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事物说明文单元_五年级第三单元说明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2:36: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第五单元 事物说明文单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五年级第三单元说明文”。

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

第五单元 事物说明文单元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重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讲析

(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3)(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设计风格是什么?(4)(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五单元2014.上

苏州园林

第一二课时 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

(5)(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第五单元2014.上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第五单元2014.上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桥梁远景图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1.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导语:打开课本118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桥梁远景图》。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 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二、朗读感知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检查阅读效果:

(1)读词述文:承载 颠簸 袖珍 小巧玲珑 水涨船高 胜似闲庭信步(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 2.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

三、解读体昧

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

第五单元2014.上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

第二课时

一、诱思导学

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进行分 析。

(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A.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B.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2.分析文章中运用的特殊句式 3.要求学生仿造句。

指导学生仿造句式,进一步认识双重否定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二、科学幻想

1.提出问题:作者的想像不乱想?请说出理由。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同时参照课文前的彩图,理解科学的幻想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3.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在1979年时作者的设想已变为现实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三、辐射阅读

1.要求学生阅读辐射文《大脑移植的幻想与现实》

2.提出问题:本文在语言上与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

3.提出问题:结合两文说一下你对科学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 4.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再上加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吗?行动起来,查阅有关资料以 “„„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一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四、本课小结 .

希望同学们学完这两篇文章以后,能够喜欢这种科学幻想的文章,能积极探索科学奥秘,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大胆而合理的想像,不断创新,不断研究,等待你的想像成为现实,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第五单元2014.上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洲际导弹自述

教学目标:

继续了解掌握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洲际导弹自述》了解有关洲际导弹的知识,了解我国核武器的发展现状,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说明文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理解科普说明文《洲际导弹自述》严谨的科学性和幽默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

1.解题:这是一篇介绍核武器的知识的科普说明文。2.结构:全文有15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导弹的诞生。第二部分(2—8):导弹的类型。第三部分(9—15):洲际导弹。

3.内容:先从洲际导弹的诞生说起,介绍了它的诞生时间、地点和巨大作用;接着介绍了它的类型、构造、使用的动力燃料,在这里用了分类别、做比较的说明方法;又详细的说明了它的外形、速度、威力及发展变化,最后又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备竞赛是导致洲际导弹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了解洲际导弹:

构造:它由发动机、制导系统、弹体结构三个部分组成。性能:爆炸威力大,速度快,飞得高,命中率高(误差小)。

发展过程:1957年在苏联诞生;20世纪60年代从地面发射改为地下发射,后又改为机动发射;70年代发展为“分导式多弹头”。

类型: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空对地,弹道式、巡航式,近、中、远程洲际。

5.中心思想:这篇科普说明文,以拟人的手法,亲切自然地介绍了导弹的类型、构造及功能、威力,具体地说明了洲际导弹的外形、速度和威慑力量,并指出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是洲际导弹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6.顺序: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

7.特点: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对洲际导弹作了全面、简要而又通俗的说明。生动,表现在用拟人手法,采取洲际导弹“自述”的方式,拉近了读者与洲际导弹这一陌生事物的距离,这样就使说明更加具体形象,更容易受少年读者喜爱。

第五单元2014.上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教学目标:

了解稀有动物的有关知识,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识记理解并积累《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的字词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说明文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教学过程:

1.解题:这是一篇普及动物学知识的说明文,选自《《珍奇动物写真——澳大利亚特有动物》。

2.结构:全文有10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奥运会吉祥物——针鼹。第二部分(2—5):针鼹的外形和特点。第三部分(6—9):针鼹的生活习性。第四部分(10):针鼹的繁殖方式。

3.内容: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针鼹,作者抓住珍奇和稀有的特征,进行介绍说明的。

开始先由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说起,引出说明对象——针鼹。“招摇过市”一词是贬义词用做褒义,诙谐有趣,吸引人;“像刺猬一样”、“许多人不知道名字”、“只有澳洲才有”足以说明它的特点——珍奇和稀有。接下来介绍针鼹的外形特征,突出它的作为盾牌的尖刺;介绍针鼹本领特点,突出它的爪子锐利,善于掘土;又介绍了它的绝活本领——掘洞逃生和掘洞的神奇。作者又就针鼹的生活习性来介绍说明它是与人类有益的。

先从它的食物来源说它的习性,它主要吃蚁类和蚯蚓等,特别是澳洲人恨之入骨的白蚁;又从它的嘴部构造特点说明它日吃万蚁的本领;同时作者又介绍了它白天活动、冬天蛰伏、擅长游泳的生活习性和本领;针鼹的胃表皮粗糙善于袭击大型蚁穴也是它的特征。

最后,作者又介绍了针鼹另一奇特之处——繁殖方式特别,寿命长。(雌兽有临时的腹部口袋、生蛋、哺乳——真是奇特)。

4.中心思想: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针鼹的外形和特长、生活习性及生长繁殖等情况,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针鼹是地球上一种珍奇稀有的动物,使读者提高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自觉性。

5.特点:①抓住特征,条理清楚,突出“珍稀”。②恰当的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③语言简洁生动。

6.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第五单元2014.上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

口语交际 《交流科技信息》

⊙构思

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渠道寻找资料、阅读资料,获取更多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关注和了解,实施科教兴国的教育思想;同时通过讨论交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过程 【教法学法】

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做好准备工作,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活动中,要求学生既要独立,又要讲究合作来搜集信息,并能大胆的发表自己(或小组)的意见或看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确定所要寻找的信息(如军事、医疗、生物、科研等领域)。2.收集资料。(查找报刊杂志、上网查询等)3.根据所获得的相关资讯,进行讨论。二.训练步骤 1.收集资料。

提前一周布置,提供课堂口头训练方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兴趣特点,按照“航天”、“建筑”、“生物”、“器物”等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分成四个大组,选出负责人、主持人,提供各项专题活动设计建议,准备交流各组资料。

学生尽可能多收集资料,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和老师的专题活动建议,自己设计安排活动方案。

2.准备相关的资料:读书卡片,影碟片、幻灯片等,并整理相应的说明材料。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说明文,了解了有关“航天”、“建筑”、“生物”、“器物”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对身边事物有了较深的了解,现在,同学们在这几个方面通过自己查询了有关的资料,对它们又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请同学们按四个大组,交流所查询的科技信息。希望各组积极参与、人人发言、资源共享。同时,运用清楚、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解说。

活动过程

(提示:各组自选记录人,代言人,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全班汇报,可选两名学生做主持人,也可由教师主持)

1.小组汇报。

各小组分别汇报“航天”、“建筑”、“生物”、“器物”等方面资料的收

第五单元2014.上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

集情况。小组派代表发言,在展示各小组所收集的资料成果时,学生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影碟等。同时,同学们也可在交流中张贴资料卡片、资料图片等。

2.讨论交流。

各小组根据对方所获得的相关资料,进行讨论。

讨论的内容为:资料的来源、资料的准确性、资料的完整性和交流时的表达能力等。

3.各小组互评,交流经验体会。评判的标准:

资料的来源是否有准确的出处。资料的是否准确可靠。资料是否完整齐全。

交流时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流畅、简洁、生动。4.教师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扩大了知识面,同时也学会了用科学的渠道查寻资料。同学们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也了解了许多新的科技信息,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五单元2014.上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

写作 《说明文写作》

第一二课时

⊙构思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查阅有关资料。课堂上通过系统复习有关说明文知识及例文评析,使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能够抓住事物的基本特点,运用一两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比较准确、清楚地介绍这一事物。写作实践后用小组互动的形式互相点评交流,取长补短,学以致用。

⊙过程 【教法学法】

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搜集、观察、写作,讨论交流,变被动为主动,切实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分组负责搜集下列文题的资料,作好观察笔记。

1.介绍一种动物。2.介绍一种植物。3.介绍一种物品(如桥、笔等)。2.用途。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已观察或查阅了有关资料,相信大家一定大有所获。今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大家的成果。

学生通过笔记、图片或VCD等形式,展示各小组的劳动成果。写作指导

复习说明文知识。

说明文是介绍、说明客观事物的文章,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剖析事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说明文一般要对事物的性质、特征、构造、成因、效能、用途等作出科学的解释。依据说明对象,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依据语言特点,说明文可分为一般说明文(简明平实)和文艺性说明文(如科学小品等)。

要写好说明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例如《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就是主要抓住其“珍奇”的特点,从生活习性、繁殖特点等方面进行说明。《苏州园林》主要抓住苏州园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为一幅画的效果的特点来说明,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怎样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呢?必须对该事物仔细观察,深入了解,而且还须通过

第五单元2014.上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

一系列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思维过程,这样才能对所写事物或事理有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才能达到“说清楚”的目的。

安排好说明顺序。

所谓说明的顺序,就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任何事物本身都有一定的条理性,而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同样也有规律可循。那么,依据事物或事理自身的内在条理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就能对说明的顺序做出合理的安排。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

空间顺序:即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里到外(或从外到里),从整体到部分等不同空间关系为写作顺序,常用来说明事物的形态、方位等,如《故宫博物院》。

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事物的演变过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是依“三千年以前的殷商→春秋战国→秦汉时代→东汉→唐→宋→近年来”的时间顺序介绍书籍的演变历史的。

逻辑顺序:各种事物、事理,以及某一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在说明中体现这种联系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常见逻辑顺序有: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特点到用途,等等。如《苏州园林》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说明的。

掌握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画图表等。要使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清楚明白,必须恰当运用说明方法,如《苏州园林》为了说明每一个角落的花草的栽种都能给人美的享受,就举了例子: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洲际导弹自述》第二自然段: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空对地等,按飞行方式可分为弹道式和巡航式,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这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为了说明针鼹的生活习性,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甚至长达28周。

说明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在一篇文章中用上一种,也可以同时用上几种。体会说明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简明,目的是向人们介绍某种事物或事理。这点跟记叙文有很大的差别,记叙文的语言讲究生动形象,着重叙事、写人或描绘环境。同时要注意不要把事物说明文写成状物散文。状物散文虽然也不排除使用说明的方法,但写作目的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抒发作者的感情,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和想像力。

第五单元2014.上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

2.例文评析。

色香味俱佳的茉莉

我最喜爱的花,不是富贵的牡丹,也不是名贵的君子兰,而是那洁白、素雅的茉莉花。

茉莉原是印尼的国花,后来传入我国,如今已成为我国人民颇为喜爱的一种花。

茉莉枝干粗壮结实,整个枝丫都向主干靠拢。它的叶子呈椭圆形,两头尖、中间胖,光泽照人。老叶是墨绿色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片叶子好像都有一个小生灵在跳动;新抽的嫩叶翠绿翠绿的,更讨人喜欢。

茉莉喜暖,喜肥,而且特别耐旱,俗有“晒不死的茉莉”的说法。我家去年养了一盆茉莉。初夏时节,我们一家到上海休假去了,临走时给它浇了一次水之后再没去过问它。连续十多天,任凭烈日炙烤,它始终顽强地生长着。当我们回来时,它仍然郁郁葱葱,叶腋间竟然还长出了如珠的新蕾„„

六、七月份是茉莉花盛开的时期。每当夜幕降临,白色的花蕾慢慢地像小伞似的张开复层的花瓣,露出楚楚的笑脸。乍一看,犹如娴静的白衣少女掩映在绿树丛中。

茉莉花的开放,给我们这个不会养花的家庭带来了无限欢乐。风一吹,花香四溢,屋里顿时会洋溢茉莉花幽雅的芳香。真可谓:“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呀!

茉莉的花朵不但可供观赏,还可以熏制成驰名中外的茉莉花茶。外出游玩或工余在家小憩时,取一些花茶泡饮,会使人觉得胸爽胃舒、心旷神怡。

茉莉花还被人们誉为“人间第一香”。我国古代妇女曾有以丝线贯茉莉花为首饰的风习。宋人杨万里有两句诗:“谁家浴罢临妆女,爱把闲花插满头。”就是写的这种情况。

我爱茉莉花色香味俱佳的品质。每当品尝芳香健胃的茉莉花茶时,沁人心肺的香气总是使我陶醉;每当听到抒情的江南民歌《茉莉花》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淡雅宜人的茉莉花。

评 析:文章先从外观突出茉莉花的特点:洁白、素雅。然后简介其种植历史。接着介绍它的诸多特点:枝干与叶的特点;用一个实例说明了茉莉“晒不死”的耐旱的特点;用“白衣少女”的比喻突出了花色的特点;两句古诗突出了幽香的特点;小憩饮茶突出了“味佳”的特点;结尾点题,突出了色香味俱佳的特点。全文条理清楚,语言流利,堪称佳作。

害虫的天敌——蜘蛛

七月的田野,金色的稻海随着微风起伏。这时候,有一群小小的虫儿正活跃

第五单元2014.上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

在这稻的海洋里。它们是谁?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知道了。它们就是蜘蛛。

我们伸出手捉一只看看,便会发现蜘蛛的身体有两个部分:头和胸为一部分,叫做头胸部;腹为一部分,叫腹部。它还有四对脚。这些脚可有趣啦,每只脚有好几节,能屈能伸。再往它的头胸部的上端看,那儿长着八只眼,别看它有八只眼,可都是单眼,视觉并不灵。因为蜘蛛的身体分节,附肢也分节,因而,人们管它叫节肢动物。那么,这怪家伙干嘛叫蜘蛛呢?我们打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便可以知道,那上面记载着:“此物设一面网,物触而诛之,知乎诛不义者,取曰‘蜘蛛’。”这,就是蜘蛛名字的来历。

蜘蛛有它独特的本领,能结网,捕害虫。在一片空旷的地方,它悬空架网,好似张开了一张天幕,专等那些“飞来将”。在漫漫的大地上,人们也能随时发现一些张在地下的小网,这些都是蜘蛛专为捕捉过往的害虫而设置的。在春天或秋天的清晨,人们在草丛边、山坡上散步,有时还能看见车轮形的蜘蛛网。蜘蛛结的网可多啦,有时它把网结在树枝上,有时把网结在屋檐房角;有的结得像漏斗,有的结成一只笼似的。它们给害虫布下了天罗地网。

还有一种蜘蛛,它不会结网,可也有它的本领。这种蜘蛛没有固定的洞穴,整天东游西转,以猎取害虫为生。一旦发现目标,便腾空而起,抓住害虫,将自己两颗带毒汁的牙齿刺入害虫的身体内,然后,把害虫身体内的东西吸光。

蜘蛛是一种吃荤不吃素的动物,它的食物非常多,无论啥样的害虫,它都捕都吃,有时甚至吃比它身体大几十倍的小鸟。有一种叫“长脚蛛”的蜘蛛,捕食量大,一天能吃稻田害虫8到12只,多则30多只。蜘蛛就是运用它这种独特的本领,从事这种有效的除害工作的。

每当早稻收割完了,田间的蜘蛛也随着少了。可是,当人们种下了晚稻以后,它们又纷纷地出来了,开始了它们新的紧张的除害工作。

评 析:这是一篇用概述的方法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文。中间还适当运用了描述的方法。作者先抓住“节肢”的特点介绍了蜘蛛的身体结构,接着描述了蜘蛛捕虫的“独特本领”,最后概述蜘蛛的生活习惯和规律,全文写得简洁明白,有条不紊,使读者对蜘蛛生理、生活的特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

学生写作:各小组成员根据已掌握的资料,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种动物、植物或物品,运用一两种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文,字数500字以上。

(五)出示评改要求,小组内互评,交流经验体会

(六)各小组推荐优秀习作,全班赏析

第五单元2014.上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

综合性学习《丰富多彩的桥——关于桥的探究学习》

⊙构思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调查、采访、上网、阅读报刊杂志等方式,多方面了解桥的知识,培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并树立为家乡、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的理想。

⊙过程 【教法学法】

教师在探究主题方面作一定的指导,然后由学生根据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主题,组成5—6人小组。每个小组讲求自主合作,通过调查、采访、上网、阅读报刊杂志等方法搜集资料,然后经过讨论,写成专题报告,再作成果展示。

【教学流程】 导语设计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就这样风趣地解释“桥”。是啊,桥就是这么简单。但是,生活中少不了桥,桥不但给人们带来很多交通上的便利,还给人们以丰富的联想与感受。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美感,“桥”有着无穷的魅力。

借助多媒体,播放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桥 1.桥的发展史:古代、近代、现代

2.桥梁的组成: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桥梁防护建筑物 3.桥梁的分类:梁式桥、拱式桥、斜拉桥、悬索桥„„

(三)活动前指导

1.确定探究主题。师生共同设计主题,最后列出以下几组。

(1)关于桥梁科学方面的问题,包括:①举例介绍桥梁建设的基本方法。②古代、近代、现代桥梁从建筑材料与建筑方法上有哪些不同?③介绍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几座桥。④怎样才能尽量减少地震对桥梁的影响?⑤搜集当地的一座桥的资料,介绍其名字的由来或建造过程,探讨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价值。

(2)关于桥梁文化方面的问题,包括:①搜集有关桥的诗文、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说说桥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②搜集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如三国故事中的当阳桥、大渡河上的铁索桥等,说说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③人们用“桥”造出很多新词,如商桥、书桥、心桥、友谊之桥等,请说说在这些词里“桥”有什么含义。

(3)关于桥梁建设的探讨,包括:①你认为你的家乡在哪里还需要建桥,建造什么样的桥②我们应该怎样建架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

第五单元2014.上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

2.明确探究方法。每组要分工合作,用调查、采访、上网、阅读报刊杂志或到建筑工地去作实地考查等方法收集资料。(教师最好能提供一些书刊名称或网站,为学生引路)

3.明确分组和选题要求。全班同学根据兴趣、特长,组成5—6人小组,每个小组任选(1)

(2)中的一组题,再加上第(3)组的其中一个小题。

4.制订探究活动计划。每组的组员怎样分工?资料怎样汇总?选择哪些调查对象?„

(教师要辅导学生尽早做好计划)

5.明确成果汇报的要求。对所搜集的资料作分析、取舍,形成观点,相互合作,共同修改,写成专题报告。专题报告的内容主要有:标题、引言、主体、结语部分。作专题发言时,选出一名同学做主讲,口述时可利用幻灯片、照片、地图、录音等工具作辅助,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其他成员要做好介绍探究过程或谈自己的感想的准备。

(四)实践活动

在此期间,教师要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作及时的指导,要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组织学生交流经验,共同商讨对策,及时扫除探究活动的障碍。

展示成果(专题报告会)

这是一个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经验和感受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活动的价值,感受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口语和写作能力;培养对资料的搜集、分析、筛选的能力等等。因此,师生都要重视这个环节。为了使报告会开展更顺利,效果更好,在学生的准备过程中,教师要给与督促和指导。报告会的基本步骤:

1.按一定的次序请各小组的全体成员到讲台上,由主讲同学向全班报告该组探究结果。

2.其他成员作补充介绍,如谈谈在本次探究活动中,自己为小组做了哪些贡献,哪些方面做得好,还有哪些不足„„

3.当观众的同学可以向作报告的小组成员提问,以答辩或讨论的形式作进一步的探讨。

4.教师为本次活动作总结,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并指明活动的意义。

(六)延伸拓展

你对桥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小测验)1.下面这些桥那座是石桥?(C)A.南京长江大桥B

郑州黄河桥C

安平桥D

卢沟桥

第五单元2014.上

新课标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设计

执教

盛孝华

连续号()

2.下面这些桥哪座是拱桥?(B)A.郑州黄河桥B

赵州桥C

洛阳桥D

济南黄河桥

3.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你知道人类在古代都建了哪些有名的桥吗?

答案: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已建有梁桥和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

4.世界上其他国家古代也建了很多石拱桥,你知道的有哪些?

答案: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如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在罗马台伯河建造

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西奥石拱桥,桥有2孔,各孔跨径为244米。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尔桥,高达52米。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

(七)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以“我最喜欢的一座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将你“最喜欢”的原因说清楚。

2.“我是桥梁设计师”活动:

有了从探究活动中得来的知识,你可能正跃跃欲试,想亲手设计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桥吧!那还等什么呢?设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先分组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汇报。

第五单元2014.上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欢迎大家......

第五单元资料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

第五单元 日积月累

1、百炼成钢:炼:锻炼。铁经过反复锤炼才成为坚韧的钢。比喻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变得非常坚强,指人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成为真正坚强的人。近义词:身经百战、千锤百炼。反义词:......

第五单元作文

爱唠叨的奶奶(第五单元作文)我的奶奶已经60多了,慈眉善目,一天到晚笑呵呵的,还对我特别好,她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奶奶。可是,奶奶也有一个“缺点”—爱唠叨。这不,一大早奶奶便开始了她......

第五单元复习

第五单元复习姓名:1)读课文,理解其意境;2)背写:古诗《峨眉山月歌》、“语文乐园(五)”中的“写一写,背一背”;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é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qiāng江水流。 夜发清溪......

下载第五单元 事物说明文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五单元 事物说明文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