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老舍茶馆英译文化信息的处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从文化角度看翻译”。
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老舍《茶馆》两个英译本中
文化信息的处理
陆军 马春芬
内容提要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翻译观要求译语要从文化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所要传达的意义、方式及风格。本文从姓名和习语两方面对《茶馆》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探讨如何文化翻译策论的选择,以达到合理有效地保留和传达原语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 文化翻译观 《茶馆》 异化 归化
20世纪是翻译活动纷繁交递,翻译理论精彩纷呈的世纪。许多翻译理论家越来越意识到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的重要性。著名翻译理论家Lambert和Robyns认为翻译等同于文化,意即翻译活动就是文化的转换活动,从而在翻译研究领域掀起了一场“文化转向”(Cultural Shift)的变革。中外有不少学者从文化因素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起作用的角度来讨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从而形成文化翻译观。“文化传真”是文化翻译观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译语要从文化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所要传达的意义、方式及风格。换言之,就是把原语的文化因素在译语中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来。无论是姓名的文化翻译,还是习语和宗教的文化翻译都要求译者以原语文化为基础,从文
化翻译观的角度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准确传达原语的文化,达到“文化传真”的目的。老舍的《茶馆》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戏剧中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人物群像,里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并包含了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霍华和英若诚先后翻译了《茶馆》这部伟大的戏剧。本文以《茶馆》的这两个英译本为例,从姓名和习语文化两方面谈谈如何合理有效地保留和传达原语文化。
一、姓名称谓的文化翻译
文学作品中离不开人物描写,有人物就离不开姓名称谓,否则就无以标志,无法区别。姓名称谓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它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角色的称呼,它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具有多种社会身份,总是在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并总是随着交际对象的不同而变换自己的身份角色,由此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称谓词。姓名称谓这个特殊的文化元素对小说家的创作思维有着直接的影响,姓名艺术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有着特殊的影响。不同社会的文化制度、文化风貌和文化心态,使称谓词和姓名包含不同的语义内容。“姓名字号是人生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
要翻译《茶馆》给外国人看,如何处理这些姓名文化无疑是对译者的一个考验。《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活场景,其时间的历史跨度很长,刻画了各个阶层的人物,突出了各个人物鲜明的性格。其中人物众多,姓名称谓也各异。《茶馆》中一共有五十多个人物,总的来说,可以把姓名称谓分为如下这几类。
第一类:松二爷、常四爷、马五爷、林大哥„„
这类姓名称谓中“爷”和“哥”并不表示一种家庭关系,而是出于尊敬和礼貌的称呼。英若诚的译本中将松二爷译成“MasterSong”,而霍华则译成“SecondElder Song”。译成“Second Elder Song”在中国人看来,能够理解其意思,但是译入语的读者就读不到尊敬或礼貌这一层文化意义了,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困惑或不解。有人可能要说英若诚翻译成“MasterSong”没有体现“二爷”,但是松二爷体现文化意义的词重点在“爷”而不是在“二”,因此英译中采用异化的策略
译成Master兼顾了原语言的文化内涵,也考虑了译入语读者的可接受性。
第二类:小唐、小王、老刘、老杨„„
在汉语中,人们通常在姓氏前面加“老”或者“小”来作为朋友之间的一种称呼。称呼“老刘”、“小王”并一定表示年长,他们也可以是年龄相仿的人之间的互称。霍华采用了直译的方法,翻译成“OldLiu”和“LittleLi”。译入语的读者很可能会以为“Little Li”是一个叫做“李”的孩子,而理解不到它是朋友之间的一个称呼。英若诚将“老刘”、“小王”直接翻译成“Liu”和“Wang”,虽省略了“老”和“小”的翻译,但是比较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二、习语中文化的传递
“习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的词组、短语或短句,通常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典故、俚语和歇后语等。”作为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习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气息。英语和汉语中都有非常丰富的反映各自文化特征的习语,但是在翻译中要做到习语的完全对等是非常难的。因此,在习语的翻译过程中,译文最好以原语为归宿,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尽量保持原语的民族特色,使读者能学习和欣赏到更多的异国文化。欲使习语中包含的文化因素得以充分表达,同时令译文传神达意且绘声绘色,达到与原作同样的感染力,译者应该从站在译入语读者的立场上,运用翻译技巧,做适当的文化顺应,从而使译入语的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原语习语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下面就是几个很好的例子:
1、康六:我,唉!我得跟姑娘商量一下!
刘麻子:告诉你,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耽误了事别怨我!快去快来!
KangLiu I,well,I’II have to talk it over with my daughter.Poek—MarkLiu I’m telling you,you won’t find another chance like nthis.If you lose it,don’t blame me!You’d better get a move on.(英若诚,17)
SIXTH—BORNKANG:I„ah!„I’ve got to talk it over with myd aughter.POCKEACELIU:I’m telling you,this is your only chance.If you mi it,don’t blame me.Hurry up.(霍华,31)
在很多情况下,英汉习语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在汉语中,“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表示的是机会错过了就不再来了,它与“村”和“店”并没有关系。如果直译成“if you pa by this village,you could not find that inn”,译入语读者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到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来了这层含义的。两个译本都采用了意译的翻译策略,读者能够抓住原文本的意思,达到了文化交际的目的。
2、茶客丙: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茶客丁:那总比没有强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叫我自己去 谋生,非死不可!
Third Customer Anyway,by the time we get our subsides,our superiors have creamed off the best part of them.It’s a dog’s life whichever way you look at it.Forth Customer Still that’s better than nothing!A dog’s life is better than no life.If I were to earn my own living,I’dsurely starve.(英若诚,44)
THIRDCUSTOMER:The bulk of our stipends is creamed off by the top officials
anyhow.We have a hard time whichever way you look at it.FORTHCUSTOMER:But it’s better than losing everything.I’d sooner live in poverty than die in style.There’s no way I could survive if I had to make my own living.(霍华,51)
对于“好死不如赖活着”上面两种译法都比较自然,能够让读者理解和接受。相比而言,霍华翻译成“I’d sooner live in poverty than die in style”,突出了死与活的区别,可以说更确切的表达了原语言的意义。然而,英若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用英语中另外一个意思相近的习语代替,译成“A dog’s life is better than no life”,则达到了一种贴切的自然对等,让原语言的文化自然流畅地传入到目标语中,略胜一筹。
三、结束语
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译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填补文化差异的空白。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文
化翻译应建立在对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是在充分考虑两种文化之后做出的抉择。”要处理好交流中的文化信息,就要求翻译中既要体现和保持原语文化的特征,又要考虑译入语承载的异族文化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理解障碍。由于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两难选择,因而一篇译作也必然会出现直译或意译、归化或异化的倾向。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是采用直译还是意译,归化还是异化,这是由其不同的文化背景,翻译目的以及读者取向所决定的。因此,直译或意译、归化或异化并非熟优熟劣,而是要求译者在其中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对于不同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有效的处理翻译中的文化信息,最终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宪礼.文化因素与翻译策略的选择.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2]胡文彬《.红楼梦》与中国姓名文化.红楼梦学刊,1997,(3).[3]苏子恒.从文化翻译观看习语翻译的异化.文教资料,2008,(12).[4]徐玉萍.以《红楼梦》中“红”为例剖析当代文化翻译.作家杂志,2009(1).[5]老舍.Teahouse.英若诚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6]老舍.Teahouse.霍华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 陆军 马春芬,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原载:《安徽文学》2009年第10期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秋秋:一七五 五六七 一二四八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23456789101112***81920212......
从文化角度看中俄关系发展文化与国家关系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对国家之间的经贸发展、政治互信、文明进步以及两国人民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中俄......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爱伦坡短片小说“美女之死”主题研究 2 小议非语言......
从哲学角度看为什么要文化创新?①唯物论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发扬创新精神。b.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