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影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西部地区旅游经济”。
关于新疆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顺利转化的思考
陈玉轩
(天津农学院 人文学院 11酒店2班)
摘要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新疆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所在,许多地区都将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甚至是支柱产业,并给予一定支持,使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竞争能力明显提高,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该地区旅游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资源优势远远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效益。再者,旅游业又是关联度极强的产业,它的发展与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反映出其它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新疆 欠发达地区 旅游经济经济优势
1、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的特点与现状
我国新疆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除各地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外,区内独特的民族风情,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人文景观,游不尽的丝绸路,看不厌的火焰山,神秘的伊犁草原,还有天山、昆仑、等等,新疆无论是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自然旅游资源,还是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都有着巨大的挖掘潜力。
但就旅游业目前的总体发展状况来看,水平比较低,总量规模不大,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且地区间旅游业的发展也不平衡,实际属于低投入低产出,与资源丰富程度不相符,存在“守着金饭碗没饭吃”的情况。尽管新疆各地区的旅游外汇收入也在逐年增加,2012年,新疆外汇收入为55057.00万美元;同比增长新疆为18.40%;北京外汇收入514900.00万美元,是新疆的9倍;云南外汇收入为194708.00万美元,是新疆的4倍[1]。由于新疆有效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数量较少,进而形成了新疆旅游资源的“丰富区”,旅游开发“低谷区”和旅游经济“贫困区”的现状。另外,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市场结构不平衡,入境旅游比例较小,恐怖分裂主义活动是目前新疆旅游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制约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1.1观念滞后
旅游开发需要突出新疆的地方特色。新疆旅游业目前高成本低效率的开发模式与陈旧的旅游业发展观密切相连。目前新疆旅游业发展仍在走与东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走过的老
路,依照东部经验,并没有开发新疆特色,走新路子。新疆旅游业观念之所以滞后,其主要原因在于新疆经济的落后。
1.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尚未形成特色互补效应
在东部地区,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但新疆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显得不足,旅游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为主。即使在观光旅游产品中也仍存在着大量的重复现象,以相互简单模仿为基本特征的“塑像热”、“造庙热”、“仿古一条街热”、“人造景观热”轮番出现,致使旅游产品间的特色无法形成互补效应,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在相互抵消中下降[2]。
1.3投资主体单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也来自于其可进入性。西部大开发后,新疆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新疆交通设施较为落后,铁路营业里程和公路里程与东部地区相比都有较大差异,新疆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7.3%,公路的通车里程里占了全国的0.03%,通车密度比较低,尤其是代表现代化交通的高铁,高速公路,近年来所有大的发展,但总里程数仍然较低,无法满足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3]。例如,喀纳斯这一知名的景点就因交通不便而对其旅游收益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新疆目前尚未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渠道,投资严重依赖政府。
1.4产权不明晰、责权不明确、管理体制落后
落后的旅游产业观、管理体制加上急功近利的利益驱动最终难免会促成难以扼制的破坏性的资源开发行为。新疆旅游开发经营中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政企不分、责权不明。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旅游景区普遍实行公益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低投入、低产出;低开发、低保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公益型管理普遍地为经营型管理所代替,资源开发投入大幅度增加,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4]。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政企不分的经营型管理并非一定能够达到“高收益、高保护”的目标,反而束缚了许多旅游景区的发展,也造成了许多因非理性决策而导致的资源滥用现象。旅游景区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可以解决旅游开发及保护过程中的政企不分问题及资金不足问题,从而促进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互动。
2、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的条件
新疆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原始性、独特性、垄断性和地区分布的差异性,构成了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是新疆发展的优势所在。西部大开发为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历史机遇。
2.1政府导向功能进一步加强
新疆要发展,就必须培育出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而投入少、效益高、关联性强的旅游业显然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所以政府在战略上倡导“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疆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有多数地方政府将旅游业列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2.2交通状况明显改善
新疆开发公路建设总体计划目标是打通新疆与中部、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通江达海连接周边国家的通道,完成新疆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等项目的建设。“十五”期间,交通部投入新疆交通建设的资金将不少于493亿元,占交通部用于公路建设投资总量的52%;加大对新疆乡村通达工程的投入,投资比例将占到通达工程投资总量的70%;预计用于新疆交通建设的科研开发资金达到10亿元[5]。另外,国家鼓励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种形式的资金,投入到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2.3旅游设施更为齐全
伴随新疆大开发的“号角”,新疆旅游设施较以往也大为改观,各地都建立了设施齐全的星级宾馆、饭店,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更为科学,管理更加规范。以新疆冬季旅游为例,它起步比东北晚,近年来,新疆用于冬季旅游设施的投资达3亿多元,是前50年的总和。目前全疆己有大大小小近百处滑雪场,其中天山国际滑雪场的一条天然滑雪道就长达6000米,这在国内首屈一指。
2.4旅游商品更加丰富
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积极开发旅游商品,完善旅游服务体系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开发具有以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为主旅游商品是现代旅游经营者为之奋斗目标之一。很多地区均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地方的独
特的旅游商品,制造品牌效应,不断的推陈出新,观光节、香包节、文化庙会、旅游交易会等都是旅游商品展示自己魅力的舞台。
3、新疆应确立以下资源开发战略原则:
3.1旅游资源开发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旅游资源开发要根据资源的品质高低、蕴藏量大小、市场前景、开发条件、开发时机等情况有所选择性地进行开发。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1)有的资源虽然丰富,但其产品在目前的国内外市场上已经饱和。因此,这类资源即使开发出来,由于市场容量有限,也不大可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不必急于开发或大规模开发。(2)有的资源虽然丰富、品质也优良,也具备了开发条件,但因为目前的开发成本太高,与其开发不如利用市场资源,将本地资源暂时保存[6]。(3)对目前开发条件不成熟,利用水平低,且破坏大、浪费大的资源,应重点放在开发技术的研究上,切忌匆忙上马乱开发。(4)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资源开发应十分慎重,由于开发条件差,资源的回采率低,对环境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严重不宜支持。
3.2.坚持市场导向定开发
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资源开发决不能先开发后找市场,而是要找到市场再开发,或是一边开发、一边拓展市场。因此,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决定资源开发,也就是说要由市场定位决定产品定位,决定资源开发的方向、种类、规模、利用方式等等。所谓市场定位,就是要全面考虑市场需求,坚持以需定产。考察市场需求,要做到把静态市场与动态市场相结合,本地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初级产品需求与深加工产品需求相结合,当前需求与远期需求相结合等,切忌片面性、盲目性。
3.3旅游资源开发集约化
旅游资源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必由之路。粗放经营的特点是技术加工层次低,经营规模小,从而造成消耗大、浪费大、质量低、效益低。要提高新疆的资源开发水平,必须逐步走集约发展道路。
3.4旅游资源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并举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将资源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与城镇建设相配套,并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开发,以资源开发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才能使资源开发与市场沟通,减少资源开发后的积压、损失,尽量缩短产品变商品的周期。其次。基础设施的配套,能使资源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联网,参与更广泛的市场竞争,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再次,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配套,才能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界的信息、技术、资金、人才,为资源的深加工和扩大再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资源开发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才能逐步改变落后面貌,真正起到资源开发导向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目的。特别是对许多运输量大的资源开发,铁路、公路、管道及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都应同步或提前进行。新疆之所以落后,重要原因就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基础设施差、投资环境不好等的综合竞争力低,从而使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要改变这一局面,最大的问题是资金严重匮乏。因此,在争取中央政府支持的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适度负债,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适应资源开发的需要,为加快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7]。
3.5旅游资源要走科技开发道路
旅游资源开发导向与技术导向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一条鸿沟。我们说实施以资源转换型模式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优势,是新疆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新疆只有坚持资源的科技开发,才能为今后步入技术导向型的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最终实现经济的腾飞。现代自然资源的开发,技术是手段,又是催化剂、加速器、增值剂。科技对资源开发的投入,是建立资源集约型产业体系的关键,既能提高开发速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更可以创立名牌,增强竞争力。
3.6坚持旅游资源开发名牌战略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已经经过生产者生产什么,消费者就消费什么的“短缺经济”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需求已成为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导向仪”。在这种形势下,同一产品很难被独家所垄断,而多种同类性质的产品同时出现于同一市场进行竞争则是普遍现象。开发特色产品,创名牌,已
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手段。因此,新疆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走名牌战略之路。
参考文献
[1]肖星,中新疆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探索[J],开发研究,1999,2
[2]楚义芳,旅游的空间经济分析[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3]邹树梅,现代旅游经济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年
[4]徐飞雄,等著.现代旅游经济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5]刘霄.旅游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行业之一.人民日报.1986.3.5
[6]周玲强.旅游业对经济与就业的双拉动效应及制度研究.旅游管理.2003.3第23页
[7]闫敏.旅游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旅游学刊.1995.(5),9—15页
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献策顾宝凤/文区域经济·1999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CHINASME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欠发达地区如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我认为:一、应当认真研究市场问题,......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苏南、苏中地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县域经济发展较慢。目前苏北地区县域经济......
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西部转移 东中西部, 经济圈, 地区经济, 湖北, 改革开放彭燕妮《企业研究》总第267期2006-9-15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情况分析 东部地区即......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持续超常发展,民营、个体企业迅......
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江西省赣州市属欠发达的革命老区,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水平低,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落后,面临着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双重压力。 2003年以来,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