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模拟题(三)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代文学模拟题”。
模拟题
(三)参考答案
一、填空(本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搜神记
2、霍小玉传
3、聊斋志异
4、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5、历史演义小说
6、白话短篇小说
7、简本、繁本
8、龙图公案
9、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10、李宝嘉
11、代面(大面)
12、瓦舍
13、末本
14、李千金
15、张协状元
宦门子弟错立身
16、弋阳腔
17、离合之情
18、占花魁
19、高朗亭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言”、“二拍”是明代话本小说的集大成作品。
2、世情小说
世情小说即以写世态人情为主的小说。所谓世态,指的是整个社会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所谓人情,包含人的思想、情感、心理、愿望和理想等整个精神世界,代表作品《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
3、金院本
北宋灭亡以后,淮河以北为女真人统治,这就是金国。宋室南迁时,北宋教坊中的大多数杂剧演员随同南下到了临安。也有一部分瓦舍中的杂剧演员留在北方,他们所演出的杂剧就是金院本。所谓院本,即“行院之本”。行院即妓院,也指扮演杂剧的勾栏艺人或勾栏剧团,故院本即流行于勾栏的本子。
4、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明代嘉靖后期至万历初,先后产生了三部著名传奇作品: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这三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创造性和崭新的面目给后世戏曲以巨大的影响,故有“明中期三大传奇”之称。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话本小说的基本结构。
话本小说一般由题目、篇首、入话、正话、篇尾五部分组成。题目是显示故事内容的标志;篇首有点明主题、概括内容、渲染情绪的作用;入话是形式多样的承题起讲;正话是讲述的正文;篇尾是灵活多样的附加部分。
2、述章回小说的体式特征。
第一以分回标目的形式划分叙事段落;第二,继承“说话”艺术的叙事方式;第三,多采用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第四,丰富多彩的叙事结构;第五,缓急有致的叙事节奏;第六,通俗化的叙事语言。
3、简述《西厢记》故事流变的过程。
唐代元稹作《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传奇小说,是崔莺莺、张生故事之源。故事写张生始乱终弃为“善补过”,宣扬“女人祸水”论。
北宋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表现对莺莺的同情和对张生的不满。
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把崔、张故事改为长篇说唱文学,主题改为反封建礼教。又丰富了老夫人、红娘形象,新创造了法聪、孙飞虎、郑恒、白马将军等人物情节。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完成了崔、张故事由说唱诸官调到北曲杂剧的重新创造,提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4、简述李渔在戏剧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
在戏曲观念上,认为戏曲是劝善惩恶的“寿世之方”。
在戏曲结构上,他提出了“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的主张。在戏曲情节上,他提出“脱窠臼”,主张选材要“奇”,但不能荒诞。在戏曲语言上,他提倡浅显、有机趣、个性化,主张“浅处见才”。
他十分重视宾白、科诨,主张通俗自然。
他主张守音律,但也要求“词采”。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红楼梦》贾宝玉的叛逆行为表现哪些地方。
第一,不愿走读经书、考科举、做朝官的传统人生道路,而乐于凭兴趣读书,凭志趣交友。第二,不愿当贵族老爷奴役丫环,而乐于与丫环平等相处,尊重关怀体贴周围的女子。第三,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包办婚姻,而渴望情投意合的自由恋爱。
第四,不愿受封建礼教及各种陈规陋习约束,乐于过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生活。
实务模拟题三答案物业管理师实务模拟题(三)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 下列符合一级物业服务企业资质条件的是( )。A.有委托的物业管......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邮政储蓄个人储蓄账户的说法,错误的是( A)。A.个人储蓄账户不记名不挂失B.个人储蓄账户不得办理转账结算C.个人储蓄账户仅限于办理现金存取业务D.......
1:[单选题]前七子的领袖是谁?A:李梦阳2:[单选题]茶陵派的代表人物是谁?B:李东阳3:[单选题]以下人物中,属于公安派的是谁?B:袁宏道4:[单选题]以下人物中,属于竟陵派的人物是谁?A:钟惺参考答......
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人员考试KEY1---5 C D A D B 6---10 B D A C D11---15 BADDA 16-----20 BBCAB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人员考试模拟题(一)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FR和FOB的不同之......
高三政治期末考试模块训练题 一答案一.选择题1——15BADCABACCCCDADD二.非选择题16.①12个“一号文件”正确把握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特点,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出矛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