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入情 诵读悟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个性朗读读中悟情”。
披文入情 诵读悟法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感想
盐城市冈中小学 徐海霞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较有特色的一篇文章。文本讲述作者照料生病的母亲,因护士换床单抱起了病重的母亲。母亲略轻的体重唤起了作者儿时的回忆,忆及母亲的种种。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作者抱着母亲轻轻摇动,两行热泪从母亲的眼角滑落下来······
文本的语言平实,感情真挚,以明暗两条线,穿引全文。明线以“抱母亲—忆母亲—报(报答)母亲”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暗线则是以作者心理跌宕起伏,层层推进来推动情感的涌动。“吃惊、难过 愧疚”是作者对母亲一生为家庭默默奉献的情感线索。作者从不了解母亲的辛苦,心疼母亲独自一人承担重担,到自己成年后没能为母亲分担重担而愧疚不已。
教师需要架起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起伏。文本中一处细节,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是作者情感的“泉眼”,要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之中,品悟、揣摩词句,寻找”源头活水”,推己知彼。
怎么教这课呢?在教这篇文章之前,我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实录。他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启发。于是,在设计这一课时,我紧抓情感线索选择抓住文中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在这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一抓住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感悟。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课后问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抓住三个没想到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找能解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出示这个句子后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我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于是找出了下列三个句子: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C、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句子,通过朗读把作者的当时心情表达出来,既训练了朗读,又促进了理解。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意蕴,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层。当读到“每个母亲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这一句话时,我先问学生这句话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动情地问到:“每个母亲都是怎样过来的,你们的母亲又都是怎样过来的,你们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了吗,想到了母亲的哪些事?”课堂上学生沉默了一会儿后,学生纷纷举起了自己的小手。调皮的袁鑫说到生病时妈妈照顾他时的情景,说着说着竟说出了眼泪;丁康说起了“妈妈吃鱼头”的事(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蒋雯丽说起了妈妈为了生活外出打工的辛苦经历;王楠说起了妈妈剔自己吃过的鸡腿骨头上的肉的事,由此她认识到了自己真是太浪费了„„学生说得很动情,此时学生的感受是真切的。我相信学生懂得了母亲的爱,懂得了母亲生活的艰辛,他们以后会更体贴自己的父母的。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会学习”对人的终身发展意义不容置疑。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如何巧妙无痕的加以引导渗透,在引导学生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意蕴时,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设计: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E、出示4: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
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也就是说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学生深入文字,领会文意,真正理解了儿子难受的心情。
情景体验 诵读悟情——《纸船和风筝》教学案例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古诗教学要入文悟情的教师随笔,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古诗教学要入文悟情的教师随笔一切文艺作品都需要表现感情,诗尤其需要。我国古代作家、评论家观点也非常鲜明:《毛诗序》的作者说:“读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
古诗教学要入文悟情的教师随笔((合集9篇))由网友“王广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诗教学要入文悟情的教师随笔,欢迎大家前来参阅。篇1:古诗教学要入文悟情的教师随笔......
以读促悟披文入情--《早发白帝城》说课设计及评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以读促悟披文入情--《早发白帝城》说课设计及评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