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文小城镇建设”。
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大工程,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我认为,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领导,就必须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具有正确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20年来,农村建制镇的数量扩大了近8倍,发展到了19060多个。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因此,加快农村小
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显而易见,没有农村城市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既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推动力量。
(二)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通过小城镇的发展,使目前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积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同时,农村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发展小城镇可以加强对资源利用的规划管理,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有利于转变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我国目前不仅有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而且数量每年还在增加。理论研究及客观实践
已经证明依靠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而乡镇企业由于正在发生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可以促进乡镇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
(四)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也是多方面的。应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分配结构、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这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
二、小城镇建设要分清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
目标决定方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产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明确,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就缺少最基本的保证。
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有阶段性与根本性之分,二者绝对不能混淆,这必须有清醒和明确的认识。所谓目标的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基础条件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小城镇各有不同的建设与发展目标。比如,有的是完成旧镇改造任务,有的是搞好“几通一平”,有的是建设安居工程,还有的是抓好基础建设、解决绿
化环卫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小城镇建设阶段性的目标。这种阶段性的目标体现的是个性、特性与差异性,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比较容易明确和做到的事情。
目前,最重要的是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这是现在的薄弱环节。所谓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就是不管哪个小城镇,不管在什么时期,也不管处于什么建设阶段,都要把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这种根本性目标体现的是共性和普遍性。因为世界上公认的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城市化,主要是看这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果居住在城镇(即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0%,就算基本实现了城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小城镇“要适应经济发展较快的要求,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所以说,小城镇建设的目的不是做“花瓶”、搞摆设,根本目的是集中人口居住,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到这里安家落户,其他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
从我国许多地方的实际情况看,现在有一些领导特别是不少小城镇的领导对此并不明确,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三个通病:重引进工商企业,轻吸纳居民;重工业区开发,轻生活区建设;重经济效益,轻镇区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向相关领导特别是小城镇的领导进行宣传教育,使之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各级领导所制定的一切政策,所采取的一切工作措施,都
要围绕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这一目标服务。同时,各级领导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部署、检查与考核,都应当以人口集中这一根本目标为中心。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明确了,这项工作就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健康发展。
三、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小城镇建设,在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同时,还要因地制宜,考虑这一地区的历史底蕴、民族文化,突出地方特色。目前许多地方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已经做出了比较深入的探索,而且还做得比较有特色。就贵州来说,目前的黔北民居,就是非常成功的典范,各地也纷纷前往参观取经。当然,借鉴成功经验,这是必须的,但也不能照搬照套,否则就失去了小城镇建设的了特色和灵魂。就个人所见,有两个问题是必须要注意的:
一是注意发掘和保护历史文化。小城镇建设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带动经济发展,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作为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在考虑地理、交通、气候等环境影响的同时,还需要充分保护和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一个城市的核心,就是文化。没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是没有吸引力的。小城镇建设,也不能忽视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发挥。一些地方搞小城镇建设,轰隆隆的推土机一扫而过,原来的那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全部深埋在地下,哗啦啦的一片高楼拔地而起,看似华丽,实则生硬冰冷,没有特色,就像一个人一样,没有特点,没有性格,就不会给人留下印象。如此的小城镇建设,不是进步,而是倒退。
二是要充分体现当地民族特色。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素来以多彩贵州著称,贵州的小城镇建设,就必须体现出贵州多彩的一面。小城镇建设就要充分考虑该地民族特色,给予充分的打造和发挥,构建一个独具特色的温馨小镇。而不是照搬照套,一律的高楼,横竖交叉的笔直的大街,让人一看就觉得没有新意。比如说西江苗寨,之所以闻名遐迩,就是因为特特别,与众不同,充分体现了苗族同胞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小城镇建设,就要充分展现独具特色的地方,为今后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资源。
总之,小城镇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因素,要科学规划,周密部署,争取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和谐发展。
学号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瓯海分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论文(作业)题目浅谈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姓 名专 业 农村行政管理 浅谈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摘要:分......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题目:关于小城镇建设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课程名称:《小城镇建设》 完稿日期:年 月 关于小城镇建设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
小城镇建设论文张普国学号:0962004452101 完成日期:2011-1-2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湾乡白崖村目前,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
论加快定西市小城镇建设步伐[内容摘要]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与对策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强化镇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省小城镇类型多样,发展水平层次不......
发展新城镇 促进新农村建设内容摘要: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