杂柑等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已开始形成;二是养殖产业标准化。水清镇金山洞村、大井镇铜锣村等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以四面山镇中桥村为中心的獭兔和以桐梓镇踏水桥村为中心的肉兔养殖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我县养殖产业开始向标准化迈进;三是林竹产业工艺化。以仁和乡、蟠龙乡、大妙乡和大井镇等为重点地区,加快了优质林竹产业基地建设和林竹产品的加工开发;四是蔬菜产业名优化。加大了名、优、新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迎安镇凤鸣村的密本南瓜、怡乐镇丰产村的大葱、井口镇红花村的七星椒、江安镇黄泥村的萝卜等特色重点蔬菜基地已经形成,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五是水产产业立体化。以夕佳山镇五里村、底蓬镇底蓬村、红桥镇两江村、留耕镇人民村等为重点,大力推广稻田养鱼,将水产养殖和粮食生产形成立体化发展,实现了稳粮又增收。
(四)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升。按照“南竹北橙、沿江蔬菜、全县畜牧”的区域布局,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完成了《江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正启动江北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建设。江南特色效益基地正在规划之中。全县农村专合组织总数达101个,其中省级专合组织1个、市级2个。全县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15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7个(含候补2个),县级7个。其中蜀星纸业、远东竹业等竹类企业年产机制纸8000多吨、竹胶板6000立方米,竹工艺有七大类1000多个品种;华夏酒业、故宫酒业等酒类企业年产量达18000余吨。
二、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江安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长久进步,但与现代农业的差距还很远,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存在很大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副产品加工业明显滞后于农村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大宗农副产品特别是粮食、蔬菜、水果和畜禽等始终摆脱不了出卖原料的状况;优质产品和特色产品生产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走出去”的能力还很弱;主导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果、畜、竹三大产业布局上分散,专业化程度不高,无法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产业。
(二)土地流转工作滞后。自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承包权分散到了单家独户,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形成,严重制约了土地的流转速度和规模,使得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很难形成,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科技与人才资源缺乏。随着农业服务体系的改革,机构精简、人员裁减、职能弱化,特别是乡镇农业服务机构职责不清,部分农技推广机构名存实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溃乏,尤其缺乏中、高级人才,农技推广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农业产业化经营缺乏人才保障。有文化、懂知识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中老年劳动力,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质差,缺乏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理念和技术。
(四)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使得乡村公路兴修缓慢,维护困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难以顺利实施,修缮维护工作无法跟上,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有的已经完全毁损不能使用,勉强可用的其维护成本也很高,加之设施的不配套,低洼农田遇雨成涝,难以排渍,保障能力明显下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五)龙头企业与农村专合组织发展缓慢。由于目前农产品市场处于相对低水平饱和状态,广大农民消费水平的制约,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可获得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但风险较大,造成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发展比较困难,农民与市场缺乏桥梁与纽带,更难于形成多环节的利益共同体。即使有一部分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同农民存在一定联系,但也只是简单的买断关系,与农户的利益连接不够紧密,没有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创新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以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南竹北橙,沿江蔬蔬,全县畜牧”的总体要求,根据我县地形地貌和土壤气候资源特征,加快“果、畜、竹、菜、稻”五大产业开发,推进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突出建设竹笋、夏橙、生猪、獭兔等十大无公害农产品。到2010年,新发展水果基地5万亩,全县水果面积达到14万亩,产量10万吨。发展年出栏30万头三元杂交无公害生猪、50万只三江獭兔、100万只以上麻鸭养殖等畜禽基地。重点在南乡新发展竹浆原料基地10万亩,年采伐杂竹片40万吨,2010年杂竹总面积达到40万亩。建设10万亩优质商品蔬菜基地,着力培育石峰七星椒、黄泥坝萝卜、迎安密本南瓜、怡乐大葱、红桥大头菜等地方名优蔬菜品种。重点加快沿江万亩早春蔬菜基地、江北浅丘万亩密本南瓜基地和万亩特色蔬菜基地建设。着力实施10万亩稻鱼鸭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加快江北5万亩优质高粮基地建设。此外,积极推进大井、底蓬、蟠龙、夕佳山、留耕镇2万亩蚕桑基地,岩区1.2万亩优质茶基地建设。
(二)狠抓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努力引导特色产业向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布局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彰显地方特色,重点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和“主导产业产值超百万元村”,以促进我县粮油、畜禽、林竹、果蔬、蚕桑等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在全县确定2个“千万元村”、2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50个“主导产业产值超百万元村”作为县级示范村。大力引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争创农产品品牌。支持 “江安夏橙”等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三江獭兔”、“红桥磕粉”、“红桥大头菜”、“赶场山李子”、“怡乐大葱”等争创省、市名牌产品。
(三)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培育和扶持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今后,凡达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列为县级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通过扶强做大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列入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在引导龙头企业创新经营机制、扩大经营范围、增加销售收入的基础上,力促企业提高经营水平,争取到2010年,培育10家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加大农业项目推介力度,通过投洽会、推介会等各种招商形式,推介重点农业招商项目,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投资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引进2—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加工企业,特别是尽快促成宜宾纸业落户江安。确保主导产业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60%以上,精深加工率30%以上。按照“三民、四自”原则,继续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发展养猪、獭兔、竹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现有农民专合组织,维护其组织和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强对农民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做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到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50个,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到70%以上。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农户”模式,与农户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倡和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促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典型经验,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流转手续,订立合法合同;加大对土地流转的监管力度,农经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仲裁作用和农村集体承包合同的管理职能,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强化监督,逐步规范。同时要严格控制土地承包经营权过频过量以及违背群众意愿的不合理、不合法的流转行为,以确保承包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着力解决好土地承包费和流转金标准的确定问题,原承包土地投入补偿的协调工作,土地流转合同的管理和兑现及土地流转纠纷的调解工作等。通过促进土地流转工作,把分散的闲置土地进行集中开发,实行规模化经营。
(五)提高农民素质,壮大科技和人才资源。利用江安职业技术学校、江南国际职业技术学校、农广校等农业教育阵地,结合“阳光工程”、“扶贫培训”、“千培工程”等,大力开展绿色证书培训,以培养新型农民、技能型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管理人才为目标,重点加强农民经营管理、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到2010年,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总量达到20万人,劳务收入12亿元,农民非农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5%。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民主法制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培养和引进农业技术人才,增强农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六)改革和创新投资体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以“水、路、气、电”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积极兴修农田水利,重点加强青木洞、玛瑙滩等水库整治与配套渠系建设,五矿红桥和迎安铁清二个常旱片区蓄水设施建设和农村水利“六小工程”建设。到2010年,新建配套渠系243公里,整治山坪塘1500口。突出抓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重点解决红桥、五矿、四面山等乡镇6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用水和16个场镇8万人的饮用水问题,继续实施1万口农村红层找水。加强农村交通建设。建设和改造通乡通村公路,大力提高油路和水泥路在农村公路中的比重,完善农村道路网络。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万口,全县沼气池总量达5万户。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工作。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综合运用税收、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农业保险、财政担保等多种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村集体、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基础建设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聚合各方面资金投入“三农”。
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畜牧业是内蒙古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全区上下按照区党委、政府部署,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极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畜......
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畜牧业是内蒙古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全区上下按照区党委、政府部署,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极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南县发改委 钟泽灵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重大战略举措.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莫根虎摘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课题, “十一五”规划中也强调了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
乘十八大东风,大力发展职业培训的思考今年以来,市职业训练指导服务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市人社局2013年工作重点,全力推动实现“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