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送教课堂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堂教学反思4”。
在学习中吸收精华,在实践中形成风格——张掖市“四新”送教展示课反思
四月,伴着春风温暖的气息,闻着柳枝淡淡的绿意,迎着春天和煦的阳光,迈着坚实轻快的脚步,我们聚集在东小的校园里,呼吸课堂教学的新鲜空气。四位专家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展示,让我们激动,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报告,让我们感动,一天的时间,匆匆而过,但留给我们的是久久的回味和无尽的思考。
早晨的四节课,或激情四射,或入情入境,或深入浅出,或大气干练,都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被老师们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扎实的课堂驾驭基本功所折服。高效课堂是新学年我们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话题,但就内容和形式,其实我们已不陌生。只不过是这次的活动,宣传力度较大,推广的范围更广。留心的老师们也会发现:无论怎样改革,教育的根本还是在课堂上。只不过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自主的思考,大胆的表达。
现在,我们正走在探索、实践的道路上,在开校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这样的活动,取得这样的成效,已是难能可贵。至于课堂上存在的这样那样的不足,都是在所难免的。既然专家老师们能来我县送教交流,就说明他们在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地方,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相信,我们当时在座的听课老师也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不同的个性,才会选择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教法,效果也会有差异。既然我们大家都认真聆听了四位老师的课,也应该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进行合理汲取,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形成自己的教学
风格和特色。
例如:在四节课中,邓海元老师的《和氏献璧》一课入情入境,他自身的优势就是充满激情,容易让自己进入文本,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去引导、启发、感染孩子们。如果你臵身于这样的课堂,而不被感染,无动于衷,那可真是感情缺失了。张俊瑜老师的《信任》,让我们深切感悟到: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文本线索的新颖、条理性,对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会起到多大的影响力。大家都看到了,无论是富有诗意的开场白和导入,还是循序渐进的层层深入,抓住的不仅是孩子们的心,还有听课老师们的心,整个课堂高潮迭起,引人入胜。郑晓琴老师,从整个课堂的设计和展示,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热情,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老师,她选择的是一篇在别人看来不容易出彩的课文《种一片太阳花》,由于问题的巧妙设计和老师灿烂的笑容,孩子们也由开始的拘谨到后来的大胆、阳光、自信,很快地进入了课堂,进入了文本,在老师的引导下朗读、理解、补充,让整个课堂妙语连珠,精彩迭起。课后,听课老师们都说孩子们表现好,表达能力强,我是这样认为的,听了这节课,我发现:我和郑老师的课堂风格有点相像,平时的引导方法也相似,甚至在问题的设臵和启发上,都有雷同的痕迹,所以,孩子们很容易就进入角色。至于黄晓琴老师的《永生的眼睛》一课,又一次让我感受到她对于课文内容的精准把握,文本脉络的条理清楚,加上她在课堂上的干练、大气,我缺失的就是这方面的能力。如果我能成功汲取她这方面的优势,我的课堂会更加完善。
所以,我想再次说的就是:这四节语文课,可以说是在高效课堂理念提出伊始,相对来说,比较成功的四节课,如果我们将邓老师的入情入境,郑老师的热情、阳光,张老师的细致缜密,黄老师的大气干练相结合,课堂当然会更充实,更完美。但我们扪心自问,这样的结果可能吗?即使听名师的课堂,被异彩纷呈的课堂所吸引,恨不能全部学来,用在自己的课堂上。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去效仿,要自知之明:学生有个体差异,同样,老师也有个体差异,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个性,特长,爱好,所采取的教法也不同。如果让一个内秀的老师去激情四射,就显得牵强而声嘶竭力;如果让一个热情、阳光的教师去平铺直叙地说理引导,未免有点压抑。
春意浓浓的四月很快就会过去,热情奔放的夏天更让人耳目一新。教育的改革一直都在进行,每一次改革都会涌现一批教学上的能手,或者教育专家,在教学方法的推广和学习上,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有的吸收”,不要全盘照搬,那样会适得其反。但愿在教育的春天,我们播种希望,到了秋天,我们能硕果累累。
“四新’送教活动英语听课心得体会今天有幸聆听了市优秀教师的课让我大开眼界,他们自然、亲切的教态,流利、精炼的语言,高超的教学艺术,灵活的教学机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
“四新”送教心得体会4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四新”送教活动。活动中共有四位教师上了示范课,各位专家型教师的课让我大开眼界,他们自然、亲切的教态,流利、精炼的......
送教下乡心得体会和课后反思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的纳林河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在做早操。幼儿园的园社很简单,虽然只有一个小院,但老师们把它布置的很温馨。我们参观了每个教室,每......
送教上门反思送教上门我们已经开展了有一段时间了,在送教的过程中我有很多的感悟,面对这些孩子,他们没有接受正常的教育,各方能力相对较差,通过一段时间的送教工作,我发现他们在动......
拉萨之行如果说漫游全国是我孜孜的期盼的话,那么,走进西藏则是我今生无悔的渴求。2007年8月15日,当我终于踏上这块约占中国国土面积八分之一的神秘土地时,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