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
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当前社会转型期,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对大学新生开展专项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我校针对当时形势,积极改变新生教育管理工作思路,设立新生教育管理机构、搭建师生两个平台、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和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管理为中心四个方面来创新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导师制;以学生为中心
引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下,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大学新生入校后所面临的是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能否使他们尽早地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并以此为根据,确立新的起点,将直接影响他们能否拥有高质量的大学生活。目前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生管理模式相对滞后,不同类别高校之间的培养模式也应不尽相同。因此,构建大学新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大学新生开展专项教育管理工作是时代的要求
(一)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1.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们物质生活获得极大改善的同时,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就当代大学生而言,热爱国家、积极进取、充满理想、有着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其主流特征,但是,由于新形势下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他们极力通过网络、书刊、影视等文化产品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试图影响和渗透我国新一代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更显得重要了。
2.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直至今日,其已经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与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对青年一代的影响,不论是在其形成认识观、世界观的过程中,还是在其形成对世界、对时政的看法上,都是极其巨大的。
(二)内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1.高等教育精英化到大众化
1999年我国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到201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的目标,然而在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5%,比目标提前了8年之多。我国如今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仅次于俄罗斯、印度、美国)。在我们为我们花了不到十年时间走完别人半世纪才走完的路的同时,过快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生源地不一样,招收进校的新生无论是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还是性格方面,都有着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在对待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分清楚如何对症下药,不仅需要师生配合,也需要辅导员(班主任)用实事求是的观点区别对待。
2.高校管理情况的变异
随着大学扩招,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对高校管理人员的需求也愈发增长。与此同时,高校后勤化高速普及,这样的推进速度,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如大学出现生活社区化、成才环境社会化的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校对大学生行为的约束力,同样还存在共住学生群体规模大,管理工作开展有难度,纵观全国各大高校,已陆续发生了一些问题或出现了一些事故苗头。这些新情况和新特点是过去从未碰到过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使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我们应该探索新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寻找适应不同水平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二、国内外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经验与借鉴
(一)国内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借鉴.北京大学:通识教育及“元培学院”
北京大学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原则, 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这一原则被视为通识教育的推行。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总体而言都过于专门化,因此现在所有类型大学的本科教育都需要更“通”一些。但是,不同类型的大学应该有不同的“通”的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不同的“通”的方法。
2.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零零班”的尝试与启发
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为智力超常的早慧少年提供一种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少年班实行宽口径通才教育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首先是集中进
行为期两年左右的宽口径通识教育,全面打好数理化生、计算机、现代实验技能和外语基础,待到学生对学科和专业有所了解,再根据自己的志趣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学科类和专业,从而保持和增强内在的求知创造的动力。
3.浙江大学:“西点”模式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尝试以西点军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来教育新生和面临退学的老生。西点班采取学院与部队联手的管理模式,聘请现役军官担任营长,聘请退伍军人担任专职教官,学院指定党总支副书记担任教导员,并指派学生政治辅导员负责日常具体工作。“西点班”的成功让我们意识到,即使是在大学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里,学生在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指导下,依然可以适应,甚至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模式
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模式,通过推行本科新生住宿“书院制”,以生活社区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行为养成教育,明显改善了新生入校后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以及懒散问题。学生在本科期间不仅是专业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书院的学生和主人,参与书院的自主管理。因此,借鉴书院制管理模式,发扬本校特色,也是行之有效的管理。
(二)国外高校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借鉴
1.思想道德的教育
自有国家以来,教育就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任何国家办教育,都是要培养它所需要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培养信仰其意识形态的青年人。尽管欧美等国在许多方面奉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但在培养大学生追循其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却是专一而明确的,高校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不少方面的措施很有效果。
各国在高校学生身上,都倾注了大量的汗水,致力于学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修养。以美国为例:虽然美国高校中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在哲学课和历史课中,课程都以思考世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的理论分析为主线,通过讲述美国伟人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使青年学生具有民族优越感,树立为国家奋斗的理想。美国大学普遍都开设职业道德课,甚至工学院也开设工程伦理学,着重解决学生的职业价值以及与职业有关的品德问题,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克服功利主义的影响。
因此,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占领思想教育这一领地,是极其必要的。
2.宿舍管理
大学生离开家庭,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因此宿舍管理无论是在哪个国家的大学生管理
工作,都是重点。美国各高校实行的是完全的学分制,学生进校不分班年级,在开始一、二年中也没有专业和系的概念,集体宿舍是学生相对稳定的地方,故他们以宿舍为单位管理学生是合理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多发生在宿舍,在交流中,学生人生价值观逐渐发生细微或者巨大的变化,并且,学生中的事端也往往发在这里。抓住“宿舍”这一重点,无疑是纲举目张的措施。
综上所述,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将国内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几种有特色的运行模式进行了独立的分析与研究,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学生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我们并不能拘泥于某种单一运行模式而不及其它,尤其是在“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下,学生工作体系更要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虑,将上述多种运行模式交叉运用、综合实施,而且最好能根据各个高校实际情况创新出更为适合于本校学生工作的运行模式,只有这样,高校学生工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我校积极构建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模式
(一)设立专门机构,以加强对新生工作的专项指导
2006年9月,我校根据东西区地理位置和新生共性特征,将新生的学习生活安排在西校区,并建立一个专门的新生教育管理机构——新生工作部。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加强对新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性教育和养成教育等教育工作。新生的教学活动、党团组织活动、勤贷等工作仍由学院具体管理。待一年级学生完成学业后,新生辅导员即完成在新生教育管理机构的各项工作任务后,随学生回归学院的统一管理。
(二)搭建两个平台,以便于积极主动的开展新生工作
1.搭建新生辅导员培训与交流平台。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职能与对象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新生工作部每月组织新生辅导员开展工作培训与经验交流会、新生工作论坛等等。因此,搭建好平台,让新生辅导员及时了解新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以便于辅导员更加主动积极地开展好新生工作。
2.搭建新生“三自能力”锻炼平台。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范围涉及到大学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自我管理体制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建立运转正常的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机构,是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制度化、经常化的保证。将新生由被动的管理者变为主动的管理者。
(三)抓好三支队伍,构建新生教育管理立体网络
1.新生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新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影响到新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活目标的实现,因此新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我校重点推选新生辅导员参加各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中心的学习培训、专题研讨班、校内岗前培训活动等。新生辅导员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从本质上进一步理解大学生教育管理与中学生教育管理的区别,以促进新生辅导员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我校新生工作部还针对新生所在公寓片区,制定新生辅导员定期入住制度。
2.在新生中推行导师制。由于我校实行学分制,在课程设置上大都采用低年级开设公共基础课,高年级开设专业或跨专业课程,通常采用选修制,面对众多的选修内容,许多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仅凭个人的一些兴趣和感性认识选择课程,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从性,往往会导致自己的所学的课程不成体系或与培养目标偏差太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从2009年起,我校在本科生中全面推行导师制,在本科新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引入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既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略,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学生干部队伍。我校新生工作部在一年级新生中选拔学生干部,成立新生自律委员会,主要通过新生自律队伍检查学生晨读,早操情况,并督促新生开展好寝室卫生等工作。真正实现新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
(四)创新入学教育方式,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开展导航工程
新生工作部将入学教育内容与大一学生的日常教育内容紧密结合,贯穿到一年级全过程,丰富了学生日常教育的内容,达到入学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大学新生入学后对环境、生活、学习不适应的状况,通过理想导航、名师导航、学习导航、生活导航、自我导航、心理导航六个导航系列活动,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和养成教育工作,在引导新生成长成才,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加强新生养成教育,开展“文明修身”活动,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1.坚持管教结合,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生工作部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文明教育,通过开展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通过签定“寝室文明公约”、“校园文明公约”、开展诚信教育,争创文明寝室、优良学风班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将“文明修身”作为自己学习生活追求的目标。学生违纪率明显下降,上课迟到现象大幅减少。
2.坚持“五查”制度,加强新生养成教育。新生工作部建立了新生日常行为交叉检查制度,将新生公寓楼划分区域,每个区域都由一名辅导员担任督察组组长,指导新生自律委员会定期检查学生“三早一晚”和寝室内务,起到了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的作用。
(六)积极探索新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思路,提升新生辅导员工作水平
新生工作部针对新生辅导员大多是新任辅导员且人员流动快的特点,着力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和管理,努力提高辅导员的水平。通过岗前培训、以会代训、经验交流、相互诊断、以老带新等方式不定期地对辅导员进行业务培训;此外,通过规范辅导员工作程序,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检查,严格执行辅导员月工作考核制度;引导辅导员深入研究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等,使辅导员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结论
我校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以学生为本,结合新生自身特点和校情推行通识教育,设立专门新生教育管理机构;搭建好新生教育管理交流平台;加强新生辅导员队伍、导师队伍、新生干部队伍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管理为中心。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我校新生工作新局面。
当然,我们应看到,从传统管理模式到新模式和渠道的转变,是渐进式的,还有一个过程,还必须为促进这一转变提供和创造必备的条件,尤其是全员育人教育观念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2004.[2]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解读[M].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141.[3] 陈向明.从北大元培教育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71-86.[4] 孙伟,张长青.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44-145.[5] 穆静.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D],扬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8.
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路与创新邹占1 李菊芬1蒋道平2(1.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学工部 2.西南科技大学校办 四川绵阳 621010)【摘要】当前社会转型期,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和高等教......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教育模式研究摘要:从教育教学模式角度看面临很大的挑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需要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全面调动小学语文教育的积极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贾咏梅(北京城市学院 理工学部 北京 100083)摘 要:本文探讨如何更好地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指导学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的文......
新形势下企业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研究电网运检分公司 施远成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负担不断加强,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遇......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摘要】: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模式创新是实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原有教学模式和高校现代教学模式的特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