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道之行也出处”。
青龙山农场学校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印卷数量:95 第周 第课时 上课时间:2013年10月日 编制人:韩书娟 备课组长签字:刘春英 教研组长签字:教导主任签字: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重点】
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学习难点】
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同思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知识链接】诵读治国警句,积累写作素材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吕氏春秋》 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说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预习案】
一、预习点兵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五经”是《》,《》,《》,《》,《》。
2、给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xkb1.com(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而不闭()(9)是谓大同..
()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2)矜寡孤独通:。
【探究案】 独立完成:
1.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自由朗读。背诵。充分感受本文的要点和主旨。
(1)默写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够安居乐业的文字。
(2)默写表现人们对财富和劳动的观念都达到了一定境界的文字。
(3)通过你的分析,你认为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4)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
(5)说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表意相近的语句。
合作探究:研读与赏析。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是哪句话?
青龙山农场学校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印卷数量:95 第周 第课时 上课时间:2013年10月日 编制人:韩书娟 备课组长签字:刘春英 教研组长签字:教导主任签字: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从课文中找依据)
3、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
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
5、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拓展延伸:
6、“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7、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课堂小结】
每位同学整理、补充、反思、修改刚才的学习内容,小组内交流完善。
【堂堂清】
1、阅读并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均三 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拾)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华丽车子)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华歆.()掷.()去轩冕.()(2)解释下列词语:
锄菜()片金()同席()废书()
(3)翻译句子:①宁读如故。
②子非吾友也。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大道之行.也((3)不独子其子.((5)女有归.((7)力恶.不出于身((9)是谓大同..(3、背诵并默写全文)(2)讲信修睦.((4)男有分.((6)货恶其弃.于地((8)外户..而不闭())))))))
24大道之行也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相关文言词并背诵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3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复习流程 一背一背背诵课文(师抽查,生互查) 二写一写(学生上板展示)1.本......
《大道之行也》一、导入新课《桃花源记》中描写的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吗?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
《大道之行也》教案 城关中学 王燕【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2.知道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
《大道之行也》((锦集9篇))由网友“无价值易怒用户”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大道之行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1:《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的:1、熟读成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诵读能力。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