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文化与评价理念(李炳亭)_李炳亭高效课堂操作的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5 18:37: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高效课堂的文化与评价理念(李炳亭)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李炳亭高效课堂操作的”。

高效课堂的文化与评价理念

李炳亭

高效课堂评价系统叫“以学评教”系统

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排队、控制和打压,而是为了改进、完善、激励和提升。

如果高效课堂是“汽车”,那以学评教系统就相当于“高速公路”。没有高速公路,仍然显现不出“汽车”较之传统课堂那架“旧马车”的优势。

高效课堂之所以把相信学生当做教师的师德,是基于教育必须体现在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情感、课堂幸福指数、学习收获、成长轨迹等作为判断课堂价值的依据。

尤其是课堂幸福指数,它要考量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存在状态,按照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能力、关注永续发展,从关注个别人的发展到满足团队的发展需求,从关注达标率到关注情绪、情感和精神,从要求承受到关注但当,从教导式管理模式到关注自主成长模式。

任何有意义的成长都必须基于自主,基于信任、尊重和发挥。承认价值和发挥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价值感,高效课堂依托“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个灵魂建构评价体系。

当然相信学生是把学习交付学生的前提,敢于交付。不仅交付“学权”,还要交付“评价”,即以学评教。经验告诉我们,课改成在教师,败在校长,校长在课改中的责任什么时候都应该比教师的更大,而不应该一味把不改的责任加于教师,不明确这个职责,课改很难推进下去。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头羊,就应该发挥出领军的“羊群效应”,否则校长就会成为课改最致命的“短板”。

以学评教首先要求校长要深入课堂、以身作则、揪住课改、建构评价。评价的核心是明辨是非,统一“好课”的标准。高效课堂这样评价: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的课才是好课。这当然是仅指实然目标,加上应然目标,这样说就较为完整,“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课才是好课”,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德国教育家狄斯多维认为,一个教师教会了学生知识他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教会学生发现知识,他才是好教师,叶圣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威廉·亚瑟·伍德认为:平庸的教师讲述,好的教师解释,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

陶行知先生把世上的先生分为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结果把学生变成书架子、纸篓子。第二种,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但学生仍是被动状态。第三种是把教和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他认为,第一种最糟糕,第二种不好,第三种最正确。

什么教学的前提都应该是“目中有人”。那么,重视学则必须首先重视对儿童的研究,离开了对“学生”的研究,“学”则成为无稽之谈。

陈鹤琴认为,儿童心理有七个特点:1.小孩子是好游戏的;2.小孩子是好模仿的;3.小孩子是好奇的;4.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5.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6.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7.小孩子是喜欢被称赞的。魏书生认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有的学生获得较多的机会,掌握了方法,便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也有的学生遇到包办代替过多的教师,被剥夺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当然弱。陶行知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小孩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你比小孩还要小”。生本教育的郭思乐先生也说,“人之初,性本学”。

从诸多的论断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学生不是承装知识的容器;2,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的;3,学生需要教师的尊重;4,每个学生都有潜能。

评价必须从“学生”和“学”入手,如果不从“学”的角度去评价课堂、影响和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转变,那课堂只能脱变为某些教师的“秀场”,一味展演自己“课堂艺术”的行为,属于典型的越俎代庖。评价是武器,不建立评价,又如何推进课改,因而要坚持“评价先行”。

教师不可以占用课堂时间肆意表演,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底线。“鸠占鹊巢”这个词似乎很贬义,但时下的确有人就这样一直霸占着课堂,学生哪里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主角?是发展的主体?我们一直在讲“主体与主导”,课改真正的观念其实就包含在这对关系之中,而课改的最大难点也恰恰纠结在这对关系中。研究保证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教师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的制约,正是建立课堂评价系统的目的所在。

课堂还用争论教师该不该讲吗?也许很多人会这样“建议”,教师“必要”的讲授是不可去的,离开了讲,还能称为教学吗?我当然接受这样的观点,问题是,教师的讲什么时候才是“必要”的,谁能说清讲与不该讲的界线在哪里?如果我主张这个问题该讲而你恰恰认为不该讲,发生这样的争论怎么办,听谁的?或者王老师水平高该讲,而李老师刚毕业没经验不该讲?王老师和李老师的水平高低如何界定? 别空耗精力一味扯皮了,讲和不讲都要有理由。你是否承认传统课堂讲得过多了,乃至于满堂灌、满堂讲,而学生只是讲的附属,是知识的容器,要不怎么会有人总结说传统课堂其实也就六个字,“教师讲、学生记”,而考试成绩从哪里来的,死记硬背加题海战术,无他!

有人或许会问,不让讲了学不会怎么办?当然,这种情况实属正常,但学不会依然不是不把学习还给学生的正当理由。好比小孩子走路跌倒,教师在遇到学生遭遇到学习困难时,当然需要适时“点拨”,但点拨不是讲授,不是一个箭步冲上去把孩子从地上抱起来。如果教师一等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就名正言顺地开讲,那学习能力恐怕需要很难生成。今天,任何人都应该明白,一个以“教”为主体的课堂,实质上就压根儿就没真正完成新课改关于教、学、评方式的转变,仍处于“旧课堂”窠臼里,因此教师要“以模代讲”。评价课堂首先应该抑制讲,尽可能要求教师按照模式上课,无论教师专业化水平高低,都必须遵守课堂“规定”,以维护“标准”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好比桑塔纳和宝马,一旦上路敬请遵守交规。

高效课堂围绕评价这样具体建构,好课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果、探究深度”,而三个度的重要分值取决于“课堂氛围”、“参与度”与“达标率”。具体到一节课,要注重“三效”,即效率、效益、效能,也就是说看投入、看产出、看能力增长了多少。

高效课堂的评价系统重在有章可循。它分为课堂督察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反馈会议制度、树优促差制度、奖励晋级制度、管理评价制度等等,当然评价并非越系统越好,相反,我们主张评价要删繁就简,力争人人能评价,要注意“少与多”、“点和面”、“简与繁”、“粗与精”的关系。

高效课堂的评价系统重在督导。比如领导干部要能上出“指导课”,中层或者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一般教师要上出“过关课”,力争人人达标、个个过关。其实支撑学校内涵发展的恰是课堂,因为“学校的产品是课堂”,具体一节课的评价如何,一般情况下是先有学生当堂打分,然后结合“验评组”评分,两项相加得出评价。

高效课堂的评价重在明确责任。比如我们要求领导要全部下放班级搞承包责任制,每个班级课改的第一责任人,都是领导。我们一般要求课堂问题不过夜,每天至少有一把手校长召集一次“调度会”,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拿出限期整改措施。问题不过夜即“即时性”,而课堂评价一旦出了结果,马上“公示”暴露,当然前提是客观“公正”。高效课堂的评价重在反思。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高效课堂又叫反思教学。教师要根据课堂出现的问题,虚心接受并及时改进,教师的成长在课堂,因此上课就是进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师首先是学生,兵教兵,兵教官,兵强兵,兵强官,教学共进,师生相长。高效

高效课堂的评价以团队评价为主、个体评价为辅。尤其是注重研究发挥年级组、学科组、班主任三大组织的作用。

评价同样有个“六字真言”:即时、公开、公正。

三、关于高效课堂系统,其实我们已经介绍得够多了,围绕“两惟”建构和解构新课堂,努力实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听李炳亭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听李炳亭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李月萍4月26日,著名课改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名校共同体秘书长、《中国教师报》首席记者李炳亭先生,在教育局组织下,来到......

李炳亭高效课堂启动仪式心得体会

李炳亭高效课堂启动仪式心得体会杜素萍2011年4月26日,《中国教育报》采编部主任、中国课改名校共同体秘书长、中国课改区域共同体秘书长李炳亭老师带领《中国教育报》相关人......

听李炳亭高效课堂讲座心得体会

听李炳亭高效课堂讲座心得体会4月10日中国教师报李炳亭主任莅临兴隆剧场为我们做有关高效课堂的讲座,李炳亭主任用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具体实例和浅显易懂的诸多比......

李炳亭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关于学习李炳亭专家的高效课堂2012年2月看了由中国教师报李炳亭主任莅临定西市人民礼堂为我们做有关高效课堂的讲座专题片后,让我形象生动了解......

郭秀梅听李炳亭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

听李炳亭高效课堂心得体会3月14日,著名课改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名校共同体秘书长、《中国教师报》首席记者李炳亭先生,在教育局组织下,来到我校指......

下载高效课堂的文化与评价理念(李炳亭)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效课堂的文化与评价理念(李炳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