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第”。
填空
1.文化按逻辑结构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2.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中华民族),开端是(炎黄时代)
3.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类型是(内陆河谷型),(农业宗法型),(伦理政治性)
4.塔是一种以(精神功能)为主的佛教建筑,其概念和形制源于印度的(窣堵坡)。(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而造。出现最早,数量最多,是我国佛塔的主要形式。
5.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是(五台山佛光寺),(五台山南禅寺)。从塔的形式上看大雁塔属于(楼阁式),小雁塔属于(密檐式)6.我国古代第一部建筑专著是(《营造法式》)7.我国现存的唯一木塔是(应县木塔)8.我国现存最大的喇嘛塔是(北京妙应寺白塔)
9.我国建筑的主要类型包括(都城),(民居)(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园林),(寺庙)10.天坛是我国最高等级的(礼制建筑)
11.中国园林的类型包括(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承德避暑山庄)12.中国的园林建筑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13.佛教的主要节日为(佛诞节),(盂兰盆会节)和(成道节)
14.东晋高僧法显著有(《佛国记》),唐代高僧玄奘著有(《大唐西域记》),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创建了日本律宗的传法基地(唐朝提寺)15.三礼包括(《周礼》)(《仪礼》)(《礼记》)16.礼为五礼(吉),(凶),(军),(宾),(嘉)
17.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8.三孔包括(孔府),(孔庙),(孔林)19.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
20.三不朽包括(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21.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和(君子)
22.玉握,形状为(猪形)代表(人不可空手而去,象征着权利与财富)23.春水秋山玉,源于(辽契丹的捺钵活动)
24.《周易》的阴阳二支为(阴爻)和(阳爻),前者代表(阴,柔,女,妻,臣,弱,小,暗,偶数等,是静态的,代表阴暗的,负面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力量),后者代表(阳,刚,男,夫,君,强,大,明,奇数等,动态的,代表光明的,正面的,处于控制地位的力量)
25.《周易》中的思维方式是(整体统观的思维方式),(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知行统和的思维方式)26.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源头是(《周易》)
名词
1.文化: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文化是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总之,文化是人类有意识把作用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一切活动及结果,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
3.园林:是在一定领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亭台楼阁,庭院)和布置园路(回廊。小桥,曲径,诗文字画)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4.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世人称其为释迦摩尼。佛教将通过修行摆脱人间痛苦烦恼和生死轮回最后达到涅槃的境界作为终极追求。基本教义为四谛,十二因缘等。通过戒,定,慧的修行使教徒证悟真理,真正解脱。主要节日为(佛诞节),(盂兰盆会节),(成道节)。
5.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民族宗教,形成于东汉中后期。创始人为张道陵(五斗米道)和于吉。以《道德经》和《太平经》为教经。认为一切教义教理由道而生。以长生不老为最高信仰。劝人通过养生修炼和道德修行而长生成仙。信奉的神多而杂,有三清,四御,日月之星和四方置身等。6.三礼:周礼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官制来改变治国思想,记录五礼及周代职官。
仪礼主要内容是具体的礼仪记载。现存最早关于礼仪的典籍,共十七篇。
礼记是对仪礼的解释和论述。对人的道德修养进行指导。
三礼奠定了中华礼仪之邦的基本格局。
7.五礼:吉为五礼之首。主要是对天神,地秖,人鬼的祭祀典礼。
凶指丧礼及对天灾人祸的吊唁之礼。
军指师旅演练,征伐之礼。
宾指天子与诸侯及诸侯之间的往来交往。接待宾客之礼。嘉指合和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婚礼)
8.三孔:孔府是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贵族庄园,主要职责是祭祀孔子,护卫孔子林庙,宋以后陆续增加了管理孔氏族人管理先儒后裔等职责
孔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以其故居之间为庙,内设孔子的衣冠礼器。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
简答
1.对自然精神的理解及对会通精神的理解是什么?
书P4-P7 2.五大古都分别是哪里?
西安,北京,南京,洛阳,开封。3.四大石窟分别是什么?
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4.什么是巫?
巫是古代能以舞降神的人,是指原始宗教中的非专业神职人员。男女两性都有,具有交通神灵和要求神灵为人类服务的能力。如占卜,治病,祈诵等。5.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以舞降神。
2.巫是彼岸世界的神鬼代表。3.巫是世上与神灵之间的媒介。6.龙的精神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4.龙的起源贯穿了协和万邦的整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5.龙的威严与神通寄托了战胜一切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6.龙惩恶扬善的传说蕴含着爱憎分明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真善美的精神。
7.龙与龙的文化的创造以寄托先人们的良好愿望和追求并能传承久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
7.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特点?
8.历时最久。时间跨度大且参与中外佛教交流的僧侣求法,传法经历时间长。9.影响最深。文化输出范围广。
10.化得最好。佛教中国化,尤其是禅宗的出现和发展 8.道佛二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作用是什么?
11.道佛二教对中国的观念文化,科技文化和形象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2.中国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文化影响最大。尤其是对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13.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技文化影响极大,主要是炼丹术对医学,药物学,化学等。14.佛教和道教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形象文化的发展。9.中国节日的习俗以及文化内涵? 10.礼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有哪些?
个人,社会,人际关系,国家集体,文化价值 11.什么是仁以及如何实现仁?(结合自身实际)
a)仁是人们追求目标和应该达到的思想境界,是人处世的最高规范。仁的实质是爱人(对生命的尊重),始要是亲亲(爱亲人,爱所有人,爱天地万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根本是孝,目的是复礼。b)实现仁要做到忠恕。第一方面为修己,即要把自己放在正确位置上,能够把握自己的行为结果。第二方面为治人。积极方面是己所欲施之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消极方面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实现仁要做到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慧。实现仁的最高境界是杀身成仁。
12.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出生于春秋地区鲁国。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血统高贵,商汤为其先祖。出身卑贱),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推行“礼”,倡导“仁”,思想体系以德治为核心,后人尊其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言论和生平活动被记录在《论语》一书中。“无冕皇帝” 13.传统孝道的内涵是什么以及评价
a)传统孝道分为肉体,精神,五要,三戒四方面。
慎重的保护自己的身体。传宗接代。
(2)精神方面:养志(尊重父母的意愿和情感)
葬祭以礼,慎终追远
扬名显亲
(3)五要: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4)三戒:戒骄傲;戒作乱;戒纷争 2.传统孝道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糟粕为守孝三年以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1.道是本原: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来源,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
2.道是规律:道是作用于万事万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道的规律不可抗拒不能违反。
3.道是过程:道不是一种静态形而上实体,而是一个过程。循环往复
4.道是境界:道是一种神秘的境界,伟大,渊深,玄妙,朦胧,恍惚,道家追求是精神的超脱解放。
15.三才理论是什么?
三才是指天,地,人。人取法天地之性,与自然相融合。德习兼备,是人素质最为完美的表现状态。自强不息,是儒家积极用世精神,厚德载物,是道家涵容的心态。16.中和观是什么?
1.“中”者正也。中正,适度,正确,得当。“执两用中”在实物的两端,两极,两面之间求“中”14.道的内涵是什么?(1)肉体方面:要养父母身体。使事物保持中不偏,均衡统一的势态。如此事物才发展,才平衡,才和谐有序。
2.“和”-“和谐”的最佳状态。和:万物昌盛,生生不息的内在根据,是相异要素的统一 3.“中”与“和”兼容-中和之美。17.什么是整体统观的思维方式?
中国古人长于辩证思维,习惯于把对象世界看作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整体内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例如五行说,八卦说,老子的福祸说等。
论述
1.2.儒家文化
价值观:重德轻名,重义轻利,崇尚中和 如何有选择性的对待传统孝道 取精华去糟粕,批判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ú;)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
希望做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是一个不太懂传统文化的“文化人”,但是最近的所见所感让我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一种很强烈的责任感。 情景一清明节没有回家,去了大蜀山爬山,......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1每一年的大年初一是春节,俗称“过新年”,是我们国家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还有一个动听的传说呢!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经......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前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要素。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发展史,民族文化的彻底摧毁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亡......
中国传统文化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龙凤成祥,仙鹤长鸣,神鹿奔跃,日月轮回,世代不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