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衡阳市新农村建设”。
衡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为例
姓名:王志柯
学号:11390219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系别:外语系
班级:1102班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在广大农村,农村文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严重滞后。农村文化落后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影响新农村建设一个主要因素。本文立足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高度,以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为例,探讨如何处理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之间关系,指出一些农村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衡阳市广大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文明,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力量。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久远。没有先进的文化发展,没有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丰富农村居民文娱生活;有利于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
1.酃湖乡概况及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1.1 酃湖乡基本概况
酃湖乡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部,耒河下游,辖11个村、132个村民小组、2个农场,总面积32.78平方公里,酃湖乡2.12万人,境内水陆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该地区大力实施“一区三线三园”工程,推进酃湖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经济不断增长,第三产业也迅猛发展,使当地的经济迅猛发展,酃湖乡变成了衡阳市的璀璨明珠。
1.2 酃湖乡新农村建设
酃湖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求实创新,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农业产业结构走上了基础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子;同时,酃湖乡工业发展良好,良好的生态环境促使大量公司来此投资兴业;第三产业也发展迅猛,服务业、绿色农村休闲行业发展,为酃湖乡失地农民再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人均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衡阳市乡镇中位居前列,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1.3 酃湖乡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酃湖乡居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但文化工作却长期处于“弱势”,几乎所有的文化消费都在一台电视机上,或者三五成群地邀约在一起打麻将。据调查显示,当地只有52﹪的人对于当前的文化生活基本满意,而接近一半的人数不满意于当前的文化生活。农民不满意的愿意是多数活动对他们来说既无能力也无兴趣,那些为他们提供的文化活动常常是一厢情愿,缺乏专门的文化设计,根本满足不了农村的文化需求。
另一调查显示,25﹪的村民反映在文化建设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而24﹪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努力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大力进行文化建设。像酃湖这样的乡镇并不缺钱,缺少的是领导机构对农村文化的认识。当地的文化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当地的文化建设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酃湖乡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
2.1 农村的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数量少
人民的文化生活是否丰富与文化基础建设和文化组织活动多少息息相关。据调查,在当地的文化娱乐活动中,35﹪的居民以电视为主要的文化活动,25%的居民因为娱乐设施少,活动开展少,则开展的活动仅仅是棋牌活动,10%的人们是看报纸,看电影、上网和听广播的分别占了8﹪,有6﹪的是会去参加卡拉OK,仅有2﹪的村民是进行健身活动。就此显示出少有的文化基础建设和文化组织活动使当地居民的文化活动参与性少,经常性差,户外集体活动的严重缺乏,而且参加的比例也不均衡,缺少有影响力的娱乐活动。2.2居民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文化发展程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农村居民参与率的高低。而在酃湖乡,很多居民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基本是老人与孩子,由于文化素质的不高,严重影响人们参与活动的形式和积极性。年轻人缺乏,致使农村失去了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多数的老年人和孩子,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有43﹪的人更加依赖于政府组织文化活动,仅32﹪的人愿意自己参加文化活动,但是由于文化活动的缺少,致使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23﹪的居民参与自编自演吹拉弹唱的文化活动。
2.3当地政府对文化活动重视不够
酃湖乡政府致力于招商引资方面,发展地方经济,而对当地文化活动不够重视,酃湖乡文化基础建设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文化活动较少,致使于当地居民参与率低,新农村文化发展速度较慢。
3.酃湖乡新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
3.1政府对于文化基础建设不够重视,资源配置不合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很多地区却误以为发展只是仅仅发展经济,忽视了文化发展的作用。实际上,农村文化的丰富,可以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粘合各种心理裂痕,给弱势群体带去人文关怀和感情抚慰,从而化解矛盾,增进融会,缓解一些农民产生的失落感和边缘感。在酃湖乡,当地政府对文化重视不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导致文化发展滞后。3.2当地常驻人口年龄比较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远高于农村地区,工作和发展机会也远大于农村。导致当地大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地务工,留守在家老人与小孩居多,老人则基本上是忙着农事,就照顾家庭,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文化活动,加之他们文化素质不高,对文化活动没有强烈的需要欲望:而小孩则大多数时间在学校或者在家,也没有很多兴趣去参加那些传统或新兴的文化活动。
4.针对酃湖乡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优化对策
4.1政府方面
4.1.1当地政府应该着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当地政府应该把文化基础建设放在与农村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设立专门的文化建设机构进行管理和引导发展,同时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带动基层农民,共同建设农村文化;
4.1.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需要海纳百川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保障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加大政府财政对文化的资金投入,同时可以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文化事业。
4.1.3政府应重视文化基层队伍建设,扩大文化宣传力度
以干部带群众,扩大文化宣传思想力度,重视文化基础队伍的建设。同时,积极的挖掘当地有文艺的能人和才人,建设文化活动团体和文化活动协会,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并努力推动文化创新,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断的融入新的元素,推动文化活动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
4.2个人方面
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积极参加文化活动
人民群众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如果文化都靠上面下发、提供、尽管层次较高,但只能满足一时,并不能解决长期的文化需求。当地居民应当积极参加思想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踊跃参与文化活动,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做贡献。
4.3加强法制建设,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有法可依。
只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法治化的轨道上,才能确保文化建设健康、有序、长期的发展。在农村教育中,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自觉的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身的文化权益。
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对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能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并对当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深远持久的影响。而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需要全社会,政府,人民的协力合作,共同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健康、有序、长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伯冲.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 [2] 《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光明日报[N] 新华出版社[N]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研究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命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适应时代形势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在新农村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对策思考http://www.daodoc.com/ 2008-1-4 18:51:36 来源:福州社科网[提要]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讲文明新型农民的基本保证。......
东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对策华彬—东兰县农业局(导语: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以峄城区新农村建设为例为了进一步地学习科学发展观,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全国上下深入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