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贸易试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际贸易试卷一”。
课堂测验
一、单选题(共25分)
1、该表记录了A、B两国在葡萄酒和布匹的生产上劳动(假定劳动是唯一的投入品)的产出情况,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那种说法对A国而言是正确的?(D)每小时产出
A国
B国 布
5匹布
15匹布 葡萄酒
10桶葡萄酒 20桶葡萄酒
A在布匹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B在葡萄酒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C在布匹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D在葡萄酒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E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比较优势
2、按照上述条件,假定最初两国间并不存在贸易。此时,A国的货币单位为donaro,B国的货币单位为gelt,两国的布匹价格分别为20donaro和60gelt,那么,为使价格达到均衡,两国葡萄酒的价格分别为(C)。
A5donaro,20geltB40donaro,45geltC10donaro,45geltD10donaro,80geltE40donaro,80gelt3、按照上述条件,如果两国间出现了贸易的可能(假定国际运输成本为0),那么,B国将会(A)。
A进口葡萄酒B出口葡萄酒C进口全部两种商品D出口全部两种商品E既不出口也不进口
4、按照上述条件,在贸易机会出现以前,按照国内的生产成本,每个国家都会有本国的价格比率。如果A国和B国间发生了贸易,那么这一比率(以葡萄酒对布匹为例)将如何发生变化?(A)
A、A国上升,B国下降B、B国上升,A国下降C、两国都上升D、两国都下降E 不会发生变化
5、按照上述条件,一旦国际贸易得以进行,新的均衡得以重建,那么,布匹和葡萄酒的比价(运输成本仍假定为0)将可能为(B)。
A、两国都是1.2 B、两国都是1.6 C、A国1.3,B国2.1 D、A国2.1,B国1.3 E、两国都是2.36、根据比较利益原则,有关美国选择进口而非自己生产香蕉的最佳解释是(D)。A温带不能生产香蕉B美国生产香蕉需要付出大量努力C其他国家生产香蕉的代价比美国要少D美国的资源优势在于生产其他商品,而热带国家的资源优势在于生产香蕉
7、下列贸易理论中,(D)放弃了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的假设。
A绝对优势贸易模型B比较优势贸易模型C赫—俄贸易模型D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8、“对于美国高工资的劳动力来说,不应该通过向源自其他低工资国家产品征税的办法来寻求保护”。支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是(B)。
A即使是实行零关税,美国的劳动力也不会因此而失去工作。B美国工人在许多产业中具有的每劳动小时的高生产能力,抵消了其他国家在低工资方面的优势。C相对于外国产品而言,美国人更愿意购买美国的产品。D可以认为,相对于外国竞争者而言,美国高工资的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9、假设1990年日本、加拿大和爱尔兰的出口价格指数是100,进口价格指数是100,2000年日本是150和140,加拿大是175和175,爱尔兰是167和190,计算在1990-2000年内(C)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A日本B加拿大C爱尔兰
10、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A)。A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B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C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D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11、绝对优势论的提出者是(A)。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俄林D魁奈
12、欧盟对冻牛肉首先征收20%一般进口税,然后根据每周进口价格与欧盟内部价格变动情况征收变动不定的(A)。
A 差价税 B差别税 C特惠税 D最惠国税
13、国际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还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在诸种均等化中为主导力量的是(C)。
A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B技术密集度均等化C商品价格均等化D工资均等化
14、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鼓励战略的战略取向分别是(B)。
A内向型-内向型B内向型-外向型C外向型-外向型D外向型-内向型
15、在相互需求论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16、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驱动力是(B)。
A要素禀赋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17、一般情况下,不用于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B)。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
18、下列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A)。
A幼稚工业理论 B绝对优势论 C比较优势论 D资源禀赋论
19、在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B)不是其假设条件。
A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B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C生产要素充分利用D不存在贸易障碍和运输费用
20、当进口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高于所用的进口原材料的名义关税税率时,有效关税保护率(A)。
A大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B等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C小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D小于零
21、战略性贸易政策不适宜在哪一种市场条件下运用(A)。A完全竞争
B自然垄断
C垄断竞争
D寡头垄断
22、如果一国进口和出口部门各有一种特定要素,而劳动力是共同要素,则进口关税一定会提高以下哪个利益集团的实际收入?(A)
A进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B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C进口部门劳动力D出口部门劳动力
23、在人类历史上,对外贸易产生于(B)。
A原始社会早期B原始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末期D封建社会早期
24、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成熟期应选择(A)。A 海外直接投资战略B商品出口战略
25、《洛美协定》规定欧盟对参加协定的发展中国家所提供的进口关税是(D)。A普惠税B差价税C最惠国税D特惠税
二、多选题(共11分)
1、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之为(BCE)。A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C贸易赤字D出超E入超
2、普惠制的原则包括(ABD)。A普遍B非歧视C 非优惠D非互惠
3、从十五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叶,占主导地位的是(AC)的观点。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银主义
D自由放任主义
4、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有(AD)。
A产业内贸易理论 B产品生命周期论C人力资本论 D偏好相似论
5、下列哪些条件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ABCDE)A技术 B资源禀赋 C规模经济D产品生命周期 E收入偏好6、19世纪上半叶,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BC)实行了一定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待本国经济有较大发展之后,才转而实行更为自由的贸易政策。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荷兰
7、保护贸易政策的措施包括(ABCD)。
A 提高关税 B鼓励出口C 使用非关税壁垒D限制进口
8、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有(AB)。
A绝对优势论B相对优势论C国家竞争优势论D需求偏好相似论
9、坎姆模型的假设条件有哪些?(ABDE)
A外部规模经济 B两个国家两种产品 C生产规模报酬不变D生产要素禀赋相同 E生产技术和需求偏好相同
10、一般来说,外汇倾销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包括(AD)。A促进出口
B限制出口
C促进进口
D限制进口
11、厂商要采取商品倾销战略,最好具备(BD)的条件。
A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 B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 C国际国内市场联通 D国际国内市场完全分割
三、名词解释题(共18分)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2、战略性贸易政策:该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前提,突破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学说,强调了政府适度干预贸易对于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有两大内容: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利润转移论包括战略性出口政策(政府补贴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进口政策(用关税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政府通过保护国内市场使本国厂商获得规模优势进而扩大在国内和没有保护的国外市场的份额)。外部经济包括技术性外部经济(技术外溢)和收益性外部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如果一个国家中处于发展初期而规模小的产业属于战略性产业,政府可以通过保护和扶持的贸易政策,支持这些产业的厂商扩张产量,提高产业的市场规模效应和厂商的收益性外部经济,从而促进这些产业较快地增强国际竞争力。
3、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思潮盛行于16-17世纪。重商主义的信条是只有金银货币才是真正的财富形态,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制定与执行,都应该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金银货币。分为早期的货币差额论和晚期的贸易差额论。重商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积极意义,但是混淆了货币与财富的关系,错误地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
4、贸易条件:指商品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指数之比。此外还有收入贸易条件I=(PX/PM)*QX,Qx是出口数量指数、单向因素贸易条件S=(PX/PM)*ZX,Zx是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双向因素贸易条件D=(PX/PM)*(ZX/ZM)*100,ZM是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5、关税配额:进口国对进口货物数量制定一个数量限制,对于凡在某一限额内进口的货物可以适用较低的税率或免税,但对于超过限额后所进口的货物则适用较高或一般的税率。关税配额如由所有受惠国使用的,称为全球关税配额;如仅限于个别受惠国单独使用的,称为国别关税配额。
6、贫困化增长:贸易大国(特指发展中国家)出口扩张型增长如果使贸易条件恶化,且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利益损失超过增长本身所带来的利益,出现国民福利因为增长反而下降的情形叫做贫困化增长。即福利恶化型增长。
四、简答题(共16分)(参考答案较为简略,可拓展)
1、比较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的异同。
答:进口配额与关税都能通过限制进口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发挥作用,不过,进口配额是比关税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关税将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一定幅度地上升,但在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进口量仍会增加;配额已经确定,进口不会增加,本国厂商将从进口配额中获得更大收益。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和表现是什么?
答:
1、利用WTO规则,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实行贸易保护
2、依据国内法履行国际条约
3、利用区域贸易组织保护成员国利益
4、保护手段更趋多样化
5、服务贸易产品也列入保护范围。
6、理论依据扩展等等。
3、比较从量关税和从价关税的优、缺点。
答:从量税的优点是适用于量大价廉的商品,可以用于应对商品倾销的现象。缺点是税负不合理、适用商品有限、物价上涨时难以起到保护作用等等。
从价税的优点是税负合理、适用大部分商品、征收方法简单、税负明确。缺点是完税价格难以确定、通关慢等等。
4、比较新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答:
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
2、不完全竞争和完全竞争。
3、既供给又需求的角度和供给角度。
4、差异产品和同质产品。
5、考虑规模经济和不考虑规模经济等等。
五、计算题(共20分)
1、两国贸易模型:中国和美国,设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 = 20000.02 P,Sus = 1400 + 0.03 P 计算
(1)贸易前,双方汽车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2)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汽车的均衡价格、各国的产量及贸易量(不考虑运输成本)。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带来的影响。
(3)a.中国对汽车进口征收3000美元的单位税,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b.关税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国内消费者和中国政府的福利带来的影响如何?
c.关税的福利净损失(与自由贸易相比)。
答:(1)中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16000,产量为1680;美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8000,产量为1640(2)自由贸易下国际市场的均衡价格为12000,中国汽车产量为1560,进口量为200;美国汽车产量为1760,出口200。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都带来净收益。(3)A.中国国内价格为13500,产量为1605,进口125。美国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0500,产量为1715,出口125。
B.关税降低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了汽车制造商的福利,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C.关税使消费者和厂商共计损失243750,政府关税收入375000,社会总体福利增加131250。
注意:中国征收3000元关税后,中国进口需求变为800-0.05(P+3000),美国出口供给为0.05P-400,两者相等得出Pw=10500,所以Pc=13500。
六、论述题(共10分)
1、大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
答:包括生产效应、消费效应、贸易效应等。见教材局部均衡分析一节。要求会画图。
国际贸易复习重点概念1、贸易条件 :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所以贸易条件又叫“进出口交换比价”,简称“交换比价”。由于这里涉及的是一个国家的种类......
国际贸易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额之和被称为( A )A.对外贸易额 B.对外贸易量 C.国际贸易额 D.国际贸易量 2.按照......
国际贸易论文:贸易增长一、研究问题的提出关于中国应该采取的贸易增长方式,目前国内外已有相当多的进行了探讨。部分学者认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应该继续利用自身丰裕且廉......
国际贸易试卷A(含答案)一、单项选择(2×15分)1、在国家贸易中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称为( ) A、贸易值 B、贸易额 C、贸易量 D、贸易差额2、一国2003年进、出口额分别是3......
一. 单项选择题1.世界种植面积最广的谷物是()。 A.稻米B.小麦C.玉米D.粗粮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2.()是公路级别中最高的一种。 A.一级公路B.国道C.主干道D.高速公路 3.中国最大的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