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_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1:42: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以上海世博会为例

摘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既是一次国际文化盛会,也是一次美食盛宴,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内容、烹调方法以及方式等方面。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融合,相互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的趋势。本文主要以通过上海世博会这一美食盛会为契机,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进而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饮食文化;差异;文化融合On the Diffe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 Culture Based

on Expo Shanghai China Abstract: 2010 world expo in Shanghai is an international culture festival, and is also a gourmet feast, which provides a rare opportunity and platform for the diet 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I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od concepts, contents, cooking method and mode.Along with the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 culture is in constant fusion between each other, and form the advantage complementary trend.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through the Shanghai world expo.Key Words: the Shanghai world expo;diet culture;differences;culture fusion 目录:

一、上海世博会饮食情况——————————

三、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融合发展——————— 观念,饮食意识和思维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中国饮食学习了西方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吸收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合理成分,开始注重营养和科学搭配。西方人也开始喜欢中国菜,开始追求味道和意境,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的境界发展。○

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风靡世界。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而西方一些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饮食方面深受其他国家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饮食文化。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饮食内容、烹调和饮食方式等方面。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西方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西方人吃的是营养。西方人认为,饮食仅是生存的手段,用以果腹充饥而已,只不过它采用了一种更科学、规范和合理的方式。这种科学化理性化的饮食观念,是值得中餐借鉴的。○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而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成分,多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简单地说,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

讲求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如福建名菜“佛跳墙”,里面有鸡肉、鸭肉、猪蹄筋、鲍鱼、海参、猪肚、鱼翅等多种主料,还有数种副料。这样调制出来的成品,个性全被埋没,而整体却光彩熠熠,这与中国人贬抑个性、讲平均、重中和的中庸之道是相通的。

中国饮食过分强调味感,以及用餐的精神享受,忽视营养分析和营养的合理搭配,有其片面性。而西方饮食注重科学分析与营养,虽有其机械性,但从根本

上来说,它对维护人体的健康发展是积极的。因此,中餐在其发展中,应汲取西餐的“科学”观念,取长补短,使之更为完善。

(二)、饮食内容的差异

西方人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都从动物身上取料炼而制。比较注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

由于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又加之人口压力以及其它多种原因的存在,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通常多食“素菜”,年节里才加进荤菜。这一饮食习惯又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认为,动物是“生灵”,而生灵是不可以杀死的,更不能食用。加之道教亦忌食鱼肉等荤腥,从而在中国大开素食之风,同时也推动了蔬菜类植物的栽培与烹调制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豆类制品技术的发展。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观念的普及,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正在加大肉类和奶类食品的比重。同样,在西方人的饮食结构里,蔬菜类也明显在增加,中西方饮食结构已趋向融合。中西方在饮食内容上的差异还表现在西方人喜爱冷食、凉菜,从冷菜拼盘、色拉到冷饮,餐桌上少不了冷菜。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仅西红柿、黄瓜、生菜生吃,就是洋白菜、洋葱、绿菜花、西兰花等也都生吃。而中国人喜欢热食,除正菜前的小碟是冷菜外,主莱都是热的。在中国人看来,热菜凉了,就少了许多味,趁热吃才能吃出菜的味来,俗话说“一热三鲜”就是这个意思。○

(三)、烹调的差异

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它以极强烈的趣味性,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吸引着以饮食为人生之至乐的中国人。烹调之于中国,简直与音乐、舞蹈、诗歌、绘画一样,拥有提高人生境界的伟大意义。中国烹饪方法奇多:溜、焖、烧、汆、蒸、炸、酥、烩、扒、炖、爆、炒、砂锅、拔丝等无所不有,做出的菜肴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中餐工艺的变化较为复杂,很多菜点都费工费时,点缀过多,进盘的很多不能食用,不但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效果未必好。中国厨行有句话:“厨

师三分艺,用料七分功”强调厨师个人对原料的选择、分档使用的重要性,也就是原料的标准对菜肴的出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西方人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肴制作规范化,因而厨师的工作就成为一种极其单调的机械性工作。再者,西方人进食的目的首在摄取营养,只要营养够标准,其他尽可宽容,因而今日土豆牛排,明日牛排土豆,厨师在食客一无苛求极其宽容的态度下,每日重复着机械性的工作,当然无趣味可言。西方的烹饪方法不像中国那样复杂多变,西餐的装盘立体感强,可食性强,所有进盘的食品绝大多数都能食用,点缀品就是主菜的配菜。西餐的原料多选择新鲜、无污染、天然、操作工艺自然的,尽量发挥其本味,干货原料用的不是太多,牛奶在西餐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供应商已根据原料的特点,使其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厨师不再是单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和确定使用那种原料。

(四)、饮食方式的差异

饮食方式,中西方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中国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正式宴席,都是聚餐围坐,共享一席,人们相互敬酒、劝菜,要借此体现出人们之间的相互尊敬、礼让的美德以及和睦、团圆的气氛。特别是在各种年节里,更是借饮食而合欢。这种会食方式,是中国饮食文化上的一个重要传统。中国人进食的过程中无须他人事先进行食物的分配,而是各取所需,食客的进食量或者说是每个人所消耗的食物的量占总食物量的比例是不确定的。西方人习惯于分而食之,有专人先行分配食物,是一人一份的定量供应。在西方宴会上,虽也围坐,但各人的食物是单盘独碟的。不必固定座位,可以自由走动,不仅可以充分满足个人对食物的喜好,还便于社交,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与信息的交流,而不必在餐桌上将所有的活动公之于众。这种用餐方式充分体现了西方人对人性、对自我的尊重,强调了个人的独立和自主。

此外,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用餐器具的不同。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辅之以匙,以及各种形状的杯、盘、碗、碟。中国烹饪讲究餐具的造型、大小、色彩与菜品的协调,讲究“美器”。精美的食物要有精美的器具搭配,并且要注意搭配和谐,菜肴与器皿在色彩纹饰、在形态上、在空间上都要讲求和谐相配,把饮食当作艺术活动来对待,不仅要一饱口福,还要从中得到一种美的艺

术享受。西方人多用金属刀叉,以及各种杯、盘、盅、碟。但西餐在装盘配器上不像中国人这样强调艺术美,其餐具的种类、菜肴的造型,都较为单调。简言之,西方人重在食物的内容,而中国人则强调菜肴的形式和从中获得的感受。

三、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融合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光芒。在西方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餐馆,那也是很多西方人经常光顾的地方,像唐人街。尽管中国的餐饮形式多样化,美味让人留恋忘返,但传递的文化价值却一直难有突破,与美国餐饮的快速便捷,法国大餐的浪漫高雅相比,中国餐饮的定位很模糊。自改革开放以来,西餐特别是洋快餐,席卷了中国餐饮市场,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异地美食,全国诸多

地方都开设了西餐厅,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招牌随处可见。随着营养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也更加注重科学搭配,合理地摄入热量。这一切都说明中国人的饮食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更加趋向理性,特别是年轻人的饮食越来越西方化。而在西方饮食中,蔬菜类的比重也明显加大,西方人越来越欣赏中国的饮食,越来越重视体验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西方饮食文化应该增强交流,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先进的科学的餐饮文化体系。中西饮食文化将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补。加强中西方饮食文化相互配合,提高膳食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中西饮食文化将出现融合共存的发展势头。中国饮食应汲取西方饮食的科学观念,应该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使之更为完善。西餐也应该向中餐色、香、味、意、形的境界发展,中西饮食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将会出现一种更美味、更快捷、更营养、更科学的新生饮食文化。

总之,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性和多元化正是不同民族创造性的体现。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饮食观念、饮食内容、烹调、饮食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西饮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各有所长。西方主张个自由,平等意识较强,而中国主张团结协作。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西方的饮食文化正向着融合的趋势发展,中西方饮食文化将不断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补。中国应该充分吸收西方饮食的优点,取长补短,实现中

国饮食的大发展,符合现在人们的健康、营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郁青青,从饮食文化差异分析奥运菜单的翻译方法[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2、滕延江,王 勇. 民族文化心理与饮食习俗的跨文化对比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5(2)

3、傅 强,王 辉. 浅谈在2008 年奥运会市场中的中西方饮食文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3)

4、孔常润.热点探索《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从饮食文化来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系别: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既是一次国际文化盛会,也是一次美食盛宴,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中......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23456因789101112*********334......

从莲花落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大年三十》看中西文化差异有人说,中国文化就是保守、传统的代名词,而西方文化就是奔放、现代的化身。因而不少人便把中国文化归结为落后文化,西方文化则为先进文化。其实不......

从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2011届会计与审计(4)班 谢宇晴 学号:2011030271024摘要:文化包括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餐饮文化就是我们每个人接触这种不同的切入点之一。东方......

下载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