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再塑生命的人课后作业习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0秋地方政府学作业三”。
再塑生命的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搓捻(cuō niǎn);恍然(huǎng);争执(zhí);感慨(kǎi)B.绽开(zàn);譬如(pì);模仿(mï);企盼(qǐ)C.截然(jié);激荡(dāng);喷水(pēn);惭愧(kuì)D.涨红(zhàng);拼凑(zǒu);缝制(féng);锦簇(zù)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这些人迹罕致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没有多少人类存在的痕迹。B.云好像绣上去般精致清盈,碧绿的草场绵延到与天相接的地方。
C.这位少年在看到榜文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兴高采烈,眼中流露出的竟是不甘与惊呀。D.在太阳露出半个脸的时候,她小心翼翼地敲响了他们的门。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给予她重大影响的莎莉文老师的深情怀念和感激。B.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
C.海伦,凯勒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D.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莎士比亚,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4.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主要作用是()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A.解释说明 B.语意跃进 C.转换话题 D.说话中断 5.仿写。
例句: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多彩的朝霞,青春是智慧的火花,青春是美丽的鲜花。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作“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6.“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是生平第一次”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何理解“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海伦·凯勒为什么会觉得“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丰子恺
①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五千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我看着你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看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你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悲喜交集。
②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风把一团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像冒了雪,生了白胡须。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
③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这在我们原是极寻常的事:以前每天你吃过饭,是我为你洗脸的。然而路上的人向我们注视,对我们窃笑,其意思仿佛在说:“这样大的姑娘,还在路上让父亲搂住了拭脸孔!”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形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怪怨人类何必有男女之分。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吗?
④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在以前,每逢我要出门,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在更早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我所描的那幅《爸爸还不来》,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等我归家为题材的。因为在过去的十来年中,我以你们为生活的慰安者,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做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感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了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家。去年的一天,我要出门了,你的弟弟妹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玩意可以骗住弟弟妹妹们的阻止和盼待。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的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⑤以上原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常常切在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我觉得你此行的意义比出嫁更重大。古人送女儿出嫁诗云:“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你出黄金时代的“义往”,实比出嫁更“难复留”,我对此安得不“结中肠”?所以现在追述我的所感,写这篇文章来送你。你此后的去处,就是我这册画集里所描写的世间。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遣嫁到恶姑的家里去,正如前诗中说的“事姑贻我忧”。事姑取什么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决定。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丰子恺散文精选》一书,有删改。本文写于1934年)11.面对阿宝将走出黄金时代,作者流露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作者写阿宝的变化,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
13.试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完本文,你有何感受?请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训练
16.假期,我们可以放下课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
请以“带一本书去旅行”为话题写一个片段。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200字;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解析:B项,“绽”应读“zhàn”;C项,“荡”应读“dàng”;D项,“凑”应读“cîu”,“簇”应读“cù”。
2.D解析:A项“致”写作“至”;B项“清”写作“轻”;C项“呀”写作“讶”。3.D 解析: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
4.A 解析:本句破折号之后的内容是解释说明前面的“人”的,所以作用是解释说明。5.略。解析:注意句式相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青春”的不可名状却可感知的特点。
6.因为“我”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乏爱。
解析:结合海伦·凯勒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身处地地理解。
7.在此之前,作者根本不知道世间还有像水这样美妙的东西。对这些东西的了解与认识,使她自信,使她快乐,让她在黑暗的世界里也能享受想象的快乐与自由。
解析:由上下文的文意可知,这是“我”获得知识后的快乐。8.指代自己做了错事,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
解析:此类题的答案一般在上文中搜寻。
9.这句话表面看来说的是文字的神奇,实则指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感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光明,感受到了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
解析:从上文“我”获得知识后的心情方面理解。
10.因为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我”知道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内容,互相不可替代,这些名称能给“我”带来新的思想。
解析: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1.面对女儿的成长,作者既喜又悲(悲喜交集)。喜的是女儿已经长大,可以为父母分担家庭的辛苦了,懂事了;悲的是女儿将走向成人世界,少了天真、热情、好奇,“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12.对比
13.过渡,领起下文:下文主要写阿宝长大了,懂事了,“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能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同时,照应第①段“悲喜交集”中的“喜”,使文章衔接十分自然。
14.这是一个对儿女充满着深爱的父亲。在生活上,他对儿女们的关心无微不至,如:天天陪他们讲故事、做游戏、吃东西。他时时刻刻关注儿女们的思想变化,关注他们的成长。
15.示例一:我们要珍惜青少年时期的美好时光。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所以我们要珍惜青少年时期的幸福,多保留些率真和纯洁。
示例二: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对我们的疼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化作学习的动力,学好本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将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16.提示:这个题目很浪漫。带一本喜欢的书,行走在旅途上,人生的阅历逐渐丰满,成长就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题目以同学们熟悉的假期生活创设情境,以“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引导同学们抒写对读书与行路的真实情感和思考。题目对同学们而言,没有审题障碍。该题目注重引导同学们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将读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写作,提倡同学们潜心读书,关注社会,思考生活,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
10 再塑生命的人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感慨(kǎi)走廊(láng) 疲倦不堪(kān) ...B.搓捻(cuō) 奥秘(mì) 小心翼翼(yì)...C.航行(x......
10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目标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3.理解、感悟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和......
人教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再塑生命》习题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穿棱困惑不解搓捻不可名状B.迁徒繁花似锦觅食期期艾艾C.企盼美不胜收遨游落英缤纷D.......
植树的牧羊人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废墟(xū)干涸(gù)坍塌(tān)缝隙(xì) ....B.忠厚(zhōng)山窝(wō)橡子(xiàng)毛榉(jǔ) ....C.琢磨(zhuó)应征(yīng)滚烫(tàng)扰乱(r......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 新人教版
再塑生命的人 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八年级(下)语文 第二课——《再塑生命的人》 2.知识联系及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生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本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