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要加快发展,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蠃得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管理创新在培育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於不败之地。企业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个方面,而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归根结蒂都要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後,国有企业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他强调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与工人建立平等关系,要改革束缚群衆积极性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邓小平同志一贯关心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出要有准备、有步骤地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他强调企业管理是一件大事,一定要抓好。要健全企业经济责任制,把权力和责任统一起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江泽民同志更是重视企业管理创新,他强调国有企业第一是管理,第二是管理,第三还是管理。并指出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这些真知灼见爲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管理是企业永 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时代在发展,管理创新必须与时俱进。
当前,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中心任务在於培育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企业的智力、技术、産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它就像一棵大树发达的根系,能使树干粗壮、果实累累,有了它企业就有了牢固的根基和茁壮的生命力。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一是规范改造功能。规范改造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核心竞争力又促进企业规范改造,两者具有双向互动关系;二是效益增长功能。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重磅炸弹”,能帮助企业战胜对手,获取稳定的超额利润;三是持续发展功能。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前进的“发动机”,能爲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这些功能,都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来获得。管理创新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发挥着以下三大作用:
(一)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实现规范改造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五大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规模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还缺乏一批能够支撑和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我国520户国家重点企业的销售收入之和,仅相当於世界500强前两名(美国通用汽车、德国克莱斯勒)年销售收入之和的98%,差距十分明显;二是运行质量差,特别是国有中小型企业存在的问题很多,据有关部门材料,目前我国国有中小型工业企业超过5万户,职工人数约1400万人,盈亏相抵已连续5年净亏损。在流通领域中,除粮食企业亏损挂账2000多亿元之外,国有物资企业和商业企业也已连续多年亏损,形势不容乐观;三是盈利能力低,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尽人意,从1998年世界500强的统计资料看,中国石化集团(73位)总收入达340亿美元,利润仅有1 94亿美元,在石化行业27家入榜
企业中利润排在倒数第7位;收入利润率仅爲1%,排在倒数第6位,这与排在第一的埃克森石油高达6%的收入利润率形成鲜明对比。这些问题都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在新世纪的改革之路仍然相当漫长,发展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呼唤。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在管理创新:惟有实行管理思想创新,才能摒弃陈旧观念,引进先进理念,启动管理思维;惟有实行管理制度创新,才能突破传统体制,建立现代机制,带来管理活力;惟有实行管理组织创新,才能超越僵化模式,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能┅┅总之,管理创新能带来企业系统的革新,是企业实现规范改造的有效途径。
(二)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实现效益增长的重要法宝。
企业作爲经济组织,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爲自身奋斗目标。而推动企业效益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源於两个“轮子”:一是管理,二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高於技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企业效益状况与企业管理水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效益显着的企业一定是管理出色的企业,如沃尔玛在企业内部管理上遵循“日落原则”,海尔在内部管理上遵循“日清日高”原则,都突出了工作紧迫感,强调今日事今日毕,异曲同工的管理之道造就了两个同样卓越的企业。反之,效益低下的企业一定是管理有着漏洞的企业,如在国内曾经辉煌一时的猴王集团、亚细亚集团,其流星般殒落的命运,向世人昭示了管理“黑洞”必然带来的惨重代价。而美国王安公司、英国巴林银行的破産,更是告诉人们,即使是成功的跨国企业,也承受不起管理漏洞的侵蚀。再审视我们的国有企业,其亏损、破産、低效的根源,固然有着体制的弊病,但管理落後也是重要原因:管理观念的落後导致企业缺乏开放竞争的意识,使企业保守经营、错过机遇、丧失市场;管理制度的落後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失控,“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国有资産大量流失;管理手段的落後导致企业人浮於事、负担沈重、效率低下┅┅凡此种种,使国有企业效益增长受到了严重制约。通过管理创新,着力解决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观念不新、机制不活、手段不力等问题,使国有企业的效益增长获得观念支援和机制保障。管理创新必然促进国有企业的效益增长,如战略管理创新能使企业获得长期效益,成本管理创新能使企业获得直接效益,形象管理创新能使企业获得间接效益。
(三)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着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爲,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徵,也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灵魂。富於创新精神是美国企业的基本特徵,美国的企业和企业家都十分推崇管理创新,认爲企业“不创新,就死亡”。他们从不陶醉在已有的成就之中,也不墨守成规、安於现状,而是时刻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危机感,普遍视创新和变革爲企业最高价值,在创新和变化中寻求和把握机会。凭藉这种执着的创新精神,英代尔公司得以长期雄居世界晶片市场王座,微软公司始终控制着软体市场的主动权,可口可乐公司称雄全球饮料市场,麦当劳独领世界速食文化风骚┅┅创新成爲美国企业纵横国际市场的不败秘诀。我国的国有企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落後、机制僵化导致一些企业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企业的成长受到抑制,有的甚至走向衰老死亡。通过实施管理创新,启动一潭死水,引进涓涓清流;去除陈腐之气,注入新鲜活力。加速企业新陈代谢,促进企业持续成长,使企业永葆蓬勃生机。长虹集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军工企业发展成国内彩电行业的“航空母舰”,红塔山集团从偏僻西南的一家地方小厂发展成国内烟草行业的“龙头老大”,其成功的经验都离不开管理创新。
通过管理创新培育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因而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的创新,主要包括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文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决定着管理创新的实践效果,也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爲此,企业管理创新应当坚持以下主要途径:
(一)以观念创新爲先导,拓宽管理视野。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管理观念总会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而落後的管理总是与落後的观念紧密相联。因此,管理创新首先要求在观念上进行创新。观念的创新是企业一切创新活动的动力之源,海尔“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等一系列观念的创新,成爲海尔超常规发展的强大动力。管理观念的创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四种眼光:一是世界眼光,不能将管理视野局限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而应放眼整个世界,关注世界的风云变幻和发展动态,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二是时代眼光,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密切关注当代企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新动向,使管理紧跟时代步伐,打上时代烙印;三是辩证眼光,理性看待管理中出现的正负效应,合理使用管理手段,发挥管理最佳效应;四是发展眼光,时代在发展,管理也在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使企业管理与时俱进。
(二)以制度创新爲基础,增强管理活力。管理制度的创新能爲企业带来持久深远的影响。美国工程师弗雷德 克 温斯洛 泰罗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造性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提出了工作标准化和科学管理,创立了影响深远、惠及後人的泰罗制。在泰罗之後,虽然各种管理思想层出不穷,但其核心思想通常都可以在他的着作和实践中找到。即使在人类进入新千年的今天,泰罗制仍然闪烁着科学的光芒。
(三)以文化创新爲灵魂,塑造管理特色。从管理科学的发展来看,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目前,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管理的内核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组织形式、管理风格和员工素质的综合体现。文化是企业不老的灵魂。没有文化,就没有合力;文化不老,企业才能永生。持之以 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发挥凝聚力、生産力、形象力的作用,先进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必然给企业管理注入无限活力。
(四)以组织创新爲保障,优化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组织的创新包括组织机构的基本形式、部门设置、权力分配、岗位设立、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创新,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管理成效。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个高效灵活、适应性强的管理组织是企业快速应变市场的重要保障。当前,国有企业管理组织的创新必须坚持“精简、合理、高效”的原则,通过减少管理层级,压缩职能机构,裁减富馀人员,增强机动性能,建立起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组织的效能。
(五)以技术创新爲动力,提高管理效率。目前我国企业界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爲技术创新就是指生産技术的创新,而往往忽视了管理技术的创新。生産技术是企业打造名牌、蠃得市场的前提和基础,管理技术是企业完善管理、提高效率的强有力手段,两者都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管理技术包括硬体技术和软体技术两方面的内容。管理硬体指的是管理设施、设备、手段,如:监控设备、通讯设备、办公设备等;管理软体指的是管理理论、方法、经验,如:麦格雷戈的“X─Y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决定激励方法”、张瑞敏的“斜坡球体理论”等。管理技术的创新对企业的管理成效发挥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管理思潮广泛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谁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率先引进先进管理方法、手段,谁就会在竞争中处於优势。这就要求我们的国有企业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和资讯化建设力度,积极主动地将先进管理成果转化、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武威天晟店竞争优势的提升胡兴利伴随着企业连锁机构的迅猛拓展,传统的集中管理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各区域连锁机构的发展,如何提高单店经营......
创新思维是核心竞争力蔡仁照人为万物之灵,根本就在于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最复杂的形式,是精神世界中最瑰丽的花朵,而创新思维是人类的思维之巅,创新思维是一个国家、一......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正如对方辩友所说,优异的组织能力有助于公司的发展。难道这就能说明组织能力是所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吗?我方认为并非......
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软实力的集中反映,事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公司一届四次职代会暨2009年工作会议上,刘振亚总经理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核心竞争力:创新动力(2002年01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技术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相信很少会有人怀疑,但是,能真正理解这一点,并最终付出努力去实现它,就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