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独奏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琵琶独奏曲”。
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教学设计
2006-12-29 9:50
摘 要: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问世至今已有三十个年头了,它之所以久传不衰,和它的选题、构思、乐曲的结构特征及表现手法密切相关。首先作曲家在运用民族调式的同时,把西洋作曲技法融入乐曲中;其次不仅继承了传统琵琶文武曲的技巧,又创造性发展了新技术。达到了继承创新的和谐与统一,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教学、演奏、创作开辟了一条新思路。本文就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的教学设计和演奏,作点说明和分析。
关键词:琵琶 教学 京剧音乐节奏元素 双遮分 乐曲结构 表现手法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从刚接触到一首新乐曲开始,都要经历一个从生疏到熟练,从表面到深入的过程。怎样缩短这一过程,使演奏水平有较快的提高,这是我教学中时常思索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提高教师对音乐作品本身深层内涵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的向学生传递音乐信息,也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把乐谱上所记载的静止符号,化为动人的音乐,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其次,在全日制四年本科学生的全学程教学中,每一个时期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作为一个专业教师,我较注重学生自我学习演奏能力的培养,而在这个环节中,对于乐谱以及演奏技术的思维,是不同于其它行业上的,是一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但是有的时候还有一些灵感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较为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各个有效环节,遵循预习、学习、复学的教学格式。吸收和借鉴了心理学、教育学、思维发展心理学的原则,严格地做好教学设计,细致地分析各位学生的技术特点和生理机能。同时对乐曲的时代背景、调式、结构、旋律特点及重要技法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的。
《草原小姐妹》由刘德海、吴祖强作曲,是建国后继《狼牙山五壮士》的又一首大型现代题材较完整的叙事性音乐作品。全曲分为”草原放牧”、”与暴风雪搏斗”、”党的阳光照心间”、”千万朵红花遍地开”四大段。
引子
琵琶在中音区出现一个音调挺拔的战斗性号角声,第1小节第一拍谱上标记的强,不能过重、过拙,应控制好音量,演奏三连音a1右手指甲用下偏锋结合手臂斜向单弹,大指紧靠食指,音
色应饱满、结实。
第3小节注意小三度、大三度装饰音的掌握和内蒙风格,纯四度双音用双轮指法演奏,音量分布要平均。第4小节b1音单弹,后强音g1b1用双弹。指甲在琴上要讲究,第一弦触弦点应比第二弦靠上些,换把时尽量少有痕迹,慢起渐快的速度与力度相配合(从弱渐强)。第5小节长音持续用轮演奏,要求舒展、流畅,小节与小节之间注意它的连贯性,引子结束时渐弱,收在轮子的小指或大指上。演奏这段音乐要做到:全身心地沉浸到乐曲中去,琴弦上飞出的一个个音符浑然融成了一个整体,它们好象不是自己的手指弹拨琴弦发出的,而是很自然地直接从心中流出,好似一位拉马头琴的草原牧民在自由地吟唱。
古人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音乐作品中,引子是作曲家导入全曲,陈述音乐主题及音乐思维的重要段落。以上所述引子的演奏方法,实际上是在用琵琶这一乐器,通过不同的技法,诠释作曲家的理念。同时在引子中,作曲家试图通过特殊音调的运用,渲染蒙古族”长调”音乐的悠扬和美妙,而琵琶那珠落玉盘般的轮指技法正是最好的表现了这一音乐主题。所以在这一段的演奏和教学中,我也充分的注意到这一点,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同时也通过这一段的演奏和教学,纠正一些学生不正确的轮指方法和音乐的分句方法,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思维和音乐表现的习惯。
第一段:[1]草原放牧
2/4拍子小快板,在一望无际的茫茫大草原上,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姐妹正愉快地放牧。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和湛蓝的天空、相映成趣,渐渐地白云和羊群融成了一体„„这段乐曲原是人们熟悉的一首内蒙儿歌,作曲家在改编中”应用单声部曲式结构,其中两个主题从不同侧面显示了小姐妹的性格特征”。
主题一”由十六小节的复乐段组成,结构规整,e羽调式,旋律中常出现四度八度进行”,使主题旋律欢快明朗,既表达了大草原上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又映现了小姐妹无比喜悦的心情和少年儿童的天真烂漫,朝气蓬勃、朴实矫健。
主题一音乐反复两次,第一次最后一小节和第二次最后一小节e2音,用七指轮来演奏。琵琶在演奏主题一时指甲触弦应短促、音型清晰,乐句与乐句之间要有明显的顿挫,抓住重音和舞蹈性节奏,使音乐具有向前发展的动力。
主题二转4/4拍子,这是主题音乐变奏,具有抒情的特点。演奏时音乐要流畅、激情,气息宽广,乐句行接紧凑,右手弹挑、轮子应均匀。47至57小节换把要准确,左、右手配合得当,仿佛小姐妹手拿牧鞭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放声歌唱。
最后部分是主题再现,作曲家改变了原主题左右手技法。
演奏时应注意低音区的单音、双音,音色要求浑厚。右手触弦结实有力,左手下e1g1e2和音,谱上标记的力度是ff和扫佛指法,实际演奏应减少一点杂音,不要猛敲猛砸产生刺耳。
在琵琶的演奏中,尤其是强力度段落,因为传统扫弦方法,不能充分的利用臂的重力和发力点的调节,很容易会用较大的力度去追求所谓宏大的声音,这样听起来好像乐器发出的声音大了,但是会产生噪音。
就乐器发音的理论和琴弦的振动状态,即使是用较大的力度,也不应该到不能控制的状态,即所谓的”强而不噪,弱而不虚”。而正是这一点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讲,是不容易做到的。当然我们面对的是大学生,但是有的学生技术上还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不要过分的强调力度,不要让学生造成机能状态的紧张。
204拍子双遮分,演奏时中指偏下点。73小节的双弹、弹、挑,要求集中有点,具有穿透力。总之再现部比主题音乐厚实饱满,演奏时动作与音乐效果应密切地统一起来,使乐曲在更为欢快活泼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段:[2]与暴风雪搏斗
随着从快渐慢的人工泛音,乐曲由1=G转为1=C。晴朗的天空顿时黑云翻滚,霎时间,暴风雨夹杂着大雪呼啸而来,直刮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羊群受惊四处奔跑。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小姐妹迎着暴风雪,步履艰难地追赶着散落四处的羊群„„。
开始2小节用划轮,力度弱起渐强,速度较自由。3至6小节是节奏型紧缩,技法上用挑轮和划,演奏时音头要求干净,弱起渐强的力度控制应均匀,不能忽强忽弱。双弦轮子滑音技巧模仿暴风雪来临前的呼啸声,呼啸声不要太自由按谱上标记的音位演奏,一遍遍地加快速度,力度从弱渐强再渐弱,技法上尽量让指甲碰一点琴弦。第2次呼啸声中又一次出现了号角声,它和引子的号角声不同,出现在琵琶的高音区,音乐高亢激昂、铿锵有力,要用滚来演奏,同时注意扫轮、拂指法的应用。第3次呼啸声大指按一弦,中指同时在二弦上滑奏,演奏中双手的配合要协调。
3/4拍子的应用了京剧锣鼓的”马腿”节奏,这一段乐曲切分节奏鲜明,演奏中小节单位的强弱对比要突出,第三拍八度双音音量应均等,右手弹奏十六分音符要求利索,富有弹性。和声演奏发音整齐,扫弦不能太强。
谱上用双音,实际演奏为了清晰改用单音最后的扫拂和轮拂指法,轮子触弦力度加大,手形坚挺,拂从第一弦开始,手腕和手臂同时运动,情绪激昂,把乐曲逐渐推向高潮。这段音乐起
伏较大,演奏时要严格按照谱上的标记,注意力度、速度、音色、乐感。
第三段:[3]党的阳光照心间
抒情性段落,音乐速度缓慢由原来的2/4节拍转为4/4节拍。开始几小节因暴风雪过后情绪相对平稳,演奏时要处理的平静些,突出她的歌唱性。第一小节节奏自由,长轮从极弱开始渐强,第二小节进入节奏,增强轮子力度,具有颗粒性的同时要有连贯性和完整性。低音支声部挑轮应有纵向点,但是在这一段的演奏和教学中也要注意因为音乐速度的拉伸而形成的音乐惯性,即是不要因为他的拉伸而去影响音乐内在的律动和音乐内在的推动力。
可能在这一段落中,教师会告诉学生”不能慢”,尤其是时值均匀的轮指和无痕迹的换把。再者,这一段具有非常强的歌唱性,音乐的”气韵”也是教学中需及时启发学生的问题。因为在器乐演奏中”气韵”是有的时候容易被忽视的;其次,对于歌唱性的要求,也可以通过一些辅助的办法来解决。如:让学生通过唱的方法,比较透彻地理解旋律,努力做到器乐演奏中所要求的”快而不抢,慢而不拖”。
12小节在歌唱激情时,2弦上的中指摇不能软弱,软弱无力会产生虚浮,刚健有力才能结实。16小节琵音演奏要透明晶莹,12、18、26、27小节单弹用指甲中锋触弦,深点厚点,紧贴琴弦,不能马上离弦,声音要求柔和。20小节快速扫拂情绪激动,扫拂中复调旋律应清晰,两声部结合,点与线要求分明。此时此刻心情要随着乐曲和左右手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乐曲又随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着,左手吟音的使用也应随情绪的变化加大些。好似小姐妹在冰天雪地中顽强行进时想起了母亲,母亲无比温暖的怀抱使她们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第四段:[4]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全曲结束部,再现并展开第一主题。欢快活泼的旋律和琵琶左右手指法的巧妙变化,表现了草原小姐妹的英雄事迹传遍中国大地。演奏时1、2两小节用泛音模仿马蹄声,谱上标记的是f,而实际演奏力度应是PPP~ff,左手食指虚按在弦上,注意音位的准确。3至6小节右手遮分,左手食指移指与打带,模仿蒙古族的四胡和三弦在合奏,演奏中两手要协调统一。23小节快速十六分音符的演奏强弱应有明显的对比,高音区左手大指按弦需灵活,右手弹挑要干净利索,富有颗粒性。乐曲结束在a2音上,要短促、利索。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重视教学环节,对于教学效果来讲,有着多么的重要。在演奏和教学之间,正确的理解,细致的讲解,耐心的辅导和精准的示范,及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这些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音乐技术和音乐表现也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技术无法表现音乐,有了良好的技术,却不能正确的运用,也不
能很好的表现音乐。
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的教学设计,是本人在多年的演奏教学中取得的一点心得体会,请专家和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袁静芳编著“《民族器乐概论》221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3月北京。
袁静芳编著“《民族器乐概论》221一225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3月北京。王承植:福建人,中国戏曲学院艺术教育系琵琶教师
《戏曲艺术》2004年第2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青春独奏曲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青春独奏曲作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
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刘天华的功绩,激发学生对他崇敬的情感,使学生了解其作品的欲望。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到天花是怎样立志为把中国的民......
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教学目的: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
二胡独奏曲《良宵》刘天华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作有十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一首丝竹合奏曲、47首二胡练习曲、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