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_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2:15: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如何评估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

如何评估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连续采取的宏观经 济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会连续实行?这样对中国 金融、经济带来怎样的效应?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什 么会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细微调整?先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 危机谈起。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政策

一、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政策应对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 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7月,美联储和财 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会 批准3000亿美元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 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其股票。9月,美 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 ;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由 此,国际金融危机达到白热化阶段,并席卷全球。许多企业 纷纷宣布破产,我国也不例外。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2 008年7月至2008年底,央行调整金融机构宏观调控 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 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

贷款总量。并于2008年11月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 上提出了实行 “积极的财政政策”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和。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高层分 别于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0年3月5日政 府工作报告,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先 后三次强调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 策。直到2010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 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所谓“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就是指实施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 性、有效性。)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 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我国的宏 观经济政策方有变化。我国宏观经济指标

二、2009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指标 年以来我国 1.经济增长持续回升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我 国经济增长持续回升。2.工业生产增长强劲

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2009 年工业增加值为 1346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8.3%,2010 年工业增加值为 160030 亿元,比 上年增长 12.1%。3.国内需求稳定增长,国外需求有所改善 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 30.1%,2010年这一数据为278140亿元及23.8%。2009年全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2010 年这一数据为278140亿元及18.3%。2009年全年累计进出口 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出口同比下降16%,进口同比下降11.2%,贸易顺差为1960.6亿美元,比上年减 少1020.7亿美元;2010年全年累计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出口同比上升38.7%,进

口同比上升 31.3%,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9.6亿美元。

4.物价全面回升 2009年 CPI 同比在连续下降10个月后,11月份首次转为 上涨变化,12月份上涨1.9%,全年下降0.7%;2010年 CPI 连 续上涨,全年涨幅为3.3%。5.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趋势好于预期 2009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175 元,比上 年增长 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8%。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 5153 元,比上年增长 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 增长 8.5%。2010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109 元,-3-

比上年增长 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8%;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 5919 元,增长 14.9%,扣除价格因素,实 际增长 10.9%。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2009 年城镇新增就 业较 2008 年减少 11 万人,达到 1102 万人,远超过全年新 增就业 900 万人的目标。2010 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168 万人,比上年增长 6%,为全年目标 900 万人的 130%。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

三、2009年以来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 年以来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1.扩大政府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根据凯恩斯理论,政府投资主要是通过乘数效应刺激 经济增长。扩大政府投资主要是靠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两 个方面,政府投资直接形成有效需求和购买力,一方面政 府投资以乘数级效应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另一方面通过转 移支付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他们的投资需求和 消费需求。政府投资对于当前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增 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进行 4 万亿 投资,2009 年第一季度便

开始了大规模投资计划,这些政 府投资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增长,从而刺激经济增长,为 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在这里我们只看到扩大政府投资的积极效应,实 际上政府投资有可能产生挤出效应。这是我们在现实中应

该注意的问题,此次应对金融危机,由于扩大政府投资,在一些行业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这也许是积极财政 政策的挤出效应的结果。

2.税收杠杆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个主要措施是税收杠杆。由于受 金融危机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受 到了严重的打击。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减税让利成为必然 的措施。我国自金融危机以来修改各种税法制度和实施了 结构性减税方案。据专家预测,2009 年减轻企业和居民负 担约 5000 亿元。现就我国对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分 析。(1)主体税种与经济增长一般呈现负相关关系 一般来说流转税主体税种(国内增值税、营业税和消 费税)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所以减少流转税的征 收可以促进经济增长。2009 年起我国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 消费型,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并对企业更新设备,采用新 技术有很好的刺激,据估算增值税转型将给企业节约 1500 亿到 3000 亿元税收支出。目前我国实行增值税的转型,有 效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回暖,为我国企业渡过金融危机起到 了积极作用。(2)出口退税与经济增长一般呈正相关关系。-5-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缓解纺织企业的困难,稳定出口,保障就业,我国已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并不断 扩大出口退税范围和项目,2008 年 11 月 1 日起上调 3486 如 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中国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 的 25.8%,这也是自 2004 年以来中国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涉 及税则号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这一措施提高了我国企 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减轻企业因国际市场萎缩带来的冲 击,保证了我国对外贸易不出现大的逆差。(3)所得税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企业所得税对生产要素所可能产生的两种效应中,替 代效应已逐渐起更大的作用,超过收入效应,从而总效应 表现为随着企业所得税的增加而导致产出减少。2008 年起 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内外资企业的税率,标准税率 由原来的 33%将为 25%,并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增加了更多的 优惠政策,体现了公平税负的理念;同时修改个人所得税 的费用扣除标准由原来的 1600 元,提高到 2000 元,调整 个人买卖房地产的相关税收,进一步减轻了个人税收负担,对刺激我国国内需求具有一定的作用。3.扩大国债发行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很重要一点是扩大政府投资,而又 不能增加微观主体的税负负担。而这时只能靠发行国债来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增加了国债

-6-的发行量,并且允许发行地方债券进行融资,增加地方投 资。至 2007 年末,我国国债余额占 GDP 的比重仅为 22%,低于国际公认的 45%警戒线,而美国同期为 71%,欧元区 为 67%,日本为 16%,即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国国 债负担率相对较低,以往几年我国经济保持 9%左右的增长 速度,财政收入保持 20%左右的增长速度,存在较大的发债 空间。一般来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会导致财政赤

字增加,但目前我国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在 0.5%左右,财政赤字 率多年来一直低于欧盟 3%安全警戒标准,没有超越我国综 合国力的承受范围。综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财政赤字、以往国债发行规模,通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实施积极财政 政策,可以扩大我国政府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1.利率调整效应 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调控的是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法定存 贷款利率,央行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至 2010 年 10 月多次 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流动性,保持 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通过下调利率,一方面 可有效降低企业用资成本,另一方面保证银行体系有充分 的流动性,能够给全社会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鼓励企业 进行生产经营。央行还对商业信贷规划不再加以硬约束,可以有效释放银行资金获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2.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效应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货币政策力度最大,较少使用的 政策,我国频繁使用,但其效果不大。这有可能因为我国 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较高,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的信 贷资金影响不大。

3.货币供应量调整效应 2008 年前三季度央行抑制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使商 业银行的放贷热情受到抑制,月份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9 以后,央行虽然出台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双双下调的利 好政策,但对银行和投资者的信心打击很大,造成了银行 的慎贷行为,使得 2008 年四季度贷款并未按照利率调整的 幅度相应增加。2009 年第一季度开始大规模实施 4 万亿投 资计划,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大大加强,货币供应量明显过 度增长,四个季度分别为 25.51%、28.46%、29.31%和

32.4%,全年 M2 增长率 28.52%,这正是商业银行大规模 投放信贷造成的乘数效应增强所导致的结果。2009 年第一 季度至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发挥的作用逐步增强,在增加货 币供应量层面上成功地对冲了 2007-2008 年上半年抑制经 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和金融危机对 M2 的冲击。不过货 币供应量过快增长,流动性增加过快,与当初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初衷严重背离。而 2010 年 M2 增长率为 19.73%,这一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货币流动性。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受到冲击,导致了 上证指数从 2007 年 10 月份的 6124 点暴跌至 1638 点,2009 年上证指数持续反弹,一直在 3000 点左右徘徊,6 个月累 计涨幅超过 70%。房地产市场在 2009 年起出现一轮井喷行 情,市场成交量节节攀升,房价也开始止跌回升。这有可 能是 2009 年,货币供应量短期内急剧增长,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大量信贷资金为了快速获取利润,进入了股市和楼市 等虚拟经济体,而没有很好地进入实体经济,使实体经济恢 复缓慢。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推高了资产价格,形成了在 未来半年内中国资产价格单边上涨预期,这对短期国际资 本构成了极大的吸引力,引发外汇储备持续大量增长。这样 一来,外汇占款的增长直接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进 而导致流动性剧增,给宏观调控带来巨大压力。货币供给 增加引起了资产价格上升风险和通胀预期,实体经济恢复 不确定因素增加。

四、主要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实施的积极财政政 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 面,率先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为我国快速平稳的渡 过此次金融危机起到积极作用。我国也为世界应对国际金 融危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中国连续实行积极的财

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 展客观实际,保证了中国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劲冲击。

应对金融危机的中国财政政策评析(优秀)

应对金融危机的中国财政政策评析【摘要】在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基本走势的基础上,就我国政府应对经济下滑实施的一系列财政政策进行政策回顾及实践效应分析。【关键词......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解读

2012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解读(上)2011年12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闭幕会议强调明年我国宏观调控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核心手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关键透......

中国应对国际收支平衡采取的财政政策

中国应对国际收支平衡采取的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和和其他管制措施:2008年: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环境下,采取了如下措施,运用税收手段强化对服务贸易外汇资金流出入的真实性审核。......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

浅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浅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工具,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严峻的考验和......

下载如何评估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评估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