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1读《围城》_读围城一书的感受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7:25: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读书报告1读《围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围城一书的感受”。

读《围城》

说实话,这已是我第二次读《围城》,上一次拜读,是在高三复习的课堂上。《围城》精彩的内容为我高三的紧张生活带来了一丝轻松。第二次读完《围城》,我想来谈谈我的感想。《围城》不愧为中国现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原因有如下: 一,就风格而言,此书妙语连连,字字珠玑,引用丰富,处处蕴含深意,既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

《围城》大量引用了中外典故。春秋的《诗经》,清代的同光体诗,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阿拉伯的《天方夜谭》等荟萃于书中。可见作者钱钟书知识面的广泛。如方鸿渐买假文凭时援引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孔子孟子的事来为自己辩护,认为买文凭哄骗父母,“也是孝子贤婿应有承欢养志”;把机关上司驾驭下属的技巧,比作“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这出自法国作家M.H.吉罗夫人的《列那孤的故事》;引用苏轼《水龙吟》中的“三分流水七分尘”,讽刺方鸿渐:原来说让她三分,现在也还是让她三分,但是原来的三分,是十分里面的三分;现在的三分,是所有的三分。

二,就思想内涵而言,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所谓的“围城思想”

“人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这便是“围城思想”。文中,方鸿渐始终不断地从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如意,永受伤害,却又永不停止。他总想摆脱困境,但又摆脱不了困境,新的困境总是会产生。他永远也摆脱不了人生处处是“围城”,婚姻是“围城”,人生是“围城”,社会是“围城”,“一无可进”,“一无可去”。如,方鸿渐的爱情总是充满着悲剧,从苏文纨到唐晓芙,再到孙柔嘉,也许那个鲍小姐也能算进去。方鸿渐的内心在这三人之间矛盾和纠结,苏文纨对待方鸿渐的前后落差,孙柔嘉身上的小女人聪明,加之那个无法得到的唐晓芙,让鸿渐永远生活在爱情的苦恼之中,从苏文纨的“围城”走到唐晓芙的“围城”,再到孙柔嘉的“围城”,最终,只得“那只祖传的老钟当当打起”。

钱钟书结合广阔的生活背景,描绘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百态,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围城》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国社会一代知识分子的气质和命运,正如钱老在《序》中所说“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以方鸿渐为代表的这群知识分子,生长在传统的中国式家族和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成年后踏入欧洲,接受新知识,接受新文化,接受新教育,但身上始终保留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特性,所以,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新思潮的畸形结合。在这一群畸形的知识分子的生活里,有情敌之间的争夺,同事之间的暗算,婆媳妯娌之间的斗争,亲家之间的挑剔。通过个人,群体,家族和社会的描绘,作者将人生的深意,社会的现状,国民的精神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一部极其成功的著作。曾有一位英国女士在读完《围城》后,竟想要拜访钱钟书先生,而钱老则婉言拒绝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围城》场面不算宏大,但人物众多,下面我就来阐述一下我对其中一些人物的观点。方鸿渐

作为一号主人公,方鸿渐是不可以不提的。他贯穿整个故事的全过程,集当时社会背影下知识分子典型特征于一身。首先,方鸿渐遇到了很多女人,这些女人让他欢喜让他忧。方鸿渐的内心总是从一个女人转移到另一个女人,从一个港湾漂泊到另一个港湾。其次,方鸿渐的虚伪。在外留学却没有用功学习,为了给父母和丈人一个交代,方鸿渐买了个假博士文

凭,竟装模作样地扮演起海归博士,出去给人演讲,实在是虚伪。再者,方鸿渐总是自作聪明,却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者说,方鸿渐的聪明仅仅是一种小聪明。买张“克莱登”大学的文凭来蒙混过关;慷慨陈词的“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却是鸦片和梅毒;原本能在苏文纨的“监禁”或“霸占”中全然退身,可他却又是写信又是电话地给人道歉,最后真爱溜走;原本能在真正心爱的唐晓芙窗下的雨中能多站一分钟,但他却又不知什么原因离开了;最后,阴错阳差有点不太情愿地成了孙柔嘉的丈夫,可最终得到的,还是“一切啼笑”。

赵辛楣

赵辛楣可谓是本书的二号男主人公,虽然出现的篇幅并不是很多,但在整个故事中的分量是举足轻重的。这样一个人物,似乎就是用来反衬方鸿渐的。首先,他比较富裕。这和方鸿渐后来的穷酸是形成鲜明对比的。以至于后来方鸿渐的工作都得要赵来安排;其次,赵辛楣是有真才实学的,这恰恰和方鸿渐花钱买文凭形成了又一鲜明对比;再者他头脑清醒、目光敏锐、意志坚定,即便在三闾大学遇到挫折也能顺利度过,这和方鸿渐的麻烦不断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一点,赵辛楣为人豪爽豁达,讲求义气,在得知方鸿渐并非喜欢苏文纨后,便请方吃了顿饭,化解矛盾,在方为工作着落愁眉苦脸的时候也能帮助两肋插刀。

四个女人(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

如果没有这四个女人,方鸿渐的悲剧人生还不至于如此悲剧,人们或许会认为方鸿渐是个抑郁不得志的人。正是这四个女人,将方鸿渐的故事上升到了一个不同的高度。

首先,开篇登场的鲍小姐,虽然只限于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戏份很少,但这并不影响她的重要性,因为她是方鸿渐“爱情”的开篇。这样一个漂亮的女人愿意嫁给一个比自己年龄长十多岁的又老又丑的有钱男人了,其中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恰恰反映了当下许多女性的择偶原因。从她和方鸿渐的一夜情来看,首先,鲍小姐主动跟方鸿渐说“方先生,你教我想起我的未婚夫,你相貌和他像极了”来跟方鸿渐套近乎,接着又是主动到方鸿渐的房间来偷情,可见鲍小姐对“一夜情”可谓极其熟练。在她看来,和方鸿渐的一夜情,只是她孤身一人时为了排解寂寞而做的,当回国的时日临近,她便马上失去了对方鸿渐的兴趣。所以再后来,方鸿渐才会觉得自己被“嫖”了。钱老给这个女人取名为鲍小姐,也是源于:鲍鱼之肆是臭的“一说,可见,鲍小姐这个人物,注定是个小丑样的角色。

接下来,是苏文纨。其实她也在开篇就登场了。苏文纨是个大家闺秀的形象,美丽、有才、温柔、典雅,她对方鸿渐情有独钟,从回国的船上到结婚之前,苏文纨对方鸿渐都是柔情似水的。在船上为方鸿渐洗手绢,靠岸后给方鸿渐留电话和地址,在情敌赵辛楣面前处处维护方鸿渐的面子。而方鸿渐对苏文纨的一片情意总是欲擒欲纵。在和方鸿渐的交往中,苏文纨处处显得谨小慎微,用女人最富有也最软弱的同情方式对方脉脉含情,但却总是换不来方鸿渐的心。在方鸿渐诀别信中,苏文纨得知方的阴险,痛苦之余运用了女人报复男人多用的手段,将方的短处大白于表妹唐晓芙。而在后来与方鸿渐的重逢中,苏文纨用带些毒辣的语言捉弄方鸿渐,或许是她因为太在意方鸿渐而产生的恨得表现吧。

由于苏文纨,方鸿渐认识了让他真正深爱的女孩——唐晓芙。唐晓芙也许是真的爱方鸿渐的,但是因为许多错过与偶然让她和方鸿渐终究不能在一起。当苏文纨将方鸿渐的诀别书拿给她看后,她对方鸿渐的行为举动予以无限的鄙夷,于是决定和方断交。但当她看到方鸿渐伫立雨中时突然产生了怜悯,这恰恰是对感情的难舍。后面,因为许许多多的不该有的阴错阳差,把他们两个狠狠地分开。读到这些时,我们多少会为这些感到惋惜,如果方鸿渐和唐晓芙在一起了,那么故事的结局不会是原来那样的。

最后成为方鸿渐妻子的,还是孙柔嘉。孙柔嘉既无才,又无貌,她有的是一种小女人的聪明,而正是这种小女人聪明,把自作聪明的方鸿渐弄得死去活来。用方鸿渐来挡躲流言,最后诱使方鸿渐娶自己。婚后,处处压制方鸿渐,却最终使他们的婚姻走上了悲剧的道路。

钱钟书笔下的孙柔嘉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中国式女人,在中国,这样的女人有很多很多,这也正体现了钱老“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的初衷。

《围城》是一部经典的现代著作,她的内涵深不可测,等待着人们去不断挖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番见解。

《围城》读书报告

《围城》中的绝妙修辞——《围城》读书报告《围城》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长篇小说。小说中处处表现出来的是钱钟书的学者式的幽默讽刺。钱钟书的笔调和鲁迅的截然不......

《围城》读书报告

《围城》读书报告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

读书报告《围城》

《围城》读书报告报告人:书名:《围城》著者:钱钟书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页数:359页内容概要:小说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学无所成的留学生,为了向家里有个交代,而造了......

《围城》读书报告

《围城》读书报告这个月,我阅读了钱钟书大师写的《围城》一书,很遗憾自己到现在才翻起此书,这本书的确是一部极为优秀的作品。很多人也称其为新的《儒林外史》。不得不说钱钟书......

围城读书 报告

《围城》¹读书笔记引言:值珍珠港事件,钱钟书与杨绛被困上海,心中充满着“心如红杏专春闹,眼似黄梅诈雨晴²”的羁居沦陷区的怅惘情绪。“有一次,我们同看我编写的话剧上演,回家......

下载读书报告1读《围城》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报告1读《围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