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加快打造工业集聚发展平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杭州工业发展”。
中广网杭州3月24日消息
萧山的化纤、桐庐的制笔、富阳的白板纸、余杭的家纺、建德的精细化工、桐庐的内窥镜、临安的精密元器件„„这些耳熟能详的特色产业,如今已成为全国同行业内的佼佼者,在杭州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自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区县学萧山、乡镇学分水”以来,杭州市工业功能区建设和块状经济发展迅速,成果喜人。
工业功能区是符合城镇规划、工业企业相对集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产性配套服务体系较为齐全的制造业集聚区,经过这几年发展,工业功能区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贯彻实施“三位一体”工业发展方针的重要平台、工业招商引资的主战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功能区销售收入五年增长5.4倍
自200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功能区建设“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效、五年成规模”的建设目标以来,各地政府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工业功能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全市工业功能区销售收入五年增长5.4倍。
2007年,全市65个重点工业功能区(含省级经济开发区,下同)完成工业总产值2632亿元,同比增长33.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5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9%。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的工业功能区达3个,其中萧山衙前化纤功能区完成工业产值182亿元,位居全市功能区第一。工业功能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加大工业投入
实现集约集聚发展
近年来,杭州市各工业功能区努力克服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加大园区建设和工业投入,功能区建设有了新的突破。至2007年底止,市重点工业功能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累计已开发面积21.06万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24亿元。2007年,各工业功能区(省级开发区)实到外资7.5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26.8%;利用市外资金8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2.3%。一批工业功能区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杭州市重点工业功能区(省级开发区)共有入区企业5963家。这些企业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123亿元、实交税金84.9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企业的29%和27%。重点工业功能区单位土地工业产出密度125万元/亩、税收密度4万元/亩。据测算,重点工业功能区(省级开发区)用不到全市面积的1%,创造了全市GDP的12.4%,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发展新型重化工业的主平台
工业功能区建设为我市新型重化工业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江东、临江、钱江、余杭等四大工业园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44亿元,打造新型重化工业发展主平台。
东南金属薄板、东南铝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在江东建成投产、吉奥汽车项目正式落户;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等大型重化项目在临江开工建设、裕隆汽车项目已经签约;青年汽车、中航材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我市已初步形成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省级开发区为骨干、城镇特色工业功能区为补充的新型重化工业总体布局。
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产业基地
工业功能区作为块状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了块状经济的集聚发展,而块状经济的发展壮大又进一步促进了功能区的建设。我市工业功能区突出产业特色,推动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形成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基地,较大程度改变了块状经济“低小散”的面貌。
2007年,萧山、余杭两区和5县(市)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23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
重达63.8%,比2002年提高9.5个百分点。据统计,萧山、余杭两区和5县(市)工业中,约八成的份额是以块状经济形式体现的。
我市块状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涌现出一批萧山化纤、汽车零部件和羽绒业,富阳造纸和光通信业等年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特色产业。余杭的家纺业、建德的精细化工业、桐庐的制笔业、临安的装备制造业和电线电缆业、淳安的饮用水产业也初具规模,形成较强竞争力。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工业功能区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途径,为农民收入增长创造了财源。目前,工业功能区从业人员50.3万人,85%以上来自农村。
在“制笔之乡”分水,家家户户都从制笔产业中得到了实惠。分水镇通过党支部服务站,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制笔企业手工装笔、套笔。全镇有大小党支部服务站123个,每年可吸纳2000余人就业,为当地百姓增加收入近900万元。分水制笔业通过产业辐射带动,促进了制笔配套产业和三产服务业发展。如今,分水镇各类小厂小店达4000家之多,8个分水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周边的百江、合村等地也已发展制笔企业近100家,产值近亿元。工业功能区内企业不仅大量招聘当地农村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还把装配、编织等简单生产分散到当地千家万户,发展了众多的“编外职工”。同时,由于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聚,为当地农民配套三产服务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百姓经济的发展。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加快工业功能区建设
打造工业“一高一领先”的强劲引擎
工业功能区建设要坚持“规范建设、特色定位、土地集约、科学发展”的原则,努力建设成为产业特色明显、规模效益显著、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环境良好的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建设的主要基地,成为杭州工业实现“一高一领先”目标的强劲引擎。
到2010年,工业功能区的年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上交税金等主要指标的增长率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0%以上;每平方公里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30个工业功能区总产值超过50亿元,其中6个超过100亿元;50%以上的工业功能区建立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综合能耗达到全市工业先进水平。
发展新型块状经济 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产业集聚程度和创新发展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优化产业经济组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形成一批总量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广、市场份额高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到2010年,全市块状经济工业销售产值超过7500亿元,其中,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的块状经济达到55个;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培育以块状经济为依托的区域品牌35个,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综合竞争力的著名品牌;综合能源消耗低,新型块状经济的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0%以上。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设区域性行业公共服务平台30个。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特色明显、辐射国内外、经济拉动力强的专业市场20个。
结构优化 高新产业集群涌现
工业功能区内企业通过产业集聚和竞争合作效应,拓展延伸产业链,促进了产业的升级提高。一部分产业已由初期的同类企业“扎堆”群聚逐步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如萧山化纤,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扩展,形成从基础原料到纺丝、织造、印染后整理的完整产业链。
余杭家纺则通过产业链延伸,从面料生产向家居成品发展,并衍生出一批纤维原料生产、后整理加工处理、个性化整体家纺产品设计等上下游企业,提升了余杭家纺的文化创意内涵和附加值。
通过产业集聚发展和技术改造,功能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机械装备业、钢结构、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形成了一大批新的产业集群。
同时,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也以块状经济组织形态显现,成为杭州工业新亮点。如杭州的通讯设备制造业,年总产值超过600亿元,成为我省通信制造产业重要集聚基地。高新(滨江)区则形成以“两强、两优、两新”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信雅达、恒生电子等知名软件企业为代表的杭州软件业,年营业收入达30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位。富阳的光通信产业,依托富通集团和富春江集团等龙头企业,集聚了一大批光通信器材的配套企业,年销售产值120亿元,成为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重要基地。
创新发展 形成行业领先优势
从2005年起,杭州市在重点工业功能区建立行业技术研发中心17家。这些行业研发中心共申报立项行业技术攻关项目18项,累计投入4057万元,共组织各类技术培训5713人次,转让项目85项,推广应用关键共性技术及科研成果137项。我市已初步形成了面向企业、面向块状经济产业群,以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需求为主要任务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经过多年发展,杭州市一些特色块状经济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萧山钢构、桐庐制笔、富阳白板纸三大产业被评为全国百佳产业集群。萧山化纤业产量占全国的20%、萧山羽绒业产量占世界的25%、余杭的家纺产品占全国市场的33%。桐庐的内窥镜、临安的精密元器件,总量规模不大,但市场占有率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全市共有“中国羽绒之都”等以块状经济为依托的国字号区域品牌25个。
许昌市政府制定政策加快工业集聚区发展发布时间:2006-07-14 09:18:43 来源:许昌日报 【文字显示: 大 中 小】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政府于近......
壮大支柱产业 打造发展平台田文彪2009年第12期 ——经济建设近年来,钟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培植壮大农产品加工、磷化工和文化旅游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切实......
科学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不够是崇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崇阳县委结合县情,坚持把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和健全党员......
打造发展平台创建文明乡镇打造发展平台创建文明乡镇近几年来,我们xx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全镇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本地实际,坚持......
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特别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兴工强区,重在园区。要实现大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走“兴工强区、园区兴工”之路,进一步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