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对策探析_浅析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6:19: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对策探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析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对策探析

摘要:受社会变革和时代冲击,加之高校关于大学生婚恋制约制度的放开,大学生婚恋观较之传统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必须主动创设良好校园生态,尤其要切实构建学校针对性教育体系,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对策;校园生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社会变革和时代冲击,加之高校关于大学生婚恋制约制度的放开,大学生的婚恋现象逐步从隐性走向了显性,其婚恋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高校因大学生恋爱而引发的次生现象也逐渐增多,如:大学生校外租房同居,未婚先孕,失恋自杀,因感情处理不当引发的打架斗殴、致人伤亡、学业成绩下降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业,其身心健康也遭受巨大伤害。面对近几年大学生婚恋现象的迅猛发展,高校在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上一时间显得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也显得苍白无力,给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管理者,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强制性地禁止大学生谈恋爱,更不能对大学生不良的婚恋现象给以默许或视而不见的态度。因此,探讨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对策势在必需。

一、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情商的培养之重地,家庭的和谐与否是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直接因素。家长的思想观念和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各个方面。所以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婚恋观,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婚恋观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偶观,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失恋问题,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好他们的引领人,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价值观。

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不良婚恋行为绝大部分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由于大学生的鉴别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社会上一部分人的不良行为和部分媒体特别是一些不良网站在其中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大众审美文化的倾斜和人文精神的失落,对大学生不良婚恋观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条件。社会风气不是某几个家长和老师个人所能左右和改变的,也不是几个学校或其他机构所能左右和改变的,只能在国家层面通过整个社会舆论和相关法律,依靠社会各部门联动,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在婚恋观问题上要敢于揭露和批判丑恶的婚恋行为,相关部门要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向治理人类生态环境那样治理社会生态环境,为大学生科学婚恋观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主动创设良好校园生态

一是优化学校地缘生态。大部分高校都位于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省市中心城市,这些地区人口密集,流动性大,人员构成复杂,容易产生不良文化和不良行为的场所如网吧、酒吧、歌舞厅等随处可见。作为高等学校首先需要清理校园内外属于学校产权的所有社会性和营利性娱乐场所,对于学校周边不属于学校产权和管辖范围的娱乐场所也必须协同当地政府予以清理,对于地处城市娱乐中心的高校可以考虑迁校,因为学校属于教书育人的场所,不是产生经济效益的机构。

二是优化校园文化生态。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是消除大学生孤独感,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操,强化道德约束力,珍视快乐人生的良好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婚恋观。丰富多彩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不仅要体现在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次数频繁上,而且要体现大众化,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显示才华、发展自己才华、展现自我价值及自尊心得到尊重的机会,尽量给所有大学生情感满足的机会。提倡建设健康向上的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各个社团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陶冶个人情操、丰富课余生活。

三、切实构建学校针对性教育体系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和理论水平,建立婚恋观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正处在性生理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渴望在性知识及性心理方面得到正确引导。由于我国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重视程度和实践运用都起步较晚,尤其在性学方面更是几乎空白,因此,相对于大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需求就显得非常滞后。根据调查了解,大学生在入校后一、二年级时,对婚姻恋爱的态度大多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社会环境及高年级学生中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同时又缺乏学校正面的引导,于是很多低年级学生开始逐渐效仿社会上及高年级学生中的不良行径,随波逐流,开始游戏人生、游戏感情。因此,应及早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婚恋观教育和引导。为此,首先应建立科学、系统、易于接受的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课程体系;其次,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其自身素养和理论水平。

重视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步形成,缺乏对事物的辩证思考能力,也缺乏驾驭爱情的能力,因此在恋爱过程中,很多学生难以准确把握正确的婚恋观,对出现的问题不知如何应对或处理,往往会“盲目求医”或产生心理压抑。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或开设心理咨询热线,让学生通过大胆诉说缓解其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同时由资深的心理教师或专家给予开导、建议或解答,帮助大学生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及时解决其婚恋问题,避免因错误选择所带给自身的伤害。

开展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专题讲座。首先是爱情观教育。首先让大学生明确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的欲望,是人性的展现和升华;其次要明确人类爱情的根本属性在于它的社会性,人类真正美好的爱情婚姻的实现与社会历史的进步紧密相联,引导大学生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路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个人遇到的情感问题。同时让大学生认识到爱情的社会属性还在于恋爱产生一定的社会责任,健康的恋爱能给双方带来积极上进的精神动力,能强化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更为直接的是恋爱的结果要产生婚姻家庭,而家庭属于自己又属于社会,家庭的文明和睦幸福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和谐紧密相联。通过讲解,使大学生对爱情及恋爱应持慎重态度,为填补一时精神空虚,甚至寻求刺激、玩弄异性则更是受到道德和舆论谴责的行为。

婚恋观教育的其他内容还包括,让大学生理清学习与恋爱的关系,在校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恋爱服从于学习,学习是为将来的事业打基础,爱情虽然很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没有事业和物质基础的爱情是虚幻的,这是大学生在处理学习与恋爱关系上的一条重要准则;正确的择偶标准对恋爱和婚姻的幸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偶标准也是婚恋观教育的内容之一;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明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必须引导大学生对婚恋上的丑恶现象做出正确评判,分清丑恶好坏,这种评判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大学生个人的道德素质和家庭取向。

恋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行为和感受,也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行为和感受,它具有社会属性,少数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出现的不尊重对方感受或不尊重在场其他人感受的过分亲昵行为,反映出了他们在婚恋观方面的肤浅和不成熟。高校在进行婚恋观系列教育中应该教育大学生在恋爱行为中,言谈文雅、行为大方、动作高雅,避免粗俗化,尤其是在公共场合,粗俗的亲昵动作不仅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也有损于爱情的纯洁和尊严。

在高校因恋爱挫折而引发的自杀、报复等恶性案件呈上升趋势,大学生的心理异常也常常与恋爱挫折有关。对此,应格外关注。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就能很好的应付挫折,否则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提高大学生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关于这方面可以从生命伦理学视角进行引导和教育。失恋后的抑郁现象会严重损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身体的健康;报复行为不仅会让对方的身心受到伤害,同样也会让报复者受到法律和纪律的惩罚;而自杀行为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漠视和对父母的不敬不孝。开展性健康和性道德教育。据调查,68%的大学生希望校方开展多种形式的性知识讲座、生理和心理咨询,这无疑反映了大学生要求接受性教育,包括婚恋教育的希望。当代大学生性知识来源复杂,对性知识的掌握不够完整和准确,对性心理知识、性生理知识、避孕知识、性病防治知识等缺乏系统了解,使大学生的生理成熟与性知识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开展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性知识和性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要以学习性生理知识为起点,让大学生了解必要的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和避孕知

识。性心理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要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性心理,性心理困惑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有效的性心理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能够自我化解矛盾;性生理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大学生了解和性有关的生理知识,消除性神秘感。

针对当代大学生目前性观念开放、性行为随意的趋势,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展性道德教育。不可否认,非婚性行为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系列危害,如担心感染性病,担心怀孕而备受压力,因为感到违背了传统道德而感到羞愧悔恨,觉得自己低贱而失去自尊与自重,因难以抹去以前的阴影而困扰以后的婚姻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性行为之后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要远远大于性行为本身的危害,特别对女大学生伤害更大。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女性身上,引导他们自重、自爱、自立、自强,学会理性地控制自己,不做感情的奴隶。性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防止在校大学生发生性行为,对已经发生的性行为甚至怀孕,应该保护她们的隐私,同时采取人性化的措施进行引导,以防止大学生在性行为之后出现的其他心理问题。与此同时,高校还应高度重视同性恋问题。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明确,同性恋非病非罪,而是个人的性价值取向,对同性恋者应采取接纳和宽容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同性恋行为及其价值观念,防止部分学生受同性恋影视的影响,把同性恋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其次应该严格区分同性亲昵行为与同性恋,并区别对待。对同性亲昵行为者采取适当的教育和引导,防止他们转变为同性恋者;对真正的同性恋者要采取尊重接纳和保密态度,主动帮助他们构建健康的人际环境和内心环境,积极融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李蓓.浅论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1年第1期。

[2]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志,彭建国.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点及教育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第4期。

[4]赵冰洁.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10期。

[5]刘亚朋.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

当代大学生情感婚恋观

当代大学生情感婚恋观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薄伽丘说:“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巴尔扎克说:“真正的爱情像美丽的花朵,它开放的地面越是......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引导对策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引导对策冼德庆摘 要: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主要特点作了分析,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婚恋观,通过加强成才教育、性道德教育、心理辅导......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研报告指导老师:贺秀峰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重庆师范大学 2015年4月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研报告学院:政治学院 年级:14级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组员:黎丽丽(组......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报告

《思政社会实践课》报告姓 名: 学 号: 见正文第一页 系 别: 经济管理学院 班 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2年8月26日二〇一二年八月- 0女生:小学开始初恋的有1人,占3%;初中开始的有1......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的调查报告——化材系1106班进入大学,使我们向社会更靠近,脱离高中学习压力的我们,渴望一段美丽的爱情。对于处在成熟与懵懂的我们,对恋爱与婚姻又有何看法?现......

下载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对策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对策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