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养猪与疾病防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养猪技术及疾病防治”。
养猪与疾病防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猪业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随着养猪业发展和饲养模式的改变,环境卫生、营养管理、免疫保健在养猪人心中已有新的认识,但对于中国养殖市场来说制约生猪发展的重要因素仍是疾病的控制。猪场在消化道、呼吸道等各种疾病控制方面仍是棘手问题,每年都要用大量化药和生药去控制预防,不仅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也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为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提高养猪效益,本文主要对常见的流行性猪病及其特征与防治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流行性疾病 防治对策
我国养猪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和猪肉生产国。世界猪肉消费增长的50%都来自中国,而欧洲的猪肉消费则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同时,尽管中国年产猪肉5300万吨,但仍然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欧洲对华猪肉出口数量三年内翻番,2012年中国成为欧洲猪肉第二大出口目的国。
为适应市场需求,涌现出一大批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场。但是随着这种养殖模式的急速改革,由于猪场密度、场地选址、基础设施、种猪引进、技术和管理滞后等很多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不能合理配套使用,造成了很多养殖场出现一系列影响发展的问题。疾病发生率较高,降低了养猪效益,给整个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除抓好品种改良(遗传因素)、饲料(营养因素)、管理和自然环境以及猪舍环境外,疾病防治更为重要。
1.常见流行性疾病及特征 1.1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和损伤的皮肤感染。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和损伤的皮肤感染。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1.2猪肺疫
该病是由巴士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猪的主要征兆有:呼吸高度困难、呈张口呼吸,口鼻内会流泡沫一样的液体。作犬坐姿势,可视黏膜紫蓝,常有黏脓性结膜炎。最急性型猪肺疫俗称“锁喉风”,病猪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慢性的则表现为慢性肺炎,有时会出现湿疹、关节肿胀,病死率可高达 60%-70%。1.3猪丹毒
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 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经消化道感染,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4-9月龄的猪发病较多,多发于夏秋两季。1.4猪副伤寒病
由霍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6月龄以下仔猪,尤以1~4月龄仔猪多发。6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阴雨潮湿季节多发。临床上以肠炎和持续性下痢为特征。[1] 1.5仔猪痢疾
病原体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以20日龄以内哺乳仔猪发病较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气候骤变是发病率高。表现出仔猪出现黄痢、白痢和水肿病等不同特征。1.6 传染性胃肠炎
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致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各龄猪均易感,多发于冬末或早春的2周龄以下仔猪,传染速度很快,死亡率较高。一般2年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12-24h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体重迅速下降,仔猪明显脱水,发病 2-7d 死亡,死亡率达100%。1.7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共患病。传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或伤口感染,以架子猪和仔猪发病较多,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来势凶猛,传播快。主要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另也可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关节炎和肺炎等。1.8 猪附红细胞体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各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猪通过摄食血液或带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殴等可以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传播。注射针头的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在注射治疗或免疫接种时,同窝的猪往往用一只针头注射,有可能造成附红细胞体人为传播。附红细胞体可经交配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在所有的感染途径中,吸血昆虫的传播是最重要的。
病猪主要表现为高热不一,体温高达39.5度~42度。眼结膜皮肤苍白或黄染,贫血症状,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部分很快死亡。1.9 猪弓形体病
主要发生在5-9月,主要通过蝇、蚊子、虱子等传播。此病可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浸入主猪体。主要症状为体温高达41.5度-42度、喘气、皮肤发红等,易误诊为猪瘟、链球菌病、感冒。食欲减少至绝食,喜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或大犬呼吸。后肢无力,行走摇晃。鼻镜干燥,被毛粗乱,结膜潮红。随着病程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病后期严重呼吸困难,后躯摇晃或卧地不起,病程10-15天。2 综合防治政策 2.1加强防重于治的观念
猪群的健康是经营猪场成败的关键之一。要使猪只生长快,缩短上市周期。减少疾病的发生,必须确立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检疫、清洁、消毒、免疫、驱虫、疾病、早期诊断等一系列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病原体或各种对猪体生长发育不利的诱因进入猪体设置防线,既提高了猪场的管理水平,净化环境,防止病原的传入,又提高了猪体自身免疫机能及抗病能力。
因此,作为猪场理人员及兽医技术人员,应把防重于治放在重要位置。防病胜于治病,我们在实际饲养过程中还应该从一开始就把病菌扼杀在摇篮之中。根据疾病流行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2.2.减少病原菌或传染病数量 2.2.1定时清洁,保持猪舍的洁净
冬季为了保温,舍内的温度随之也会增高,这样有害气体会滞留,舍内的湿度也会增高,因此要注意通风。另外一方面,应该勤打扫舍内粪便,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降低舍内湿度,降低因粪便存积而产生的有害气体的浓度。2.2.2 建立经常性消毒制度:
消毒是杀灭传染源的一项重要措施,任何猪场都应该重视。通常可分预防性消毒或疫源性消毒。预防性消毒是指没有发生传染病时对畜舍、用具、场地、饮水等进行消毒;疫源性消毒是发生传染病时及发生传染病后,为控制病原的扩散对已造成污染的环境、畜舍、饲料、饮水、用具、场地及其它物品进行全面彻底地消毒灭源。
正确的消毒方法是:坚持按消毒制度规定消毒,消毒间隔时间不能过短过长;消毒液按消毒剂产品说明书要求配制,消毒液浓度不宜过高;为防止病原菌产生耐药性,消毒剂应在三个月更换一类消毒剂;消毒时,猪舍内部应首先清扫干净→水冲→消毒→干燥→消毒,并且空间和地面同时进行。
此外,猪场门口和猪舍门口应设消毒池,池内消毒液当个月更换一次,更衣室用紫外线消毒,每次5分钟。猪场用具也应定期消毒。2.2.3建立疫病监测制度,及时隔离、淘汰病猪
有条件的猪场应建立兽医诊断室。便于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进行监测。建立详细疾病的检查、剖检、诊断、治疗、防治措施等记录,以了解疫病动态。尽量做到 自繁自养。每天早、晚巡视猪舍,若发生异常猪只,将其剔出。送隔离舍观察、诊断和处理。2.3阻断传播途径
2.3.1慎重引种,定期监测
引种时要特别注意,应引入没有猪瘟、细小病毒、伪狂犬、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症等传染病的种猪。引入的种猪,应隔离观察30天确认无病后,注射猪瘟、W、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等疫苗后,才可合群。2.3.2做好定期灭鼠、杀虫制度 杀虫,主要是做好消灭蚊蝇工作。灭鼠,首先对畜舍、饲料库等场所应注意做到防鼠的要 求。特别对饲料的保藏处要杜绝鼠的进出。不论是种猪还是育肥猪都要进行定期驱虫,养猪场一旦发生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传染病可使养猪场亏本,寄生虫可吃掉养猪场的利润。2.3.3场内运输工具、器械、人员坚持消毒 2.4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和免疫力 2.4.1科学管理,合理营养
饲喂营养完善的高品质日粮,改善饲喂方式,给猪提供营养的好质量口粮是非常重要的,多喂养有利于消化的饲料,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可有效的预防各种病原体的继发感染,降低发病率。猪正常发情配种、妊娠分娩哺育和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 2.4.2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应用
据边传周等人(2005)报导,在断奶仔猪日护中加入黄芪多糖喂饲7天和14天,淋巴细胞分列增加7.7%、抗体提高0.47个浓度,张红英等(2008)将板蓝根多糖和疫苗同时注射,可增加免疫水平
四川省莱邦兽药厂生产的兰园口蹄康(中草药制剂)、拌饲料喂猪后可有效防止口蹄疫发生。2.4.3疫苗免疫接种
规模化养猪场,应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猪群在整个生产期都得到有效的免疫保护。如猪瘟要在产后立即进行超前免疫,每头仔猪注射2头份,2小时后吃奶,35日龄和70日龄各注射1次,每头肌肉注射4头份。繁殖母猪在配种前15天或仔猪断奶时,注射4头份;种公猪每年注射2次,各为4头份,同时要搞好猪伪狂犬、猪细小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等影响猪免疫系统传染病的免疫接种,以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
另外,规模化养猪场在选择各种疫苗时,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特别注意从出厂到使用全过程都要保证冷藏贮运。在购买时要到当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认购,不要到个体兽医诊所去认购,因为同样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个体兽医诊所不能保证疫苗在贮运过程中的冷藏。另外在猪瘟的防疫接种上,要选择猪瘟单苗,不要选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特别是仔猪的超前免疫,绝对不能使用三联苗。3.结语
由于新病的不断出现,病与病或病与虫的混合感染,给猪群疾病的诊断、防疫、治疗带来了难度。
因此平时对猪群要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改善猪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使猪舍内保持清洁卫生,降低饲养密度,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减少各种刺激,避免各种应激反应,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可有效的预防各种病原体的继发感染,降低发病率。同时平时要搞好。其它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对于断奶猪多系.统衷竭综合症(PMWS)、园环病毒(PCV2)、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PRRS)等新病,目前又无有效的控制方法和特效药物,只有保持高度警惕,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另外对于混合感染的猪群,注射自制灭活疫苗,一般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俊江,张凤阁,刘涌。常见的流行性疾病及其预防。养殖天地,2006,11:28.2.杨兴德,浅谈冬季猪发病的鉴别及治疗。广东科技,2013.4(8):153-154.3.张元月,浅谈小规模养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畜牧与兽医,2012,44(1):104-105.4.蔡兴风,猪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吉林农业,2011,7(7):254-256.5.凌丽莉.当前猪病难以治疗的原因及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11,30(2):97-98.
宠物疾病防治论文宠物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法学院:动物医学学院 系别:动物医学系姓名: 1.耳螨---症状是耳朵有股恶臭,总是不停的挠耳朵,耳廓内的耳垢特别多。严重的内耳有发红发热的现象......
会宁县养猪产业陈吉荣(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鉴于产业化养猪养殖高污染造成的养猪扩容困难现状,我提出了通过组建“三级闭环养猪”组织体系,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型养猪专业合作......
浅谈猪场的防疫管理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养猪业正逐步从传统的分散饲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各种疫病发生机会相应增加, 疫病流行已成为制约养猪业持续、快......
论文獭兔的养殖与疾病防治在实践中,个别场对幼獭兔的养殖技术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认识不足,技术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效益。幼獭兔阶段是影响獭兔养殖效益最关键的环节。此......
淡水鱼疾病防治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容易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同时,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引起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