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体味文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1体味文化”。
1.1 体 味 文 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文化的基本内涵,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③文化是自然界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右下图)。如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与马有关的字就造了许多,如驳(马的颜色不纯)、冯(疾行中的马)等。这一现象说明()
A.文化是自然而然产生的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D.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3.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一词中写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自“人猿相揖别”之后,出现了“只几个石头磨过”到“铜铁炉中翻火焰”的巨大变化,这表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就是指人类的精神产品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D.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文化的生产
4.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2012年红色旅游再受游客热捧,韶山、井冈山、延安三个示范基地新年后迎来了更多的游人,日均人流量均比过去增加20%以上。参观者很受教育,更加坚定了对党的热爱,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材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红色旅游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2011年11月3日,2011中国(江门)开平碉楼文化旅游节在开平市区城南广场拉开帷幕。据了解,在旅游节期间,游客除了品尝特色美食外,更可以看到全新打造的夜色赤坎,也可以到当地的大沙镇品味当地特色茶文化。这主要告诉我们()
A.文化的产生离不开大脑B.人们的文化素养是生来就有的 C.精神产品要通过物质载体来体现D.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7.漫画《精神大餐》形象地说明了()
A.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 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D.只要参与文化活动就可以提高文化素养
8.首届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于2011年12月中旬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它由中华民族体育文化荟萃、中外著名体育俱乐部文化精髓展示、高端国际体育文化与经济论坛、国内外体育集藏精品展示交流、体育明星签名互动、品牌体育赛事文化沙龙、体育美术影视艺术博览等内容构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育文化博览会是一种文化现象 ②体育文化博览会是由人创造并为人所享有的 ③体育文化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提高人们的体育文化素养 ④体育文化博览会就是文化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广东老人爱“饮早茶”,东北老人爱“扭秧歌”,北京老人爱“侃大山”。这说明()A.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B.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文化现象无时不在D.老年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10.看了2010年11月12日晚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后,一位网友在微博中写道:“这是一台气势恢弘的史诗般的杰作,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这表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B.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C.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D.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11. 20世纪末,四川全兴集团宣称,在对成都锦江水井街的酿酒车间实施环保改造时,发现了历经元明清600年的古代酿酒作坊遗址。于是他们追溯历史,把文化掺在酒里卖,抓住多次文化事件树立水井坊品牌形象,仅仅用了7年便取得了骄人的营销业绩。这表明()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深刻影响社会发展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1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说明文化()①是一种物质力量 ②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④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2011年9月10日晚,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行了热情似火的开幕盛典。操着不同的民族语言,穿戴着各异的民族服饰,但都拥有对民族体育的挚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兄弟姐妹齐聚美丽的贵阳参加全国性运动会。58年来,民族运动会既为我国少数民族提供了展示自身风采的舞台,也为各族同胞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这不仅是民族体育的节日,也是民族情感的融合,民族文化的展示,民族和谐的庆典!
结合材料,请问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是文化现象吗?文化的形式有哪些?
14.近年来,各地纷纷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节。例如,深圳于2011年10月22日至23日举行了第二届孔子文化节。本届活动呈现诸多亮点:文化节携手文学艺术名人,推出名人书画作品展,将抽象的文化符号审美化、具体化,文化活动更丰富,整体联动性更强;本届活动的主题、表现手段、演创队伍等均来自深圳,祭孔大典上的《祭孔子文》的撰稿、书写更是立足深圳,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深圳特色更加突出。据悉,10月23日晚慈善晚会拍卖所得善款将作为“孔子文化节”活动基金,用以推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复兴。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各地举办文化节的原因及积极意义。
第1课时 体味文化参考答案
1.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基本内涵的理解能力。其中③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①②④都属于对文化基本内涵的正确理解,故选C。
2.B 文字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也就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故选B。A项表述错误,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C、D两项片面地表述文化的内涵,故排除。
3.A “人猿相揖别”表明人类社会的产生,从最初的“只几个石头磨过”到现代的“铜铁炉中翻火焰”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B、C、D三项说法均错误。
4.D 根据材料信息,主要说明文字的来源及发展过程,强调来源当时“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D。
5.C 红色旅游示范基地作为物质载体,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①入选。由“参观者很受教育”可知②符合题意。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参观者坚定了信心,说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④符合题意。故选C。
6.C B、D两项错误。A项与材料无关。开平碉楼属于物质载体,故选C。
7.A 电脑、外国名著、少儿读物都是人们获得知识的物质载体,故A项正确。B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C、D两项说法错误。
8.C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④说法错误。①②是对体育文化博览会的正确认识,③属于举办体育文化博览会的意义。①②③当选。故选C。
9.B “饮早茶”、“扭秧歌”、“侃大山”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故排除A。题目是从区域角度分析,与时间无关,故C项不符合题意。老年人也可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故排除D。
10.A 题干中的“极大激发了”体现文化的力量,选A。C项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B、D两项均与题意无关。
11.B A项中的“决定”说法不正确;题目之意是强调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故C、D两项与材料不相符。
12.D ①说法明显错误,应舍弃。②③④正确。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判断,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体育项目、语言、服饰等都是一种文化现象。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一个展示我国各族文化的平台,有民族语言、民族服饰等,各少数民族尽情展示自身风采,说明运动会开幕式属于文化现象,而且展示的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据此展开分析即可。[答案]①运动会开幕式属于文化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14.[解析]解答本题可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以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深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答案]①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深圳举行的第二届孔子文化节,有利于提高深圳人民的文化素养,让人民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受文化。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各地通过举办文化节,挖掘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当地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讲:《体味文化》学案一、学习目标:学科要求:了解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明确文化的内涵、形式;理解文化的力量。学考要求:文化的内涵和力量(C)二、知识梳理1、......
体味文化教案1、知识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始,在全书中起着开篇立论和探究导引的作用,后面各单元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好本单元,你就会......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海南华侨中学沈新强【课程标准】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教学目标......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