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空间概念 突破教学难点_集合与函数概念重难点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2:11: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建立空间概念 突破教学难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集合与函数概念重难点”。

建立空间概念

突破教学难点

-------《地球和地球仪》教法设想 甘肃省清水县白沙农中

闫建文

在初中一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课标解读中,课标要求:①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②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具体标准:①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②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③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在教学中,“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在地理仪上认识经纬网”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突破这两个难点呢?说一说我的做法。

一、教学方法设想

1、应用启发式教学活动和体验式教学。初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探究,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缺乏的是对探究结果的概括和表达。所以要想使学生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建立地球球体的空间概念。只有通过观察地球仪,通过启发式教学活动和体验式教学来完成。

2、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体现新课程改革中“以活动为主线”、“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尽可能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学生通过小组间同学的合作,建立空间概念,完成平面到球体之间的转化,归纳概括出知识网络。展示小组的作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能力、语言或文字或图像的表达能力。

3、应用地球仪、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配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应充分应用地球仪、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配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各知识点的突破和空间概念的建立

1、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学生早已熟悉,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了 4 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 →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十分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四个过程。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海边看船”和“月食现象”,让学生站在古人的角度,实验、观察和思考大地的形状;并引导学生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教学中可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与地球平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同时,为了更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教师可引入:“光年”光年。

2、关于地球仪

既然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的长度多 21 千米,这个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教学中可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注意作业内容要明确、清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的“身子”形状如何?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教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教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板书灌给学生。

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以后讲经线和纬线、经度的划分打基础。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哪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地轴、两极的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3、关于经纬线

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初中学生的头脑中很难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所以教材一开始首先给了一幅“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的图。让学生明确地球仪的组成和用来确定位置的经线、纬线和经纬网。并给了一组阅读材料: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和赤道纪念碑。关于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的分布规律,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以及一些重要的经纬线,教材是通过一组活动来完成。学生活动时要围绕观察地球仪展开,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可用讲述法、小组讨论法和问题解决式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线叫经纬线,它们是认识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方式,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就是经纬网。对于经线、纬线知识,重点在于了解经纬线的特征及其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4—6人一组,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征,15---20分钟之后进行小组汇报讲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同学观察经线和纬线,对照课本介绍,汇报时自己小组制定介绍经线与纬线的方法。学生充分活动、观察、介绍之后,教师对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与肯定和补充,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组讲解方法的优劣,介绍对比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确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引导归纳、对比总结、列出表格。归纳时重点强调:纬线是不等长的圆,经线是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它们是经纬度划分和半球划分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纬线的概念,可以配合动画演示。①用立体图展示纬度的概念、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学生观察,总结规律;②用立体图展示经度的概念和划分,展示本初子午线与1800线的位置与特征(东西经1800线是一条线,1800与00经线两侧东西经度不同),同时展示将东西半球划分。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认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层次教学。

4、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材通过 2001年 3月 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和台风“桑美”两个报道,引出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教师应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虚拟的实际应用问题等,指导学生利用地球仪,确定地球表面任意地点的位置。同时安排课本第 8页的活动内容。

对于经纬网确定某一点位置,由于平面坐标和球面坐标学生没有学过,不可能用坐标来讲,只需用怎样确定班内某一位同学座位的方法来类比就可以了。

我认为上述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突破教学难点,还可以避免某些所谓“优质课”的做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行们不妨一试。

《詹天佑》教学难点突破

《詹天佑》教学难点突破《詹天佑》这篇课文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例。课文内容丰富。叙事较为简炼,虽文章开篇点题,中心思想一读便知,但由于文中所写的事件距今天已将......

初中生物教学难点突破

初中生物教学难点突破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能力不能够理解某个知识点时,该知识点就是该学生学习的难点,几乎每个章节都会有难点出现。因为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

数学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数学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011-12-01 15:09:58|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等。如何在数学教......

初中生物教学如何突破难点

初中生物教学如何突破难点难点多为教科书中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以及过于复杂的知识点,因而突破难点必须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明。 关键词 转化 抽象 具体当某个学生的能力不......

《五笔字型》教学难点的突破

《五笔字型》教学难点的突破信息系摘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分析学生学习五笔字型的三个难点——盲打、熟记字根、汉字拆分,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难点的突破。分别......

下载建立空间概念 突破教学难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空间概念 突破教学难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