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的文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秭归文化乡”。
秭归的文化
秭归文化底蕴丰富。秭归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故乡,王昭君就出生在这里,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个美丽的传说。是端午习俗及龙舟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秭归人民为纪念屈原形成了独特的岁时节令习俗,即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已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秭归端午民俗形成于先秦、发展于汉末魏晋、兴盛于唐,一直保持到当代。所包含的礼俗及文化元素十分丰富。主要有:祭奠屈原,在五月初五,众人聚集屈原庙或岸边,设祭坛,拜祭屈原;游江招魂,五月初五或五月十五,龙舟游江,唱《游江》,呼唤屈子魂归;龙舟竞渡,各异龙舟争相前进,场面十分壮观,成为融民族性、竞争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骚坛诗会,自明代起,屈原诞生地秭归乐平里,由读过私塾的农民自发组织,每逢端午便聚于屈原庙吟诵楚辞、或相互诗词唱和,欢度端午并纪念屈原。端午习俗还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蒿菖蒲、扎香袋(包)、食盐蛋、稻场娱乐等。
秭归柑橘
秭归地处长江西陵峡畔,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秭归培柑桔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 在故里写下了《桔颂》名篇,而今秭归因盛产脐橙于一九九五年四月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脐橙之乡”。秭归柑桔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脐橙具有果大无核、皮薄、色鲜、肉脆汁多、香郁味甜的品质,桃叶橙具有果面光滑、皮泽橙红、皮薄易剥、味甜而浓、质脆化渣、富有香气的特点,而夏橙成熟于四月中下旬,是调节水果市场的最佳果品,具有多汁化渣、酸甜适度、富有香气的特点。我县生产的纽荷尔脐橙、罗伯逊脐橙35号、桃叶橙从八十年代至今已多次获农业部部优产品称号,农业博览会多次金奖及全国名牌产品称号。桔颂牌、长红、秭良三号等脐橙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颇受消费者青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和香港地区。秭归通过引进国家内外贸部投资及世界银行贷款已发展成为中国脐橙之乡,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使产柑区农民脱贫致富奔上了小康。当前,面对世纪之交,秭归县正着力于“脐橙大县”建设,依靠高科技,发展柑桔大产业,把秭归建设成为三峡地区坝上库首的一颗明珠。
秭归的旅游文化
秭归县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也是历史上四大美之一王昭君的故乡。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坪里的“三闾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
秭归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西陵峡雄奇壮美,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驰名天下,还有清澈的香溪河,俊秀的四溪竹之旅、九畹溪探险漂流、道教五指山,神秘的古悬棺更是为中外游客为之倾倒。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秭归水陆交通发达,向西有“小三峡”漂流,东到三峡大坝、葛州坝、三国古战场游览,南去“长阳”清江巴人故乡做客,北去昭君故里及神农架探迷。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距大坝一公里处的秭归新县城将会建成集三峡大坝雄姿、高峡平湖风光、屈原故里风情、库区移民新城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和三峡地区最大的游客集散中心。
秭归的民俗风情
一、端午户户挂香艾每年的五月初五凌晨,乐平里人家家户户采割“露水艾”在门头、窗榻上悬挂一束束用红纸条扎成的艾苔,甚至在卧席底下塞几棵艾苔,使室内弥漫一股药香味。端午节,时值初夏,正是毒虫开始活动繁殖的疾病多发季节,熏艾叶,不仅令人醒脑提神,而且能驱虫治病。
二、牛不用绳听人摆耕牛犁田不用鼻绳是乐平里的一大怪事。《归州志》载:“此乡牛不需绳引,如售至别乡,亦仅三日,自后非用绳不利,如他乡牛入三闾(乐平里旧称三闾)之境,过三日后亦不必引绳,而自然贴服。噫牎屈公忠可格天下,诚能动物,至今二千余载矣牎”相传屈原离家赴邹都,刚启程,挑书的绳子便压断了,屈原令书童找一正在犁田的农夫借牛鼻绳作捆书箱用,说今后乐平里的牛耕田不必用鼻绳了。乐平里的牛被称为“灵牛”,为此流传有“乐平里的牛———聪明畜牲”的歇后语。
三、丧葬均用红棺材乐平里人辞世后都用红漆棺材的安葬习俗与三闾大夫屈原有关。传说屈原投汨罗而死,神鱼负尸至秭归,乐平里父老乡亲怜惜屈原一生赤胆忠心,遂用红棺材将屈原盛殓礼葬。秦王得知,派人至乐平里查问,乡民抬出百余口红棺,秦使无法辨认哪口是屈原红棺而无功而返。此后,乐平里人去世后遂用红棺,即通常所说“红棺葬”。
四、古井当作梳妆台乐平里的伏虎山腰有一古井,名为照面井,为山间八景之一。井台上有清咸丰十年“照面井”石碑。“预白遐迩人等,此乃屈公遗井……”此井冬暖夏凉,四季常流,井水粼然如镜,清甜可口。传说为屈原洗梳照面之地。从古至今,来乐平里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在此小憩的同时,以井照面,以水洗面,梳妆打扮。井周围的父老乡亲在饮用井水的同时,也在此井梳妆打扮。相传,此井照面可辨忠奸,以此井洗面可美容,饮用可长寿。
五、石洞书声千古在《归州志·山水》载:“州城东北百二十里三闾乡,相传屈原读书洞,遗址尚存。”读书洞又名“洞辟书堂”,为归州八景和三闾八景之一。洞顶有参差不齐,形态各异的倒悬钟乳石,洞中有石凳石几,传说为屈原幼时读书吟诗和著述《离骚》之处。千百年来,在洞中可闻抑扬顿挫、如吟如诵的朗朗之声,已成为乐平里千古之谜。洞旁立有郭沫若夫人于立群题写的“书洞”石碑。
六、男女老少赶诗赛端午节在乐平里又称“诗人节”。每至端午,山上山下的男女老少纷纷汇聚乐平里,搭设诗台,赛诗作词,咏诗作对,热闹非凡。熟背《离骚》等楚辞是乐平里小学生的必修课。以农民为主体的“骚坛诗社”则更胜一筹,《归州志》记载牶“屈原诞生地乐平里诗风特盛,明清时代有好诗者结社骚坛”。诗社社员们将每年端午诗赛的诗稿收集整理编辑,现已出版诗集十多册。
七、屈原当作神仙拜相传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屈原投身汨罗的祭日。在端午节这天乐平里人采苇叶包粽子,喝雄黄酒,同时在自家的神龛下烧香拜祭,叩首祈祷,呼唤“我哥田”,咏唱“招魂曲”。有的人登上乐平里屈原庙焚纸烧香,跪拜屈原,祈求太平。屈原庙的守庙人在端午节的早晨开始,为各家各户送“端阳符”,意为家家户户保平安。
八、无鼓鼓声响天外乐平里有一条小溪名叫响鼓溪,溪边有一座峭壁悬岩名叫响鼓岩,岩上有一石台名叫擂鼓台。响鼓岩、擂鼓台分别为乐平里“八大景”之一。传说为屈原当年招兵抗秦的击鼓之处。至今此处一年四季鼓声不断,山岩之下鼓声回荡,相隔两三里外鼓声仍清晰可辨,此山岩无鼓自有击鼓声又为乐平里一大怪事。
秭归的风景-----九畹溪
九畹溪漂流探险旅游区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秭归新县城西部,距三峡大坝20公里,是三峡大坝库首第一旅游风景区,集探险、休闲、观光为一体。九畹溪曾是爱国诗人屈原进京为左徒前开坛讲学、植兰修性之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景区的奇山、秀水、绝壁、怪石、名花闻名。
九畹溪风景区分为水路和陆路两段旅游区,陆路起九畹溪大桥,终至九畹溪漂流起点,沿途有仙女山、界亚、情侣峰、神牛泉、将军岩、美女晒羞、剪刀崖、和尚岩等十余处日自然景观;有与屈原文化紧密相连的问天简、坛包、神鬼石、巨鱼坊、求字碑、砚窝台、笔峰石、灵芝岩等近二十处人文景观;有极具科学研究价值与观赏探秘价值的古岩棺群,上放七具棺材,距今数千年;有正在开发的宗教特色浓郁的圣天观;有人迹罕至,完全处于原始状态的干溪沟,以及天下奇观、鬼斧神工的问天地缝,这一切景点的合理布局,使九畹溪风景区更负盛名,富有浓郁的文化色彩,令人深思飞跃,又美仑美奂,让人流连望返。
水路的漂流更是极具魅力,全长13.2公里的漂流河道分上下两段,上段6.4公里的惊险刺激漂流,急滩上飞舟,激情四射,碧水迂回,两岸绝壁林立,人在水中漂,忙里偷闲观赏岩棺群。下段6.8公里为静水里的休闲漂流,水深70—80米,碧波悠悠,两岸绝壁相对耸立,共有48座山峰,每座山峰姿态各异,植被达100多中以上,坐在12座的环保双浮筒漂流艇上,沐浴着清新自然的山风,可沿途观赏笔峰石、望夫石、候王寨、百宵图、仙女沐浴等奇世美景,如在仙镜;可领略原始森林古树、香草、长藤、奇兽的神韵;可体味九畹溪电站、九畹溪大桥等现代宏伟的气势;可探索800米青钟地缝的幽静惊险。宏伟的三峡大坝、雄浑的崆岭险滩、威武的将军岩,将一解峡江山水的雄奇与秀美;壁立的问天简、沧桑的巨鱼坊、神秘的古悬棺,一展巴楚文化的神韵。
秭归商业市场调查报告一、调查时间2013年7月20日至30日二、调查目的了解秭归县商业市场的现状和布局情况,并对各商业区、各行业、各品类、重点业态的合作形式、租金条件、销......
传承端午文化 弘扬屈原精神--—秭归一中非遗传承工作的总结秭归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41年秋,植根于人杰地灵的屈原故里,有着丰厚的楚文化底蕴和优秀的屈原文化传统。为服务三峡......
秭归端午节作文......
生产实习报告学 号: 班级序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成 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XXX学院XXX系 XXX年XX月XX日秭归实习报告绪言一、摘要XX年XX月XX日,我们信息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在XXX等老师......
【摄影+游记】秭归屈原祠【摄影+游记】秭归屈原祠秭归屈原祠——三面牌楼通高20米。郭沫若先生手书“屈原祠”三个苍遒的大字镶嵌在牌楼上方正中的天明堂;襄阳王树人所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