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出国内十大新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新华社评出2011年国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一、坚持房地产调控 千万保障房开建
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等八项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截至10月底,今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超过1000万套,实现年初计划目标任务。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
二、立法喜结硕果 法律体系形成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据国务院新闻办10月27日发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统计,截至2011年8月底,我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
三、“十二五”纲要通过 谋发展开局良好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4日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良好态势,粮食连续第八年增产,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四、首次公开年度“三公”经费 中央部委接受社会监督
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向社会公开。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中央各部门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据此,90多家中央部门公布了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和2011年预算情况。
五、庆祝建党九十年隆重热烈 总书记重要讲话昭示未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面貌焕然一新,民族复兴展现光明前景。截至2010年底,党员总数为8026.9万名。
六、甬温线列车追尾伤亡严重 事故调查结论受广泛关注
7月23日,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的D3115次列车在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岙村发生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国务院及时批准成立并调整充实了事故调查组。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车运行控制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12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事故调查组给予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意见。对于相关责任人员是否涉嫌犯罪问题,司法机关正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七、天宫神舟太空交会对接成功 我国航天事业再攀新的高峰
9月29日和11月1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准确入轨。11月3日和11月14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两次空间交会对接成功。11月17日,神舟八号飞船降落预定落点。18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变轨、转入长期运营模式,等待明年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
八、辛亥百年缅怀先贤 团结奋斗同心复兴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10月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缅怀辛亥革命先驱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九、六中全会作出文化强国新部署 举国上下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十七届六中全会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扶贫标准大幅度提高 惠及上亿低收入人口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按照这一新标准,我国至少有上亿低收入人口将享受到国家的扶贫优惠政策。
本报编辑部评出二○一一年国内十大新闻(以时间先后为序)
1、“国八条”加大楼市调控
1月26日,为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8项政策措施,涉及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内容,被称作“国八条”。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据此相继推出“京十五条”、“沪渝房产税”等地方政策。目前,一些城市房价出现合理回落,房地产调控成效进一步显现。截至10月底,全国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已全面开工。
2、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
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阐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此后,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协调和指导社会管理工作。目前,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正进一步深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
4、“十二五”规划纲要通过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通过决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5、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
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中央本级及各部门、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公开“三公”经费进一步提出要求。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在决算中首次披露中央本级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90多家中央部门相继公开部门“三公”经费。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也陆续公开“三公”经费。
6、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截至2010年底,党员总数为8026.9万名。
7、国务院查处“723”甬温线动车事故
7月23日20时30分,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的D3115次列车发生严重追尾事故,造成40人遇难,172人受伤。国务院及时批准成立并调整充实了事故调查组。12月28日公布的调查结果认定,该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铁道部、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等单位54名责任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相关责任人员是否涉嫌犯罪,司法机关正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8、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总结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明确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9、天宫神八太空交会对接 11月1日5时58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1月3日1时36分,神舟八号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太空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作为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二步中的关键环节,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为开展更大规模的载人航天活动奠定了基础。
10、全国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
12月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不仅再创历史纪录,而且达到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这也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第八年增长。与以往的恢复性大幅度增产不同,2011年的粮食大幅度增产是在2010年粮食产量较大幅度恢复性增产、产量基数很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政策推动和科技应用是粮食增产的基础。
(人民日报)
新华社评出2009年国内十大新闻一、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2月2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到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在线交流。这是中国政府总理首次与网民进行实时交流,中国政府网和新华......
新华社评出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一、国家机构换届顺利完成二、神十天宫对接嫦娥玉兔奔月6月11日至6月26日,我国“载着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了自......
回望2013年:新华社评出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新华社评出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一、国家机构换届顺利完成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3月......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新华社评出2010年国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一、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举办的......
新华社国内十大新闻新华社评出2009年国内十大新闻一、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2月2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到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在线交流。这是中国政府总理首次与网民进行实时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