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黄河颂课文”。
《黄河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确定教学目标为: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训练重难点:感情朗读,理解文本,品味鉴赏,体会中心。教学时间:一到两课时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2、说学法:
⑴ 在课堂中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⑵ 尝试上网搜索、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如:黄河的知识,黄河的文明)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说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图片资料和震撼 人心的《黄河颂》等光碟,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四、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二)、说黄河,激发诗情
话说黄河: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家再来看一下老师搜集的一些图片。(多媒体展示)
(三)、颂黄河,读懂诗意
1、背景简介
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看谁读得准,先检查预习生词
磅礴—澎湃—气魄—高山之巅—狂澜—浊流—哺育—屏障
3、齐读诗歌,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4、解题: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其关键词应是?
课文分为两部分:朗诵词、歌词。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5、听课文配乐朗诵。要求:(1)体会朗诵词的作用(2)朗诵者是如何朗诵的?在一些关键处做标注。
6、思考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7、一起来把朗诵词读一下,体会它所起的作用。同时,老师希望,在能够对后文起到作用的关键词、句同学们应当在读的时候加强语气。
8、解读歌词,这部分 靠哪个字领起的?领起了哪些内容?思考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黄河的?写出黄河什么特点?(生答师板书“雄浑壮阔”“蜿蜒宏大”)怎样读出雄浑的气势来。请同学们为这一小节设计朗读方案。(师提示要注意停顿、重音、感情等)学习成果总结: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奔向东南”的“奔” 读得快一点,要用力。“掀起万丈狂澜”的“掀” 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劈成南北两面要用力,干脆。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齐读这一节。
9、小结与过渡:正是黄河这种雄浑壮阔、蜿蜒宏大的美,激起诗人澎湃的赞颂之情。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赞颂之情,是通过哪个句子抒发出来的?出现了几次?应怎样来读?
学习成果总结: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歌颂。
10、诗人从哪几方面讴歌了黄河的精神,在朗读时,读法、感情是不是一样呢?(生答师板书 “摇篮”“屏障”“精神”,不一样。应分别是“深情”“坚定”“激昂”)
11、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感情?该怎样读?(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针对教学目标2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12、配乐朗读三小节,点评
太好了。同学们的朗诵可以登台表演了。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朗诵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出来的经验:要读好诗歌,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我们要读好诗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来读,还要读好关键词句。这样呢,我们就能够把诗篇读出情感,读出韵味。最能够体现诗句的内容、抒发我们感情的词语,就是关键词。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诵时配上音乐、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分角色来读,把诗歌的韵味层次都读出来。(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画面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握朗读技巧。)
(四)、质疑问难,重点品味疑难语句。交流探讨解决。如:“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等。(此过程略)
(五)、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的句式说话(可从诗的优美旋律、诗中形象、诗的语言等方面说)
(六)课堂总结:我们今天这堂课,既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同时也在学习当中体会到了我们读诗的方法。我想,我们的语文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对黄河的关注也还远远没有结束。我希望同学们开展广泛地课外阅读,真正地走进黄河
(七)、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写公益广告词。
课上到这,想必同学们心中一定漫溢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可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黄河)。现在,我们的母亲又变成了什么模样?让学生看几幅触目惊心的图片。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只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2、课外练习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赋予某些事物特定的意义,如大海象征胸怀宽广,青松象征意志坚强等,请你仿照诗中的句子写几句话。》。(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也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
八、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了课堂结构,学生入情入境,尤其是《黄河颂》音乐壮阔,激情澎湃,借助这音乐的力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附板书设计:
黄
河
颂
望---------------颂-------学雄 浑 壮 阔
摇 篮 屏 障 伟大坚强 精
神
《黄河颂》教学设计2010-11-11 | 黄河 教学 大合唱一、指导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黄河颂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积累词语,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学会运用。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
七年级下语文学习指要课题:黄河颂 时间: 3月份 课型:自主探究赏读课 主备人:刘冬梅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6.黄河颂 拟稿人:李斌文【导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理解歌词大意。 【自学预习】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巅 澎湃 狂......
2010-02-22 17:28黄河颂(朗诵词)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