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引导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当代大学生恋爱观”。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引导对策
冼德庆
摘 要: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主要特点作了分析,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婚恋观,通过加强成才教育、性道德教育、心理辅导等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关键词:婚恋观 择偶标准 性道德
婚恋观,就是人们关于恋爱、婚姻问题的基本看法、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基本看法、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是怎样的?最近,笔者以广东省12所高校的学生为对象,开展了大学生婚恋观抽象调查。以下是笔者对869份有效问卷统计数据的分析和看法。
一、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本次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对大学期间的婚恋态度较为理智
大学期间要不要恋爱?要不要结婚?如何认识和处理学业与恋爱和婚姻的关系?这是所有大学生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对“大学阶段是青年人恋爱的‘黄金时代’,也是青年人学习知识的‘黄金时代’,而从大学生的长远利益看,应当把完成学业放在第一位”问题的回答中,选择“赞成”的人数比例为83.8%;在对“假如遇上合适的恋人,你是否想在大学期间结婚”问题的回答中,选择“不想”的人数比例为59.9%。以上数据说明,多数大学生在对待学业与恋爱、结婚问题上的看法和态度还是明智和正确的。
(二)在择偶标准上,比较注重内在素质
择偶标准是恋爱观的核心内容。在本次调查中,笔者设计了“在下列选择配偶的条件或标准中,你最看重哪三个因素”的问题,并提供了“事业心与进取心”、“职业”、“才能”、“身材相貌”、“地位”、“人品”、“性格”、“家庭背景”和“身体健康”等选项供被调查者选择,统计结果表明,在所有被调查者的第一位的选择中,选择“事业心与进取心” 的人数比例为49.8%,选择“人品”的人数比例为18.5%,选择“身材相貌”的人数比例为11%;在所有被调查者的第二位的选择中,选择“人品”的人数比例为34.9%, 选择“性格”的人数比例为22%, 选择“才能”的人数比例为16.8%;在所有被调查者的第三位的选择中,选择“身体健康”的人数比例为28.6%, 选择“性格”的人数比例为28.3%, 选择“人品”的人数比例为13.9%。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多数学生把人品好、性格合适、事业心与进取心强这三条作为择偶时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择偶标准上趋于求真务实,看重对象的内在素质而不是对象的外部或外在的条件,注重组建一种感情内涵健康丰富的精神型恋爱关系,这种择偶标准与社会发展相同步,体现出强烈时代感。
(三)恋爱动机的消遣性较为明显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发展,他们对异性有着交往的强烈冲动,对爱情和婚姻有着美好的憧憬和热烈的追求,这是大学生的共同特点。但是,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和目的,却有很大的差弃性。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对“你认为目前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是什么(可选择三项)”问题的回答中,排列在第一位的前三个因素依次是“排解孤独和寂寞”、“ 获得性体验”和“寻找精神慰藉和心理上的满足”,人数比例分别为52.6%、13.5%和10.8%;排列在第二位的前三个因素是“寻找精神慰藉和心理上的满足”、“排解孤独和寂寞”和“ 积累人生经验”,人数比例分别为43.8%、27.2%和14.9%;排列在第三位的前三个因素是“寻找精神慰藉和心理上的满足”、“ 寻找合适的终身伴侣”和“显示个人的价值”,人数比例分别为32.2%、30.6%和13.3%。以上数据说明,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和目的,主要是出于“排解孤独和寂寞”和“寻找精神慰藉和心理上的满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学阶段学习紧张,生活单调乏味,部分大学生为了充实精神生活,弥补心理上的空虚,只要有机会,就会“潇洒走一回”。二是从众心理作崇。部分大学生看到身边的同学谈恋爱了,如果自己还没有,就会怕别人说他(她)没本事,于是也会找对象来谈。四是部分学生缺乏大志,对自己期望值低,不爱学习,导致生活空虚,于是恋爱便成了他们排解空虚和寂寞的手段。应当指出,出于排遣性的恋爱动机或目的是不健康的,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四)对非婚性行为表现出较大的宽容性
非婚性行为包括了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较为开放,对非婚性行为的态度表现出较大的宽容性。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上,有49.9%的被调查者认同“只要两人相爱,婚前发生性行为也无妨”的观点,有44.0%的被调查者认同“婚前同居有利于增进男女双方的相互了解”的观点。二是在对婚外恋的道德评价上,选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道德的”的人数比例为22.8%,选择“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道德的”的人数比例3.8%。三是在对“婚外性行为将破坏现有婚姻的稳定”问题的回答中,选择“反对”和“不清楚”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3.2%和14.6%。四是在对“对婚外恋应采取不干预主义”问题的回答中,选择“赞成”的人数比例为9.8%;选择“不清楚”的人数比例为15.6%。大学生对非婚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由大学生自身存在着模糊或错误的性观念和性道德评价标准造成的。二是社会上越来越开放的性观念,屡禁不止的卖淫嫖娼等“黄”流对校园的冲击。三是从媒体方面说,越来越多有关性的报道、广告,尤其是那些淫秽书刊以及难以控制的黄色网络文化,给大学生造成了负面的引导。四是避孕和人流技术的提高,使性与生育相分离,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了必然的联系,从而使得违反两性道德行为的风险和代价大大减小,这也为大学生同居提供了条件和安全保障。
(五)两性道德评价的多元化更为明显
所谓两性道德评价的多元化,主要是指人们对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试婚、同性恋等现象有不同的道德评判。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两性道德的评价,也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例如:在对“婚前性行为是当下大学生性体验的一种方式”问题的回答中,选择“赞成”的人数比例为36.4%,选择“反对”和“不清楚”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3.8%和29.8%。在“你对婚外恋的看法”问题的回答中,选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道德的”的人数比例为22.8%,选择“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道德的”的人数比例3.8%,选择“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道德的”的人数比例48.0%,选择“说不清楚”的人数比例25.4%。造成大学生两性道德评价多元化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婚外恋、非婚同居等不道德行为持同情甚至赞赏态度的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等大量传播;二是社会舆论对这些行为太过宽容。
二、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对本次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从总体和主流上看是健康的,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社会主义婚恋道德的标准去对待恋爱和婚姻问题。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部分大学生在婚恋和两性关系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倾向,必须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去加以教育和引导。笔者认为,在对大学生实施婚恋观教育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大学生的婚恋问题
恋爱和结婚是青年人身心发育到一定时期的必然要求。青年人到了大学阶段产生对异性的追求以及对爱情和婚姻的憧憬,是一种不依教育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对待大学生谈恋爱和结婚问题,在2005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前的数十年间,许多高校均把大学生谈恋爱视为洪水猛兽,采取严格禁止的态度。这种做法,压抑了大学生的正常需要和健康发展,使大学生形成很大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是不科学的。因此,采取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大学生的婚恋问题,是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由于大学阶段是青年人恋爱的“黄金时代”,也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代”,同时还是人生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育者对待大学生的婚恋问题,既不能采取以往那种简单粗暴的、一律禁止的、“堵”的办法,也不能采取充耳不闻、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办法。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坚持疏导方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恋爱和婚姻中的各种关系,坚持学业与恋爱、事业与婚姻家庭、眼前需要与长远利益的和谐发展。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的婚恋观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与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同时,随着对外开放、对外交流的扩大,中外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将会进一步加剧。因比,思想意识的多样性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将会长期持续,大学生在婚恋观上的多样性也会长期持续。这也是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精神需求差异性的一种体现。但是,正视我国思想意识的多样性和大学生婚恋观的多样性,并不是要让这些性质各异的思想意识多元并存,任其自由发展,正确的选择是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引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也包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的婚恋观。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的婚恋观,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要引导大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恋爱、婚姻现象和处理恋爱、婚姻中的各种关系。二是要引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标难和道德评价标难,明白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反对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劣的”、“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羞耻的”、“怎样做是善的,怎样做是恶的”。大学生只有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用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去对待和处理恋爱、婚姻中的各种问题。
(三)加强成才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加强大学生的成才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对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中,应当向大学生强调如下几点:一是要树立远大志向。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精英,不仅需要爱情和家庭,更需要理想、信念和事业,切勿只顾女儿情长而忘记远大理想,切勿贪图眼前快活而忘记了长远的利益和发展。二是摆正学业与恋爱的关系。坚持学业与恋爱协调发展,在学业与恋爱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坚持把学业放在第一位,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投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切勿为了婚恋而荒废学业。三是摆正事业与爱情的关系。坚持以共同理想、共同事业作为建立爱情的基础,让爱情从属于事业,努力让爱情成为事业的动力,用爱情来推动事业。
(四)加强性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讲究性爱道德,是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恩格斯在谈到性爱问题时说: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它是以互爱为前提的。恩格斯把性爱中的道德因素提到了重要位置,为人们的性爱行为提供了正确的道德指导。在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时,必须强化如下几点:
一是性爱与道德的关系。任何社会都有性道德,但性道德在不同的社会是不同的。人不同于动物,人是社会性的,是存在于一定的关系中的,自然受到各种交往规范的限制。性的需求是人的天然需求,是正当的,人有满足性的需求的权利,但满足需求的方式却有正当与否之分。自由是可贵的,但超越界限的自由不是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可贵可言。限制并不都是不光彩的,人类要在世上安全地、健康地生存下去,就离不开合理的限制。一切道德和法律其实都是对人类行为的限制,否则,人类只能在相互伤害和自我伤害中毁灭。因此,性权利的行使不能有悖于社会道德。应当让大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的社会存在,只要我们作为婚姻家庭成员的角色存在,我们就不能够摆脱自身的权利与义务,性道德的约束就不可能消除,所以,我们不应当追求那种不受任何约束的个人的性的自由。
二是性爱的专一性与排他性。恩格斯说:“爱情在本质上是排它性的。”邓颖超同志说过:“男女的爱情,应该讲究忠实坚贞,应该是双方双信双守的专一,只有专一的爱情,才能巩固婚姻,获得幸福和愉快的生活。”这都说明,专一性和排他性是性爱的重要道德准则。所以,一个人不应该同时把性爱的感情倾注于两个以上的异性,也不应该同时接受两个以上异性的爱,否则是不道德的。三是性爱的诚实性。诚实是性爱的基石。俗话讲:欺骗不成夫妻。性爱本身是情感、心灵撞击的火花,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骗,任何欺骗的性爱,都是在沙滩上建楼阁,是经不住风吹浪打的,都只能带来苦果,造成悲剧。应当引导大学生用严肃认真和诚实信用的态度来对待恋爱,坚持以寻找合适终身伴侣作为恋爱的动机和目的,反对抱着“ 获得性体验”、“排解孤独和寂寞”和“寻找精神慰藉和心理上的满足”等不纯动机去谈恋爱。
四是性爱的非占有性。性爱的双方都是平等的,谁也不能占有谁,谁也不属于谁。因此,用自私、猜疑、嫉妒的心理对待对方,以及用限制对方正常的社会交往和人身自由等等,都是错误的。
(五)开展性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性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对生殖系统解剖、性生理的发展规律、性心理、避孕与优生、性病防治等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可以使大学生认识性心理和感情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掌握正确的两性交往准则,培养良好的道德责任感,消除对性问题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培养正确的性观念。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婚恋心理辅导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对最近四年咨询记录中的2809例(次)的统计,四年间大学生咨询较多的问题依次分别为:感情问题(21.97%)、人际交往问题(21.93%)、情绪问题(16.77%)、学习问题(11.64%)、个性问题(10%)、神经症问题(6.98%)。这组数据说明,情感问题已成为目前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加强有关恋爱、婚姻以及性方面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当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通过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与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学会在热恋中科学合理地宣泄感情,学会感情的转移和升华,学会理性地控制自己;引导大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排解心理困扰,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耐挫能力,正确对待失恋以及恋爱、婚姻中碰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参考文献: [1]家庭杂志社家庭研究中心:《中国婚姻家庭:历程·前瞻》(中国妇女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备注:
本文发表于《北京教育》2010年第1期。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对策探析摘要:受社会变革和时代冲击,加之高校关于大学生婚恋制约制度的放开,大学生婚恋观较之传统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和充......
当代大学生情感婚恋观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薄伽丘说:“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巴尔扎克说:“真正的爱情像美丽的花朵,它开放的地面越是......
调研报告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研报告指导老师:贺秀峰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重庆师范大学 2015年4月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研报告学院:政治学院 年级:14级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组员:黎丽丽(组......
《思政社会实践课》报告姓 名: 学 号: 见正文第一页 系 别: 经济管理学院 班 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2年8月26日二〇一二年八月- 0女生:小学开始初恋的有1人,占3%;初中开始的有1......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的调查报告——化材系1106班进入大学,使我们向社会更靠近,脱离高中学习压力的我们,渴望一段美丽的爱情。对于处在成熟与懵懂的我们,对恋爱与婚姻又有何看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