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_大学生就业困难分析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5:18:5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生就业困难分析”。

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近几年,由于高校的连续扩招,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持续增加,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历史新高,总人数接近700万,而同期一、二先发达城市各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的数量却远不足以应付如此多人数对于工作岗位的需求。如此庞大的一直求职队伍,给人才市场带来了莫大的压力。近年来,在中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问题中排序在前几位的重要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国庆现状。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自1999年以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比1998年翻了一番多。2002年,中国在读大学生已经占到同龄(18至22岁)人口的14%。2003年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等学校共录取新生340多万人;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到2009年高校毕业生更是达到了611万。

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具有高学历求职者的人数正在迅速地增长。

2003年是中国1999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以来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年,全国共有大学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而社会就业岗位的增长大致与上一年持平。从总体上看,一方面,目前大学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各类高素质人员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在用人机制、供需结构、择业观念等方面存在问题,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仍存在结构性困难。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为32%。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依然巨大。在毕业生数量每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而且这个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2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03年7月份达到70万人。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截至7月1日统计,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说:“在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在社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数比2008年增加52万,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00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下降9%,本科毕业生为35%,同比下降1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同比下降13%。

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二、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特点

当今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特点是压力与机遇共存。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00万人,就业率达仅到70%,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但大学毕业生就业在面临重大压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新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将会导致对就业的有力拉动

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为7.8%,其中一半以上的增长将来自政府主导性支出。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提供70—80万个就业岗位,尽管面临种种不利因素,但如果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就会为新增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预计在今后5年里,中国经济将继续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样的话,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至少将会达到560万个以上。比较而言,高学历求职者的就业形势将会更为有利一些。

2、政府和全社会正在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和控制失业率

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和控制失业率,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增加就业的可能性;完善就业服务,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落实和完善再就业优惠政策等。

3、大学毕业生人才资源开发的力度正在逐渐加大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共同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这是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精神做出的决定,财政部、人事部给予相关政策、资金支持。2003年的招募指标为5000-6000名志愿者。全国共选拔600名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基层工作。这两项工作计划都是开发大学毕业生人才资源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而且在未来时期的工作力度将会加大。

4、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渐显现出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而国外的资本、技术的介入无疑将会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其结果将会是有利于吸纳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就业。

三、促进并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策思考

1、继续制定与完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政策

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弱化户口对社会成员流动性的限制,不仅会促进大学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性、能动性,而且会使其流动、就业的空间变得更广阔。流动的自由度是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人档合一”所强化的是人才的单位所有;“人户合一”所强化的是人才的地区所有。随着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的推行,在今天,“档案”对于人才流动已无多少限制,唯有户口还对运用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

因此,必须按照就业市场化的要求加快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打破大学毕业生干部身份、户籍制度、用人指标的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流向。对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尤其是非公有制单位,只要用人单位同意录用,并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公安部门应凭毕业生所持的《报到証》为其办理落户手续。废除对毕业生收取城市增容费、出省费和其他一些不合理收费的政策,促进毕业生自主流动。

2、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调整教育模式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经常发生着变化,而为之服务的教育模式的转变常常滞后,其结果是使得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因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

而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这种情形在高校扩招之后的大学毕业生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从而在无形中成为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加重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尤其是对专业结构的调整。

(1)将是否满足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检验高等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2)高校还应多方面地提高毕业生参与就业竞争的综合素质。

(3)高校有必要加强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

3、建立一个强大有效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系统

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强大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由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服务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异地求职时信息不畅,成本太高。

4、大学毕业生应理性地认识就业形势并作出切实的职业选择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要求和重要标志之一。与此相应,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式和就业格局上也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即作为一个普通社会成员去求职和就业。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消除自己的主观理想预期与社会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身素质,以充分适应社会。

首先,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与择业困难之间的关系并理性地作出择业意向。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就业适龄人口的数量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这种情况对于该社会而言便构成了就业绝对困难情境。可以说,就业绝对困难主要存在于社会层面。实际上,由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基本上是一种趋势性估算、而且主要是以常规化就业岗位计算的,所以,对社会就业结构中的“弹性”系数以及对个体化就业岗位数量,一般很难做出精确的预测,其结果势必导致对就业绝对困难系数的计算难以达到高度精确。这便为社会争取从就业绝对困难向相对困难的转变留下可能的空间。

其次,自主创业可以成为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一种主动性的现实选择方案。在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是被动选择,如对自己原先的就业意愿进行调整。具体而言,降低择业标准,就可能意味着获得就业机会。二是主动选择,如自主创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就业形式经历了几种重要转变:第一,从最初主要是体制内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体制外就业;第二,从原先主要是机构化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个体化就业;第三,从最初主要是占据现有的就业岗位,到出现了更多的创造就业岗位。这种变化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进程是一致的。后期出现的就业形式,对个体自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自主创业则是这一方面的集中体现,它成为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

自主创业,一方面需要以个体自身的素质和实力为基础;另一方面则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虽然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然而,我们还必须不断推出新的和完善原有的就业政策以及加大户籍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与创新的力度。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以及现今就业环境的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现在人们议论的焦点。本文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由于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而国家为大学生提供岗位的能力有限,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程度自不说,那`么大学校园里的气氛又怎样呢?“你的二面怎么样......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摘要:如今,曾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面对找工作时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曾经的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大都眉头紧皱。近年来, 随......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代的社会问题,毕业的学生日益增加,而社会工作岗位供不应求。下面是我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我是学建筑施工技术的,所以以下还有关于......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工程管理3班 邓志燊 20***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化,高校学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市场吸纳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

下载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