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名称]: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含量
[实验材料]: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
打孔器
[试验步骤]:(1)将溶解后的离子琼脂冷却到450C,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而又
不流失。
(2)琼脂凝固后制成凝胶板,然后隔适当距离打孔。
(3)在孔内滴加待测可溶性抗体。
(4)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于
370C恒温箱中24小时,观察沉淀环。
[实验结果]:(沉淀环直径)
测量沉淀环直径:。
[实验分析]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
白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
抗原相遇,在比例适宜处生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
[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
[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
[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致敏乳胶抗原、抗HCG血清、载玻
片等
[试验步骤]:
(1)取一片载玻片,标记出左右。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3分钟。(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
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
孕妇尿液中的HCG含量显著增高。尿液中的HCG与加入的抗HCG结合,抗HCG被消耗,使得加入的HCG乳胶抗原不能再与抗HCG结合,不出现乳胶抗原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所以液滴呈现均匀乳状液,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反应。
非孕妇尿液中HCG含量极少,不足以抑制抗HCG与HCG乳胶抗原发生间接凝集反应,所以出现乳胶颗粒的凝集,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阴性反应。
实验三
[实验名称]: 细菌形态、特殊结构观察及显微镜油镜头使用
[实验目的]: 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油镜头
[实验材料]: 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球菌标本片、杆菌标本片、弧菌
标本片、荚膜标本片、芽孢标本片、鞭毛标本片
[试验步骤]:
(一)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
1、用油镜观察时光线宜强,可将聚光器升高,开大光圈。
2、在标本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
3、眼睛从镜筒侧面观察,同时缓慢将镜筒调至镜头浸入香柏油中(勿接触标本片)。4、眼睛移至目镜。先用粗调焦螺旋缓慢将油镜调离标本玻片直至观察到模糊物象,再用细调焦螺旋调至物象清晰。观察。
5、观察完毕后把油镜头擦拭干净,显微镜复位收好。
(二)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
(三)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示教)
[实验结果]:(绘图)根据观察结果绘制细菌基本形态、特殊结构图(不少于两幅)[实验分析]:(结合结构的功能)
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球杆形、杆形、弧形、螺旋形五种形态。
2、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时,可分泌一些粘液性物质包绕在细胞壁外围,称为荚膜,用特殊染色法可将荚膜染成与菌体不同的颜色。荚膜具有抗原性,可以鉴别细菌或细菌分型;细菌的荚膜与其致病性有关。
3、某些细菌由细胞质伸出的细长弯曲的蛋白质丝状物,称为鞭毛。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具有较强的抗原性,有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
4、某些G-的菌体上有比鞭毛细、短而直、数量多的丝状物,称为菌毛,主要成分
是蛋白质。菌毛分普通菌毛(与细菌致病力有关)和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使
受体菌获得某些相应性状)
5、某些G+在体内外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细胞浆发生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称为芽孢。用特殊染色法可将芽孢染成与菌体不同的颜色。芽孢的大小、形态和位置随菌种不同而有差异,有助于细菌的鉴别;芽孢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都有较强的抵抗力。
实验四
[实验名称]: 细菌人工培养性状观察及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目的]: 观察细菌菌落形态、溶血现象、色素;细菌标本的涂片和革兰氏染色
法检查
[实验材料]: 细菌人工培养性状观察示教片、大肠杆菌菌落、葡萄球菌菌落、载玻
片、生理盐水、接种环、酒精灯、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酒
精、复红染液、显微镜等
[试验步骤]:
(一)细菌菌落形态、溶血现象、色素等观察(示教)
(二)细菌标本的涂片
1、取两张洁净的载玻片,分别滴加一滴生理盐水。
2、以无菌操作法,用接种环分别挑取少许大肠杆菌菌落和葡萄球菌菌落,分别涂
于两张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研成均匀混浊的菌膜(不可过厚)后自然干燥。3、将干燥后的标本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快速通过三次,予以固定。
(三)染色将制好的标本片按下列步骤进行染色
1、在两片标本片上分别滴加结晶紫染液初染1分钟,水洗。
2、滴加卢戈氏碘液媒染1分钟,水洗。
3、滴加95%酒精,摇动载片0.5-1分钟脱色至恰无紫色退下,水洗。4、滴加稀释复红染液,复染0.5-1分钟,水洗,干燥。
5、镜检。葡萄球菌(G+球菌)染成紫色,大肠杆菌(G-菌)染成红色。
[实验结果]:(描述不同细菌菌落的区别,绘图表示革兰氏染色的镜下结果)1、液体培养基中:葡萄球菌呈均匀混浊生长,链球菌呈沉淀生长,枯草杆菌形成菌
膜;在普通琼脂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脂溶性金黄色色素使菌落呈现金黄色但培养基颜色不变,绿脓杆菌产生水溶性色素使培养基呈现绿色;在血琼脂平
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狭窄的草绿色溶血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宽而透明的溶血环。2、绘图表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经革兰氏染色后的镜检结果
[实验分析]:(结合细菌细胞壁构造分析革兰氏染色法结果及意义)
结果:
G+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三维空间结构)和磷壁酸组成,在酒精作用下通透性降低,而且G+菌的等电点较低,带负电荷多,结合碱性染料多,因此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被酒精脱除被染成紫色。
G-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疏松薄弱的二维结构)、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成分组成,在酒精作用下通透性增高,而且G-菌的等电点较高,结合碱性染料较少,因此初染的结晶紫被酒精脱色而被复红复染成红色。
意义:
1、鉴定细菌2、指导临床选择药物3、研究和了解细菌的致病性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案 课程说明一、课程介绍1、课程概况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以及有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一章 微生物概述微生物常用的其他染色法及用途 染色方法 用途特殊结构染色法 采用不同染色方法如荚膜染色、鞭毛染色等对微生物各种特殊结构染色,使菌体与......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护理、口腔等专科使用) 汕头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研室 二00二年五月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
04任务_000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1.能够发挥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 A.NK细胞 B.NKT细胞 C.CTL细胞 D.Treg细胞 E.巨......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概况《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由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两门独立的学科合成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医科类各专业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