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与教学案例评析_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7:36:1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课程设计与教学案例评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

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秋天》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三、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中学语文学科基础》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五、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六、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七、学习方法 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反馈练习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八、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引秋——读秋——品秋——写秋”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品秋”环节;在“写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秋(5分钟)

导入:

(出示秋天的风景画)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读秋(15分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丁丁()鳊鱼()寥阔()梦寐()肥硕 寥阔 栖息 清洌 枯涸 梦寐 幽谷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秋(15分钟)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①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③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配乐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 2 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写秋(5分钟)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习惯。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2、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3、布置作业:①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

(五)板书

九、教学反思

课程设计案例

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课程名称:中国传统节日风俗 课程类型:选修 教学目标:(一)预期学习结果: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及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增长知识见闻,扩大知识面,了解中国的丰富文......

语文教学与课程设计

《语文教学与课程设计》内容提纲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范式转型三、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设计1、识字写字教学设计2、阅读教学设计3......

课程设计与教学考试重点

课程的概念 广义: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包括校外)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主要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文化的影响。 狭义:课程是......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8篇)

总结是一种思维的训练,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展望未来。多读名著是提升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宽容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案例(优秀21篇)

外出旅游是一种拓展视野、放松身心的方式,我想我们需要安排一次旅行了吧。总结要具备可操作性,即通过总结能够得出改进和提升的方向。为了提高效率,以下是一些高效学习方法供大......

下载课程设计与教学案例评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程设计与教学案例评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