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材料]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7:48: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大。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是:“三农”问题。

6、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是:农业。

7、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科技和教育。

8、在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比例、效益三个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效益。

9、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比例协调。

10、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11、但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初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2、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4、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战略重点之一是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首位。

1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注:后面的全是正确答案)

1、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实际情况,提出我国的战略重点是()

A.农业;B.能源和交通;C.教育和科学。

2、我国现阶段已达到的小康是():

A.低水平的;B.不全面的;C.发展很不平衡的。

3、“三农”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因为():

A.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C.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D.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E.我国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一直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4、邓小平指出:发展农业,主要靠():

A.政策;B.科学。

5、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所走的道路是():

A.科技含量高;B.经济效益好;C.资源消耗低;D.环境污染少;E.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6、实现经济集约型增长,必须通过改革形成():

A.有利于节约资源增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B.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运行机制;

C.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D.有利于集约增长的宏观调控机制。

7、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有():

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8、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

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

8、“两个大局”是指()

A.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内地要顾全大局;B.沿海地区要顾全大局,帮助内地发展。

三、辨析题

1、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是达到小康水平(对)

2、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发展高科技,农业不应再作为我们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错)

3、新型工业化就是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错)

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错)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21世纪新“三步走”战略目标。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途径是什么?

(l)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深化农村改革,以改革促发展。(3)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3、简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l)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2)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3)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4)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4、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断型工业化路子。

5、简述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途径?

(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2)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4)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6、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要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人口素质;三要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四要强化城乡污染治理,保护环境。

五、论述题(注:以下答案是论点和论据,必须结合自己认识去展开,否则只能得一半分)

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意义何在?

奋斗目标:(l)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将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将使经济更加发展、民生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巨大的优越性。

2、试述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以及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

(1)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即东部沿海地区利用有力条件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大局;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党中央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在世纪之交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意义:其一,它将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开拓新的广阔空间,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二,它对保持西部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边疆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其三,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在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特色......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已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虽然已发表一百六十余年,但如今我们用现在角度去解读......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步骤,了解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内涵,掌握“两大战略”的实质。 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讲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讲稿一、总体成果呈现从1978 年开始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大转变和大跨越, 基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教案

一、知识梳理新中国经济发展线索及特征 发展线索:(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1949年至......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