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考察分析增加农民收入_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6:11: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考察分析增加农民收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为更好的了解“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考察分析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对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的必要性”,我们在农村地区,针对农民同胞做了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地点,人员,对象,方法:随机调查。调查目的:1,了解23 调查表见最后一页

我们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卷92份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总结

经过几天的辛苦我们终于搞完了此次的实践活动„„ 这次调查活动让我们认识到„„123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真正学到不少,对社会的理解也在活动中加深了。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的从各方面武装自己,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努力学习好各种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到校园外的社会去锻炼自己的意志,增加自己对复杂社会的进一步了解,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我们大学毕业完全进入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正文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现今更是拥有13多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古“民以食为天”。温家宝总理讲:“家中有粮,心中不慌”。而是不是农业发展的,粮食够吃了,农村,农民的使命就完成了呢?不,要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尽快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开启农村市场。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13多亿人口,其中约8.074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占总人口数量的63.91%①。在建国初期,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大力支持工业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工业发展非常迅猛,已经有实力反哺农业。我国的农民也是中国公民,他们和城镇居民一起参与了社会主义建设。农民理应和城镇居民一样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作为国家政府不能偏面的搞二元化区分对待。虽然我国现在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但是人均占有量及农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手段总体上就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较落后,农业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后进生,发展速度滞后于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怎样才能赶上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这是我们研究和思考的根本所在。

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中央政府审时度势的对农业提出“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机遇,国家政府不但全部减免了农业税,而且还拿出巨额的资金对农业生产进行专项补贴,加大了老少边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同时还正在想方设法为农村建立养老,医疗保障体系等,彻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首次提出,我国将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正式宣布,下一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我国从法律上废止了已实行2600年之久的农业税,它标志着中国农民世世代代都要交的“皇粮国税”成为了历史。对全国亿万农民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好事。免征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更标志着我国的政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3对未来前日十二五

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

1,我国的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从长期的变动趋势来看,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变化(见图14.1)。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同时内部结构逐步得到改善;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不断波动的过程,但长期稳定保持在40%~50%之间,工业内部结构得到升级,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商品增加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30.5%上升到2005年的52%;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之中,增加值比重由1979年的21.9%大幅上升至2006年的39.5%。

图14.11978~2007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图

注:2007年数据为1~3季度数据。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统计局官方网站数据整理。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在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占全国GDP的比重约30%,但是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下降到10.97%,降幅非常明显。需要注意的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才转为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第一产业在80年代中期以前的上升趋势,与当时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释放了农业生产力有关。由于制度性释放劳动生产率是一次性的,因此在80年代中期以后,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就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2与他国相比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5年粮食农业状况报告中的统计资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3年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578美元,其中发达国家人均21439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1351美元(亚太区域发展中国家人均1093美元,拉美区域发展中国家人均3323美元,近东北非区域发展中国家人均2413美元,非洲撒哈拉以南区域发展中国家人均501美元)。中国大陆人均1100美元 2,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

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小康社会发端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的现实思考。他说:“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1998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44.5%,农村居民为53.4%,分别达到和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小康标准。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3时代的要求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今农村经济发展的主题

三,必要性

1政治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有关农业产业化的论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2经济方面

3文化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富民的关系。培育农村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建得成、保持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经济形势日趋恶化,外贸出口加速萎缩,审视国内市场,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环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复兴的必由之路,扩大消费需求也顺理成章成为投资和消费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扩大广大农村的消费需求。

一、制约农村消费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农民收入偏低,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出3个明显特征:总体水平偏低;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稳定性较差,它们直接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5781元和4717元,相对差距是1∶3.34,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也由1985年的1.86倍扩大到2008年的3.34倍,城乡收入的差距持续扩大。综合历年数据分析,尽管农民收入同比增长迅速,但占全社会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仍处下降趋势。(二)农村消费环境较差,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11.09.03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站集镇位于虞城县南15公里,325省道和203省道在境内交汇,区域优越,交通便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积极贡献,为革命老区......

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摘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包括了农业经济发展。可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力量,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民群......

金昌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金昌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宏观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最直观的反映,目前金昌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与......

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冒水乡人民政府胡增利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

下载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考察分析增加农民收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考察分析增加农民收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