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在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如何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这个问题,并找出一条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成为广大计算机教师颇感兴趣的话题。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师需以学生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本文阐述笔者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并对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设计和任务实施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字] 程序设计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设计
任务实施
作为语言程序设计领域的前沿软件,VB的发展历史已经很久,相关的技术也比较成熟,由于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因此在很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对于VB这门编程学科来说,中职的学生培养目标,侧重于编程能力的提高和良好的编程习惯,开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根据以上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以《选择结构》一节为例,谈谈几个学期来在具体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在《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形式是:语句格式-→功能介绍-→举例解释-→巩固型独立练习-→小结评讲-→上机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机械的。
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形式上是:提出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适当讲解或自学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实践-→交流或归纳。这种教学法,历本人通过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子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结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设计
1.任务的设计
首先我全面分析了《选择结构》的教学内容,归纳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点有“if„then语句格式及应用”、“if„then„else 双向分支语句格式及应用”、“if语句的嵌套”、“select„.case„.endselect多分支语句格式及应用”,然后以这些知识点为核心,以实验操作和相关的理论分析为载体,设计了以下实践任务:
单元任务:设计一个密码登录框
子任务1:在密码框中输入密码后进行验证,如果密码正确则登录到另一个界面。
涉及知识点:if„.then„.end if语句的应用
子任务2:在密码框中输入密码后进行验证,如果密码正确则登录到另一个界面,如果错误则弹出一个错误提示信息框。
涉及知识点:if„.then„.else„end if的应用。
子任务3:在界面上加入一个用户名的文本框,先验证用户名是否正确,再验证该用户名对应的密码是否正确。
涉及知识点:if语句的嵌套
子任务4:将用户名的文本框换成一个组合框,根据组合框中不同的用户名判断相对应的密码是否正确。
涉及知识点:select„.case„.end select语句的应用
2.教学实施流程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
(一)任务设计方面
1、任务的系统性
教材的每一章都有一个总的教学目标,设计任务时须先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的有机组合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选择结构》一章的总目标是“应用选择结构进行程序设计”,我把这个总目标用一个大任务“密码登录框”来概括。而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又是通过对各种语句模式的具体学习而实现的。因此,我设计了4个小任务(子任务1、2、3、4)让学生去完成,学生通过对这4个小任务的探究,认识了各种选择语句的格式并能熟悉运用。
2、任务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任务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如果设置的任务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教学任务也就难以保证能够顺利完成。实践证明,通过对学生进行成功激励或当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学生往往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例采用的“密码登录框”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很贴近实际,任务一呈现便能让学生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3、任务的阶梯性
“任务”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的能力与兴趣,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等,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设计时,要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来设计任务,让任务从简单到复杂的执行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任务,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兴趣为主线,以实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本例中的四个子任务围绕一个主题,四个子任务从易到难,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也鼓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采用这种方法,伴随着学生的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
(二)任务实施方面
1、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用促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目标定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有序的学习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生解决任务的途径是通过“用”来促进“学”的,用然后知不足,用然后学,学以致用,学用互动,相互促进。
2、让学生学会合作交往
合作是现代社会谋求共同发展的基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对一些发散性任务,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可以提高任务探究的效率。如某班一共是45人,我就按5人一组把全班分成9个小组,并指派了小组长。任务布置后,由组长牵头进行分工,然后制定计划并进行实施。又由学生选举产生了一名部长,由这名部长负责9个小组的统筹和协调。另外还设计了“项目完成监控表”,要求各小组把探究过程记录在“项目完成监控表”中。这样既促进了小组协作,又为过程评估提供了依据。
3、教师适当参与,控制引导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是袖手旁观,应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要制定好策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在出现的众多问题中能筛选提炼出最适合某个或某类学生探究、积极思维的问题。在学生的众争纷议中能恰当地梳理,进行必要的引导。控制好个别研究和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思维。
4、教师要适时归纳,总结回顾
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其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会存在一点问题。由于教师主要是进行方法的引导,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而在同一课堂内,全班同学所掌握的知识会有所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或阶段小结和知识点的交流或回顾,使得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同步发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教会学生动手的同时也要注意理论知识的灌输,只有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钟志贤 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中国电化教育,第157期
2、贾长云:《VB教学之我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3、《visual Basci 编程案例精解》,电子工业出版社
4、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职教通讯,2003,(7)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田有顺《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理论兼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
参考文献[1]李谨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老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2]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论文题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烹......
浅谈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FP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可分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
浅谈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FP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研究邓丽萍福建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1191摘要:“任务驱动” 教学法非常适合V B这门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