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自己得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案
新平小学:陈其利***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询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重难点,关键:
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今天我们同作者去的第一站就是德国,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它的异域文化和风景。
2、录像播放德国风光。3,谈谈观后感受。
4、揭题,板书课题:
被称为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国学大师”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也曾经留学德国,1945年才回国,45年后,他再次踏上哥廷根——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写下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精美隽秀的文章——25,自己的花是让给别人看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理解课题: “自己”在文中指谁?“自己的花”是指谁种的花?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写得非常优美,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走进文本(学习2——3自然段)
1、季老先生在四五十年后重返德国,真是感慨万千啊,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季老先生由衷的感叹。
2、交流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课件出示,齐读)
3、季老先生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感叹?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你体会到德国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之处?(板书: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你们可以把有关的句子用线划出来,并在旁边写上理解或感悟,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4、交流。
板块一:感受“景色的奇丽”
师问:你从那些语句中感受到德国“景色的奇丽”?
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这段文字真美!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看看哪些词语最先跳入你的眼帘,使你兴奋,令你心动。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抽生说一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的意思?(指名说,再出示图片理解。)
2,(出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可见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你所知道的还有哪些描写花的词语?(„„)再读句子。预设二:花的海洋,应接不暇、1,过渡:你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道上,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课件出示,让生齐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从“花的海洋”你知道了什么?你可能会看到什么花?街道有多长,这花海就有多长,街道望不到头,这花海就望不到边。海洋有波浪起伏,那在这条街上有花海的波浪吗?
3,这么美的花,“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中哪个字最不好理解?“暇”什么意思? “不暇”就是——()。
“应接不暇”呢?(出示图片,师解说)
4,师: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德国奇丽的景色就在这里呈现。你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到这奇丽的异国风光吗?自由读——指名读——点评(特别要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好,读慢一点,慢慢回味。)——再指名读。5,师让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抽生回答)
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真是一种美的享受。难怪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情不自地发出这样的感叹——(指着板书,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
板块二:感受“奇特的民族”
感受了德国的奇丽景色,我们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德国这个民族之奇特的呢?让我们接着来交流。(学生汇报并出示句子)
预设一: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1)脊梁是哪个部位?先摸摸自己的脊梁。花的脊梁是指哪?
2)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是不是意味着他们自己不喜欢花呢?从哪个词看出来呢?你还从那个句子知道的?(课件出示)读有关句子: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3)噢,原来他们也喜欢花,可是他们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为什么呢?是怕弄脏房间,在窗外容易打扫?还是为了┅┅指名讲。
4)你们家里养花吗?你们家一般把花草养在什么地方?给谁看的?
5)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有些不可思议,难怪作者会惊奇地问他的女房东——
课件出示句子: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女房东:她莞儿一笑,说:“正是这样!”
“莞儿一笑”什么意思?从女房东“莞尔一笑”的表情和简简单单四个字的回答中你读懂了什么?
;6)小结:可见,在德国,大家都认为(引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所以家家户户都这样做了(引读)——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难怪就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课件出示,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真是个奇特的民族啊!
预设二: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段话中,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的是哪个句子?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是我为人人,哪些地方表现的又是人人为我? 3)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4)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举例谈谈。师小结: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6)季老先生看到德国人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做法,会想些什么?你又想些什么?
7)刚刚我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不由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就叫——耐人寻味。
读着这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也想到一些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的话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予人方便,自己方便”、“互帮互利,和谐美丽”。(课件出示,齐读)
五、过渡,进入文本。(学习4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这样奇特的民族,这样奇丽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改变吗?我们接着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自由用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后师问季羡林再次来到德国,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课件出示)说说你的理解。
师问: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可能什么东西变了?但是什么始终没有变?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
(2)所以作者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他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课件出示)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猜一猜,是什么?
(3)师小结:这是季先生的梦,也是你们的梦,更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梦,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自觉地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的整个社会必将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六、布置作业
1、收集身边有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抄写生字词语。
七: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奇丽的景色
}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不例外,我爱美,更爱美丽的花朵。所以我种了很多的花,有各色的玫瑰花、有鲜红的杜鹃花......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淳朴恬淡,于天然本色中......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品味季羡林先生的语言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的部分被容。2、围绕“我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写一小段话,内容蕴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