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与昆明旅游文化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徐霞客研究会”。
徐霞客与昆明旅游文化研究
【摘要】徐霞客是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是旅游者的鼻祖,本文仅对徐霞客在昆明的游历及其价值进行粗浅的探讨,从徐霞客与昆明的两次情缘分析了其对昆明旅游发展的贡献。【关键词】徐霞客
昆明
旅游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014-02
一 徐霞客简介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他是明末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探险家、文学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闻名于世的历史名人,著有《徐霞客游记》。徐霞客被称为“千古奇人”,伟大领袖毛泽东曾题词“我很想学徐霞客”。
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他一生鄙视科举仕进,把毕生的精力和兴趣都用于旅游考察事业。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徐霞客21岁,第一次出游,游地为太湖,从此他用一生的二分之一还多的时间游历,历时30年,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他的足迹遍及相当于现代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16个省,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游历了黄山、泰山、普陀山、雁荡山、九华山等名山,游尽太湖、黄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果树瀑布、滇池、洱海等胜水。他不畏艰难险阻,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出生入死,将一腔热情寄托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崇高的科学事业。
他用尽毕生精力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是他30年游历所得,书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及《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他一生可能撰写过300万字的旅行考察记录,除散佚者外,整理后的现存约60万字游记资料,主要记录了他的旅行观察所得,记录了他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的考察,在地理学和文学上有重要的价值。他从科学的角度,对地理本身,对自然界的地质地貌进行考察研究,将审美趣味和科学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所以他的游记无论从价值还是内容上看都是空前的。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二 徐霞客与昆明的两次情缘
云南是徐霞客最后游历的地方,1638年5月,53岁的徐霞客由广西来到西南边陲云南,自从他踏上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就被云南的独特的地势地貌和独特的少数民族人文风情所吸引。他考察了云南的江河源流岩溶;寄情于云南的名山古刹,沉醉于边疆奇景异物,写下了内容极其丰富的《滇游日记》,《滇游日记》一共13卷,26万字,里面记述了云南的名山大泽、丽都古刹等大小风景名胜区。徐霞客在云南期间,曾两次进入昆明,《滇游日记》中,约有5万多字记述昆明。徐霞客第一次进入昆明时,曾游历西山,写下了《游太华山记》;第二次进入昆明游历了海口和安宁。徐霞客游历了昆明西山、杨太史祠、华亭寺、太华寺、罗汉寺(今三清阁建筑群)、棋盘山等地,还曾沐浴于有“天下第一汤”美誉的安宁温泉。
1.徐霞客与昆明的第一次情缘――游太华山
由于《滇游日记》第一册在流传保存中的缺失,已经无法确切了解徐霞客第一次进入昆明的具体时间和详细情况,只大略知道他于1638年七八月间抵达昆明并游历了西山,即太华山。在徐霞客之前有许多文人骚客被西山的美景所吸引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因此对于西山的如此美景徐霞客是仰慕已久,早就心驰神往。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徐霞客在昆明市区乘船横渡长满芦苇的滇池到西山高?i游船码头,开始了他的西山之游。徐霞客《游太华山记》记曰:“由高?i南上,为杨太史祠。祠南至华亭、太华,尽于罗汉,即碧鸡山南突为重崖者。……余西一里,饭太史祠”。可见徐霞客曾在太史祠用餐,然后上太华山进入华亭寺、太华寺、罗汉寺等进行考察。然后徐霞客还登上了西山的山顶,《游太华山记》记录西山“愈上愈奇,而楼、而殿、而阁、而宫、皆东向临海,嵌悬岩洞”,徐霞客还在西山山顶俯瞰了整个滇池,他还曾居住在昆明西山脚下的高?i。徐霞客尤其钟爱太华寺中的山茶花,他写道:“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杜鹃为最。山茶花大逾碗,攒合成球,有分心、卷边、软枝者为第一。”这便是徐霞客与昆明的第一次情缘。
2.徐霞客与昆明的第二次情缘――游安宁
1638年10月1日(农历)徐霞客再入省城昆明,这时候的徐霞客已经游历了滇南、滇东和贵州兴义,并对南盘江及喀斯特地貌进行了考察,是经寻甸、嵩明、松华坝又折返昆明的。这次徐霞客在昆明只小住了两天,1638年10月4日傍晚,徐霞客从南坝乘船驶进了滇池。徐霞客沿滇池至海口,游览石城,徐霞客重点考察了海口的石城和安宁。首先徐霞客考察了海口的石城,石城:“岭头峰石涌起,有若卓锥者,有若夹门者,有若芝擎而为台,有若云卧而城郭者。”这就是所谓的“石城”。游览了“石城”的奇景后,徐霞客下山,沿着蝗螂川到了安宁城,开始了其在安宁的游览考察活动,之后徐霞客到了“海内第一汤”的安宁温泉。徐霞客来到温泉首先游览了温泉南面的石洞及题刻,之后到了温泉边,舒舒服服地泡了一个温泉浴。最后,徐霞客返经安宁城,翻越碧鸡关,过了车家壁,登过棋盘山,沿当时的滇池湖堤经夏窑、土堆至潘家湾入昆明城。于11月1日回到昆明城内。7日,徐霞客离开昆明城西行,游览筇竹寺,他在游历日记中写道“筇竹寺,其寺高悬于玉案山之北陲,寺向东向,斜倚所踞之坪,不甚端称,而群峰环拱,林壑潆沓,亦幽境入境也。”在这里他与友人聚会并住宿了一晚。8日,徐霞客经富民西行,之后去往了大理的鸡足山。这便是徐霞客与昆明的第二次情缘。
三 徐霞客对昆明旅游文化的贡献与思考
1.贡献
徐霞客在游历昆明西山时写下《游太华山记》以及《滇游日记》中的其他记录,对昆明山脉的走势,江河的源流,岩溶地貌,均详加严谨的考证;对昆明的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名胜景观,文士名流等,亦颇多关注。徐霞客晚年在对昆明的旅游考察活动,是他在旅游、文学、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达到巅峰时期的成果。他的考察记录为后人对昆明的地质地貌、山脉走势等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依据,他的游记因此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为后人的科学考察研究奠定了基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徐霞客游历云南时所去过的地方,大多成为云南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成了徐霞客的纪念地,不少地方建立了徐霞客塑像或徐霞客纪念馆。这些举措的实施,使昆明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不断加深,对昆明的旅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思考
第一,利用名人效应加大对昆明旅游的宣传,扩大旅游知名度,助推昆明旅游发展。古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中可以看出自然景观想要出名,就需要有人文景观的衬托,才能相得益彰。在我们的山水审美中,自古就有“人文化”的传统,同时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根本要求,是提升旅游景点内涵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徐霞客这一历史文化名人加大昆明的旅游对外宣传。首先,可以根据徐霞客游历昆明的历史素材拍摄一些影视作品,网络视频等加强对昆明旅游的宣传;其次,组织专家学者对历史名人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挖掘,拓展历史名人和景区融合的“闪光点”。开展学术交流会议,撰写和出版文艺作品,使历史名人在景点的宣传中“活”起来,也使景点在历史名人的宣传中“响”起来,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由此扩大昆明的旅游知名度。
第二,拓展新型旅游方式:名人历史线路游。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是一项较为成熟的产业,近年来,随着昆明旅游对外宣传的加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旅游业面向的群体已经从小规模、专业化的特定狭小群体逐步发展成为群民性质的户外休闲活动,因此带动了旅游业的多种业态形式的出现,例如背包旅游、换房旅游、分时度假、科技旅游、军事旅游、数字旅游等。而名人游历线路游也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就昆明而言,可以开发和设计徐霞客当年昆明的旅游线路给游客,让游客在历史名人的旅游线路中去体验和感受古人的游览线路。在这种游览中会让游客产生一种欣赏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心态,让游客既欣赏了美景也学习了历史知识,融身心的美感于一体,游客会同古人产生共鸣,由此生发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第三,加强旅游环境保护,树立环保意识。为了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不会因为旅游活动的出现而使我们的环境遭受更为严重的破坏,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和宣传环境保护。滇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近年来因为旅游的开发,工业的发展,污染不断加剧,滇池的环境甚为糟糕。在徐霞客的《滇游日记》中记录了滇池曾经绮丽的景色,如滇池中的“金线鱼”、滇池畔的“牛恋石”等,这些美景在300多年前是存在着的,它们还曾吸引了众多文人骚客的到访。但随着社会向前发展,旅游不断开发,曾经美好的景致已经荡然无存,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没有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因此,要持续发展旅游,加强环境保护,树立环保意识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出美丽的昆明,也才不会愧对古人先哲们对我们美好自然的宣传和赞颂。
参考文献 [1]朱惠荣.徐霞客与云南[J].云南社会科学,1994(6)[2]王绍鸿.徐霞客对福建旅游的贡献[J].福建地理,1999(1)
〔责任编辑:庞远燕〕
在“文化昆明·魅力春城”书画展开幕式上的讲话汪叶菊 各位领导、来宾,各位书画家、民进会员们:大家上午好!今天,由民进昆明市委主办,昆明民进书画院承办的“文化昆明•魅力春城......
加强旅游与文化资源整合问题研究内 容 摘要: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互动与整合是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孝感是楚文化的重......
三峡文化研究和旅游文化的内涵。在文章所要讲三峡文化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
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研究[摘要]:随着旅游活动的进行,旅游目的地文化受到旅游多个方面的冲击,形成了具有不同于传统地区发展的特点。本文主要从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居民、语言、宗教......
赣州市节庆文化旅游市场调查与研究提纲:引言(备注:主要阐明三层意思,其一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而非单纯的经济现象;其二;民众出游由原来的游山玩水消费购物为主体的大众旅游,变为以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