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办理离婚案件业务操作指引讨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律师办理离婚案件”。
(文件为他人起草,颜色体是我注释的,仅为讨论稿,也欢迎提出意见,其他诉讼程序所需
资料、范本等都可交流)
律师办理离婚案件业务操作指引讨论稿
一、律师提供法律咨询
1、接待: 注重三点:
1.1若咨询收费,律师应在客户来访前告之收费依据和标准
1.2律师在接待咨询开始前,应先就咨询收费问题再与客户确认。(不是势力而是保护自己权利)
1.3真诚、亲切。
2、倾听当事人陈述,应引导当事人围绕以下几点陈述:
2.1当事人双方相识及恋爱的过程以及婚姻关系缔结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判断是合法婚姻还是同居,自由恋爱还是介绍的,结婚几年了等
2.2当事人双方婚后感情变化过程以及具体事例,目前双方婚姻生活状况、是否分居等。
产生感情破裂的原因是什么。
2.3当事人生育子女的时间、子女的抚育过程等。
2.4共同财产及债务。房子、车、股票、基金债权债务等,注意那些是婚前个人财产。
2.5离婚问题有无协商意见。是否协商过,双方对协商的态度 当事人的主要目的,要不要孩子,财产等。
二、案件受理、收费:
收费标准及办理过程中的费用、发票等 律师代理离婚案件应办理委托手续:
1、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署签订委托代理合同。
2、由当事人签署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
3、律师事务所同时出具公函,呈送受理案件的法院。
使用情况(可以向委托人出具案件办理花费表),在结案之前向委托人结清。
三、案件准备阶段:
1、了解和熟悉案情。
2、收集原、被告主体身份材料。2.1身份证复印件;
2.2户口本复印件;如果家庭暴力不能取得原件可以去相关部门申请复印 2.3结婚证复印件;
2.4子女的出生证或户口本复印件。如果没有可以向相关部门去去取证,民政局、公安局等
3、收集相关证据。各种产权证明,证人证言,发票收据等。3.1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
离婚案件中,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相对其他方面证据而言是比较难收集的,尤其是涉及婚外情、第三者等一方存在过错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2条规定的情形。如果不具备以上几种情形,第一次起诉法院判离的希望就不大。离婚案件中,有关重婚、同居、婚外情等情感过错的证据最难收集。一般存在这种情形的当事人都比较隐蔽,轻易不会暴露自己,许多受害方当事人无奈地放弃了取证。
偷录录音要注意场合、时间、录音的连续性并准备录音文本;
家庭暴力最好110报警,去医院的就诊证明,或者现场血迹照片等资料以便取证;如果施行的是软暴力等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留下单据,记录。
3.2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据
3.21当事人双方婚前财产拥有情况。列详细清单。3.22双方有无财产约定。婚前财产公证。
3.23房产情况。律师调查取证,去房产部门调查该房屋的产权档案,相关资料由房产部门盖章确认。需要什么材料,如果已经立案要拿立案通知书等。注意房子是否还在还贷,是什么性质,商品房还是公房等。
3.24存款情况。如果当事人知道存款在哪个银行,但不知道帐号及数额,可以申请法院去调查。
3.25股票情况。查询一方当事人在婚姻存续期间购买股票、基金方面的证据,也需要申请法院调取。
3.26家具电器情况。律师可以不必细问家具电器情况,只需了解家具电器 2的大约市值,除非有特别贵重的相关财物。
3.27贵重金属、物品情况。律师可以了解双方持有贵重金属、基金、贵重古玩字画及其它有较大价值的动产财物的情况。
3.28车辆拥有情况。律师调查取证,去车管所。车牌照,提前打电话询问查询需要什么手续。
3.29公司、企业股权拥有情况。法院确认股权比例一般以工商登记为准。所以,事先必须进行工商查询,将查询结果打印并加盖工商局印章。
3.30其它共同财产拥有情况。比如保险权益。
4、分析案情,制订代理策略。
四、案件诉前调解阶段:
律师代理离婚案件,应在办案过程中贯穿调解原则。应建议委托人在诉前进行调解。律师代理离婚案件进行诉前调解,应与委托人制订调解方案和调解进度计划。
五、立案
1、立案的材料 离婚起诉材料包括: 1.1离婚起诉状一式两份; 1.2证据清单:
1.21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及复印件; 1.22夫妻共同财产;列清单 1.23一方个人财产;说明
1.24子女基本情况;根据年龄2岁以下,10岁以上未成年应征求孩子意见。1.25夫妻共同债权、共同债务;证明,合同书,债务人债务人债权人等证人及材料。
2、立案后相关工作注意事项:
2.1律师立案后,应将代缴的诉讼费单据原件交委托人保管,同时留好复印件。若原件需要代为保管,应保存好原件。注意原件不能自己保管。
2.2律师立案后,留好联系方式,方便与法官沟通。
2.3律师立案后,应注意应诉通知书上载明的案件受理通知书、举证通知书 3
等相关法律文书,以上法律文书,应向委托人转交,留复印件存档。
六、开庭
1、开庭前的准备
1.1律师在收到开庭通知后,应立即通知当事人。
1.2在开庭前一天,与当事人确认携带身份证明和证据原件。确认材料齐全 1.3开庭之前,应与委托人讲述开庭的程序、委托人应注意的问题、法院、对方当事人可能的发问。
1.4应制订好共同财产清单、婚前个人财产清单等表格。
1.5再次检查卷宗材料是否完整、有否遗漏,各种文件是否复印齐备。1.6证据是否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人是否已妥善安排。1.7律师注意携带执业证。
1.8若有委托人亲友旁听,应提示携带身份证明,并提前告之旁听规则,并提醒委托人及其亲友庭审时保持理智,避免由于双方亲友参加庭审酿成纠纷。
2、一审开庭审理
2.1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2.2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2.3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2.4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2.5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2.6宣判: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服不服裁判,如不上诉只能等到6个月后起诉,应提前告知风险。
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3.律师开庭注意事项:
3.1律师举证时,应按法官指导,向法院逐项举证,并说明证据名称、证实内容。
3.2律师质证时,应从证据真实性、合法性、与本案关联性等方面质证。3.3律师进行法庭辩论,应围绕庭审争议焦点,发表辩论意见。
3.4律师在倾听对方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发表辩论意见时,应认真仔细,并做记录。
4.二审庭审
4.1律师代理第二审案件,具体业务程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尽量依照第一审办案程序进行。
4.2律师代理第二审案件,除仔细查阅委托人交付的资料外,应与二审法院联系,及时阅卷,全部复印相关证据材料及庭审笔录,以了解案情。
4.3律师代理二审案件,应注意有无新证据提交,并注意新证据提交的期限。4.4律师在二审开庭之前,应仔细审阅一审判决书“本案查明”的事实部分。若有异议,应作相应标记或另外注明。
4.5开庭结束后,律师应该在三日之内提交代理词。
4.6二审判决书如果先由律师代签后,律师应立即转交委托人,并让委托人签收法律文书转交单并保存好快递凭证。
七、庭审完后的工作
1、案件结束后,律师应及时与当事人进行资金清算,移交相关证据材料原件。
2、案件结束后,律师可视委托人的意见,以及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接受与对方当事人进行诉外协商的代理委托,并办理相关委托手续。
3、案件结束后,律师应注意保留委托人联系信息,对于法院没有判决离婚的原告委托人,律师可在判决书生效六个月后,提醒委托人可再次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附:处理离婚纠纷的主要法律依据:
1、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3、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
3.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3.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3.3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意见》、3.4《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3.5《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4、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章如《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5、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的有关规定
6、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
地方法院会有“关于离婚案件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注意查询。
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业务操作指引1总则 为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2008年12月27日市律协业务研究与职业培训委员会讨论通过)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律师办理行政诉讼业务及行政非诉执行业务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
〖公司治理〗律师办理商业秘密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一)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制定目的】为保护商业秘密,提高律师从事商业秘密法律服务的业务质量和业务水平,明确具体操作规范,中......
广东省律师办理专利法律业务操作指引(2005年试行版-广东)目录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专利非诉讼法律业务 第三章 专利民事诉讼法律业务 第四章 与行政机关有关的专利法律业务 第一......
律师办理继承法律业务操作指引第一章总 则第1条 为了指导上海律师从事继承法律服务业务,规范律师办理继承案件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