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研究(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会计信息失真研究”。
我国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研究 前言: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首先介绍了这一经济现象的背景以及该篇论文的价值所在,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原因分析及其防范和治理。接着利用“三分法”把会计信息失真区分为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违规性会计信息失真和行为性会计信息失真。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和行为性会计信息失真均非恶意造成,而是由于制度和人类活动的有限性导致。而违规性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其次分析我国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动因、表现及其危害。先从主观上分析,分别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角度解析其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和信息失真的表现,意在突出不同类型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特殊原因和表现;其次,笔者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会计准则不完善、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及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的缺陷等,这些因素为会计信息失真创造了机会。对于其危害,从国家层面看,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导致国家利益受损,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造成市场经济秩序紊乱,削弱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对企业而言,虚假失真的会计信息会给公司的在重大决策上判断失误,还会给企业带来不良的商业信誉,造成市场信用危机,不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经营;对利益相关者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使利益相关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等。
最后提出其防范和治理对策: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完善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治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如董事会组织结构、董事会薪酬;监事会成员的构成、监事会的独立性;内部控制的实施等。除此之外,政府的监管和社会监管力度、会计制度的完善、行业自律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不可或缺的。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积极的参与。只有认识其危害、弄清楚其产生的真正的原因,才能有效的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能促使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摘要: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信息的基本资料,是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国内外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状况日益突出。会计信息失真己成为国际、国内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我国部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己经危害到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由之前沸沸扬扬的琼民源、银广夏造假案到日前被调查出来中航地产通过公允价值评估调节利润增加2.3亿的净利等等的一系列似乎不停息的财务舞弊案,欺骗投资者成千上万,造成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始终存在。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己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就是针对我国日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研究。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策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加大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力度;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会计制度。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企业
1、导论
会计信息是会计单位以财务报表、报告及附注等形式,向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相关组织及人员公布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信息的核心,是反应企业经营状况,预测未来收益的基础。会计信息,特别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会计单位本身的经营决策,以致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会计领域的“顽症”,并对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我国,由于会计制度还不够健全,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更是屡屡发生。2011年财政部组织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选取了资源、能源、医药等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和部分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及房地产公司共计114家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56家证券资格会计事务所(分所)的执业质量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湖南天润化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会计凭证缺失、账实不符等问题,虚构销售收入8131万元,其下属企业将货款6439万元存入员工个人存折;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未将下属57家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并少计长期股权投资2.51亿元、少扣缴个人所得税5033万元。检查还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较为薄弱,质量控制存在缺陷,未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未严格按照执业准则实施审计,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审计证据不充分,专业判断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执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逐步提高,审计执业质量也明显提升,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还十分普遍,少数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是投资者、证券管理部门、中介机构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1.1.2研究意义
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表现、根源和治理等会计学领域的难题 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危害,为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供依据,为认识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开拓一个新的思路,对于研究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性意义,这也是本文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价值所在。
2.国内外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 2.1国外研究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财务报表舞弊的动机与原因主要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方面:无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导致财务报表舞弊的主要客观原因;管理者为偷税漏税、获得上市资格或发行较高的IPO股价、避免退市风险、创造发行新股的需求、迎合证券分析师对公司盈余增长的预期、掩盖滥用资产、隐满管理上行为的目的,这些都是进行财务报表舞弊是主观动机。舞弊产生有三个因素:压力、机会以及借口。其中压力因素是指企业的所有者给管理者带来的压力,比如所有者给管理者的一些硬性指标,若是管理者没有完成这些指标,就会受到被解雇或其他的惩罚,这样管理者就产生舞弊的行为动机;机会因素指的是是指企业能够将其舞弊行为掩盖起来而不被发现并试图逃避惩罚的可能性,而内部控制存在漏洞为其舞弊的存在提供了客观的因素;借口因素,是指舞弊者为自己的舞弊行为的寻找合适的理由。(2)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和治理 预防和发现舞弊可以通过创造一个诚实、开放和具有资助特色地文化氛围的方法。强调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管理当局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信息有助于强化公司内部控制,从而有助于减少财务舞弊。
完善的会计准则有助于金融机构做出理性决策,因为只有完善的会计准则才能使会计信息尽可能的可靠和透明。加强了对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法律处罚力度。2.2国内研究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张天西(1998)从会计学自身限制角度探讨了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的自身因素,并把它细分为两点:会计确认对象的隐匿和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刘峰(2001)阐述了诱发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他认为从会计制度安排本身不允许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存在,而且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追求在极小风险的条件下获取极大商业利润的目标在客观上助长了从业者的冒险心理。黄世忠(2001)将信息失真的原因归为以下几点:第一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够完善。第二是注册会计师缺失足够的独立性。第三是造假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这些都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吴联生(2004)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之一是人类的有限性。也有其他学者从制度安排论(如刘峰)、产权论(如林钟高、潭劲松等)、会计信息结构失衡论(陈汉文、唐松华等)、会计准则论(王跃堂等)、信息不对称论(王咏梅等)等探讨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2)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和治理对策
首先,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其次,改革相关制度以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动机。第三,应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第四,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注册会计师应有的作用。最后,政府应加强监督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国家需要调整、完善法规使之适应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公正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吴联生(2004)强调加强会计教育,达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目的。并且要通过改革会计机构的人员组成、调整会计规则内部结构以及增强会计规则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来提高会计的可操作性、一致性和明晰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李慧(2005)提出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和措施,具体包括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合理的合同安排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从政府规章、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的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刘峰(2001)认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措施是规范安排会计法律制度。郑济孝(2008)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形成职业企业家组织并且建立声誉评价系统;提高处罚力度,加大违法成本;降低管理者的预期风险收益、健全会计人的管理体制;适当推行会计委派制制度以及措施;在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研究内容
导论部分从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出发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论文最后一部分进一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和对策,分析不同类型的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3.1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原则,目前对于会计信息失真有很多的分类方式。可以把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以下三类: 规则性失真:会计规则本身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违规性失真:会计规则执行者故意违背会计规则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它与会
计规则无关;
行为性失真:会计规则执行者在并没有故意违背会计规则的动机的情况下采取,是由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错误或经验不足导致会计信息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来。
4、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表现及危害分析 4.1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及表现
4.1.1企业领导人为了自己的荣誉和政治前途出具虚假会计信息
国有企业管理者职位升迁、能否获得奖金以及奖金数额均与其业绩相关。如果企业管理者完不成任务或达不到各项财务指标则要被批评、扣除奖金甚至罚款,因此,影响了个人的荣誉以及个人仕途。管理者就可能出于个人私欲而急功近利、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
4.1.2企业领导侵吞国有资产后虚设资产损失
在国有企业资产监督失控的情况下,企业领导的权利缺乏应有的制衡因素,出现挪用公款、收受回扣、贪污、设立小金库大金库等个人或集体违法行为。然后通过虚构财产损失、虚设坏账损失、加速集体折旧、隐满债权等方法来粉饰财务报表以掩饰其吞唾国有资产行为。4.1.3为偷逃税费进行会计信息造假
国家为了进行宏观调控对企业征收各种税费,如:增值税、所得税、房产税等。国家要征税,企业要偷税,征税与偷税形成巨大的反差。于是有的企业为了偷逃税费对其会计报表进行粉饰,通过调整会计利润以调节应纳税所得额,为其偷逃税费找到看起来似乎合理化的借口。4.1.4为取得贷款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资金不足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国有企业必须具备了一定的贷款条件才能从金融机构筹资。而有的国有企业自身无法达到其筹资条件,就通过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呈现出其财务状况良好、有良好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等以达到贷款条件从而进行外部筹资。
综上,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种多样,或因管理者私利,或为企业整体利益,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会计人员独立性不够等。4.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及表现
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及表现对上市公司同样适用,我们仅对其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另外,由于上市公司需要在公开市场募集资金或者避免退市,因此还存在更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4.2.1为融资而粉饰会计报表
企业的两个主要融资渠道是发行股票和银行贷款。由于政府对公司上市制定了很多指标,如入市前三年要连续盈利等。公司为了获取上市资格便虚构企业利润、资产等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也就构成了会计信息失真;为取得银行借款须具备的条件也会粉饰其财务报表,使银行在评估其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时符合借款条件。4.2.2炒作股票
上市公司的股价与各方利益相连,包括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等。于是在市场上,公司与券商联手炒作股票,在出具财务报表时,给大家呈现了“漂亮”的会计报表和分配方案。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还包括偷税漏税、配股以及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的实施等。4.3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及表现
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及表现对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同样适用,以下仅对其不同的动机进行说明。4.3.1吸引投资
许多企业便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其账面上显示出企业规模宏大、资产丰富以吸引投资。4.3.2利润分配动机
在利润分配上的自私心态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此外,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还有其他诱因,例如偷逃税费、取得贷款、获得荣誉等。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主观动因是不一样的。下面,从客观因素的视角出发分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发生的机会因素。4.4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
4.4.1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产权不清晰是我国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产权界定不明确会使部分产权置于公共领域,一些集体或个人就顺理成章的从国有企业中谋求“公共产品”。其次,产权界定不明确还会导致无法有效实施会计监督。4.4.2股权结构不合理
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严重。公司被大股东控制,小股东不能很好的实现自己的利益。大股东私欲膨胀,为了自身利益会利用资产重组或炒作股票等手段侵蚀小股东的利益。4.4.3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低效
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结构失衡、对经理的监督不到位、监事会没有发挥其监督作用、独立董事的作用难以发挥等。这些都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致使企业内部发生的重大舞弊以及因此而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4.4.4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中,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不容小觑。它会促使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编制出虚假的财务信息形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结果。4.4.5会计准则不完善
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制定的,而各方的利益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在制定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都希望制定出的准则对自己最有益。因此,为使各方接受博弃的结果,必须放宽会计准则对某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的空间,使各方利益“折中”。这种放宽制度常常为会计处理过程的操作提供了可能。4.4.6我国政府监管和中介机构监督存在一定的缺陷
我国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组织权限分散,不同部门之间协调监管时均以各个监管部门的成本和利益为出发点,导致监管的弱化和不力。4.4.7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也就是犯罪成本低,这就纵容了不法分子的目无法纪和胆大妄为。
综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很多,包括人为的主观因素和外界的客观因素。除了列举出来的,更多的因素包括聘任及考核机制的不完善、法律执行力不够、外在监督力不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社会诚信不足等等。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而虚假的会计信息的危害是极大的。4.5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削弱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基础,而经济信息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将影响国家在宏观调控上的决策。同时,失真的会计信息隐藏了许多的经济问题,国家不能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解决。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低,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造成大范围内的国家利益受损。
(2)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造成市场信用危机和资源浪费
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主要通过财务报表中各种财务指标来了解企业经营和盈利的情况。经营管理者为获得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粉饰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虚夸企业的经营业绩,从根本上危及市场经济信用机制的形成,削弱和扭曲了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的调配功能,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也削弱了市场旳公平竞争机制。
(3)引发贪污受贿、腐败导致违法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很多管理者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会计造假谋取自身利益,比如挪用公款、偷税漏税、公款消费、伪造凭证、截留利润等,这样就为贪污行贿大开方便之门,使国家财产流向某些私人的腰包,滋生和助长了贪污腐败的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文明建设。
(4)社会分配不公,造成两极分化,增添了社会不安的因素
会计信息失真涉及到资源的配置和相关利益者的分配关系,社会分配不公,造成两极分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此外,因会计信息造假引发的股市震荡,公司裁员,失业人员增加,增添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5、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治理对策 5.1从企业层面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5.1.1加强公司内部控制,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保证作用,一方面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透明度,有效健全的内控制度有利于防止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另一方面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建立有效健全的内控制度,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建立健全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5.1.2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要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内部控制低效等问题,尽快建立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控制和引导经营者的行为。可通过加强董事会建设,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强化董事会决策功能,确定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消除 “花瓶董事”,实现独立监督的作用;完善监事会制度,有效防范外部审计沦为大股东和内部人进行会计信息造假的工具。
5.2从国家层面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5.2.1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制度缺陷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所在,加强制度建设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重铸会计诚信的根本途径。目前,我们对会计造假者的惩罚力度还远远不够,致使某些人仍然敢铤而走险。因此,要加大蓄意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遏制会计造假肆意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会计造假的违法成本,促使会计信息造假者遵守法律法规。
5.2.2加大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力度
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管制政策,从而提高公司会计造假的风险成本和被发现的机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营造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切实发挥证监会过滤虚假信息的作用,税法部门的监督功能,以及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灵魂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提高本身的诚信水平,树立社会责任感,社会诚信,营造一种社会良好的诚信氛围。除此之外,成立检举揭发部门,鼓励中小投资者、社会各界人士及企业财务 人员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积极揭发检举,并对检举者进行适度的奖励,同时形成强而有效的媒体监督和舆论压力,使得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论论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会计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并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会计信息作为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一、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真实性概述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所提取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会计......
会计信息失真参考文献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6 邱谅平: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M].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8)4:12-17 王凌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摘要: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评......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乌鲁木齐辦證件http:///文章来源:新浪【摘要】 随着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财务会计工作正沿着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