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贵州省情新”。
一、贵州省情
贵州简称“黔”或“贵”,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
东西长约570千米,南北相距约510千米。全省土地总面积17.62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现辖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和2个地区,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
2010年11月1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3474.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7个。历史文化: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六十万年以前,原始人就已经在贵州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贵州建省虽然只有500多年,但是从文献资料提供的情况来看,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当时在今贵州境内有牂牁古国,并与中原有交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后),贵州分属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辖。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60-1127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贵州文化灿烂,早在夜郎、秦汉时期,就出现了贵州的文化名人,尹珍(东汉,拜儒学大师、经学家许慎为师)开“南域之学”传播中原文化(他和西汉时期的盛览拜司马相如为师),被誉为“贵州文坛之祖”。明初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开设“龙场九驿”,稳定西南政局。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谪居龙场(今贵州修文县城),成就“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等等。地理环境: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境内有乌蒙山、大娄山、苗岭山、武陵山四大山脉。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喀斯特(出露)面积为1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温和湿润,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四季分明、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全省日照时数在1200小时—1600小时,年均气温在14℃—18℃,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在1100毫米—1300毫米之间,气候十分舒适宜人。资源: 1. 能源
犹以水力和煤最为突出。“黔电东送”是南方电网中“西电东送”的主力。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497.2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是“西电东送”的重点省份 2.矿产资源: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
有汞、重晶石、磷、铝土矿、稀土、镁、锰、化肥用砂岩、冶金 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其中磷矿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 以上;重晶石甲冠中华,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
3、生物资源:全省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中药材四大产区之一。
4、旅游资源: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 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被世界旅游组织原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先生称赞为“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二、黔东南州情
1、行政区划
全州辖16个县市和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截止2012年12月底,黔东南共有九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别为:凯里经济开发区、贵州金钟经济开发区(位于丹寨县)、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位于凯里市炉山和麻江县碧波)、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位于从江县)、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位于镇远县)、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位于台江县革一乡)、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岑巩经济开发区、贵州黎平经济开发区)
州府凯里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凯里经济开发区被列为省级开发区。2000年7月23日,黔东南自治州44周年时,凯里经济开发区举行了成立大会和授牌仪式。
凯里经济开发区的前身是凯里大友庄经济综合开发区。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州委、州政府决定把凯里市鸭塘镇至麻江县下司镇的9个村独立规划出来,确定为凯里经济开发区的西区;原来的大友庄开发区为东区,统筹规划,分区实施。东区利用相对较强的城市功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西区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区要按特区模式来办”的指示精神和“以工业为主、高新产业为主、招商引资为主、出口创汇为主”的原则,下大力进行超前性和突破性试验。
2、民族人口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州常住总人口348.06万人,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42%,侗族人口占31.7%。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自治州,是“世界苗侗原生态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
3、地理概况
面积:面积30337.1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千米,南北跨度240千米。东邻湖南省怀化地区,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市、铜仁地区。
4、交通状况
黔东南是贵州的东大门,州内交通便捷,是云贵川通往湖南、两广的主要通道。目前,全州公路总长6938公里,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320、321国道和湘黔铁路复线穿境而过,已相继建成贵新高等级公路和凯麻、玉凯高速公路,黎平机场在2006年9月正式通航。舞阳河、三板溪湖水路运输便捷,成为州内交通有效补充。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已经动工建设,已经规划贵阳至长沙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黎平经石阡到重庆高速公路、县县通高速公路,全州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路近500公里,占全省的五分之一。施秉至镇远、凯里至大塘二级公路加快推进,到2010年底,1800公里旅游环线公路基本建成,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和90%的建制村通公路。
5、旅游资源
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原貌的历史遗存有机融合,构成黔东南的特色旅游的竞争优势。州内少数民族风情“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享有“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之美誉,苗族和侗族原生态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这里有世界最大的苗寨——雷山西江,世界最大的侗寨——黎平肇兴,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爱情节——苗族姊妹节,有粗犷奔放的东方迪斯科——反排木鼓舞,有象征民族精神支柱的侗族古老的鼓楼,到黔东南可领略“唐朝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和“魏晋遗风”。黔东南侗族大歌曾唱响法国巴黎,又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获得最受观众欢迎奖,在厦门国际合唱节中一举夺得金牌奖,2008年随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演出,得到高度赞誉,为国争光,享誉世界,2009年侗族大歌成功申报成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飞歌委婉动人,苗族歌后阿幼朵歌震维也纳金色大厅。民族服饰种类繁多,全州有64个大类200多个品种。民族银饰、手工刺绣等旅游工艺品琳琅满目。民族餐饮独具特色,苗族的酸汤鱼、侗族的腌鱼腌肉等已作为黔菜的主要品种入选中国名菜大典。在黔东南旅游大环线上,有苗岭山区雷公山麓为中心的苗族村寨,以黎平、从江、榕江“六洞九洞”为中心的侗族村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剑河八郎是世界寒武纪地质公园研究 “金钉子”坐标点,这里有杉木河、野洞河“矿泉水上的漂流”,有2280多年历史的镇远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黔东南有39项53个保护点,有123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州有20个重点民族文化旅游乡镇和100个重点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村寨,50户以上的民族文化村寨3900多个。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生态博物馆、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3个中国民间绘画之乡、4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黔东南旅游品位不断提升。“完美假期——多情黔东南”旅游线路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十佳旅游精品线路之一;黔东南雷山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肇兴侗寨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中国《旅游时尚》杂志评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目的地;《中国地理杂志》把黎平评为最美的地方,肇兴侗寨评为全国六大乡村古镇之一;岜沙苗寨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网民投票评选为世界上人生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黔东南列入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胜地之一;1998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把黔东南列为世界18个原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被专家学者誉为“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组于2002年3月至8月共4次实地考察黔东南后给予高度评价:黔东南是旅游资源品位最高、质量最好且最集中的地区;是不同类型且最具多样性的旅游资源富集地;是对境外游客最具吸引力的地区;是民族文化旅游的旗舰;是为高素质人群所准备的丰富宴席。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先生考察黔东南后称赞誉:“在当今这样一个完全工业化、技术化和现代化的世界,能看见黔东南这样经历了岁月变换,还保存着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的地方真是令人振奋,黔东南之行我一生中最难忘、最荣幸的一次体验,黔东南这个歌舞之州、森林之州、友好之州、神奇之州,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圣地。”2007年7月余秋雨先生(国际著名学者,我国著名作家)为期6天的黔东南之行考察,给予了黔东南较高的评价,尤其是在他的《解读贵州.余秋雨黔东南纪行》一书中,对西江千户苗寨的评价“让美丽回答一切”。
西江千户苗寨荣获首批“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称号 3月25日,记者从黔东南州旅游发展和风景名胜管理局获悉,在日前举行的“责任中国·人民网2012年度评选”揭晓仪式上,黔东南州的西江千户苗寨在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荣誉称号,这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景区。
“责任中国·人民网2012年度评选”活动于去年8月22日启动,今年1月5日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57个景区参赛,15个景区最终入选。本次活动采取网上投票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网络投票结果占整个评审权重的30%,投票结束后进行专家评审,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和文化旅游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材料进行集中评审,最终评选出首批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
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 A )——P15 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C )——P18 A、赫章B、玉屏C、威宁D、......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2分) 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政治、经济、()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
一、填空题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
贵州省情事业单位考试练习题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 A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
贵州省情考试纲要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