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现状研究_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1:16: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现状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现状研究

姓 名

张浩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09本科

日 期

2011 年 05 月 22 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现状研究

09本科班 张浩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通过实地的调研,本文研究了农村的建筑类型、宅基地、建材、居住环境等,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出当前农村在规划与建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收入;住宅;居住环境;建材;宅基地管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新村镇”建设,表现在房舍新和环境新。新房舍,不仅是指农民住房的外表看起来新,而且房舍体现出新的理念。一要美观,体现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地域风情的建筑风格;二要实用,房舍大小高低、内部结构、光照、保暖、通风等方面都要实用;三是要节约,包括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新环境,指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整洁,尤其是要加强农村村内和农民院内的环境整治。本文结合实地调研,研究了当前农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形式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所调研的农村中的住宅类型。

一、生土结构。

这类住宅的主要承重结构由生土构成,屋面主要结构材料为木。这类住宅同时又可分为几种类型:1)板筑墙。墙体由黏土、水、麦杆等材料组成,用木做模板夯筑而成。2)土坯墙。先将黏土有模具做成土坯,晒干之后用来垒墙。3)“金包银”。外层为蓝砖,内层为板筑墙或土坯墙,这类墙砖不起承重作用,只是美化了建筑外观,同时起到了防潮的作用。生土结构的住宅由于结构材料的力

第1页

共10页

学性能的限制,一般上采用木过梁或者是砖拱的形式来开门和窗,所以门窗洞不可能很多,近而造成室内通风采光效果较差。同时由于生土受潮后容易失去承载作用,所以在雨季时有倒塌现象发生,这种类型的住宅现在已不多见,仅有的也基本上废弃不用。

二、砖结构。

这类住宅在农村中是最常见同时数量也是处于绝对多数的,其主要承重结构都是砖墙,但根据屋面材料,大体上可以分为3类:1)木结构屋顶。这类屋顶是传统木结构的处理手法,梁上架檩,檩上架椽,屋面用白灰或瓦做防水,门窗洞用砖拱,这是教早期的砖结构住宅。2)预制板屋顶。这类住宅的屋面承重材料用预制空心板,上面用白灰或混凝土做防水层,门窗洞用钢筋混凝土过梁。这类住宅多是20世纪90年代到2004年前。3)现浇混凝土屋顶。这类屋顶出现的较晚,同时也是当前最主要而且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屋面形式。由于农村中的工匠主要靠经验来指导施工,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有时配筋不合理,且不管屋顶面积多大,混凝土通常都浇成一块,容易造成混凝土的下沉开裂,容易使防水失败且屋顶隔热效果差。

三、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类型的房子在农村种基本上不用于住宅,而是用在商店等个体户的店面上。无论从结构的整体性还是从功能上讲,这种结构类型无疑是最优的,但其高昂的造价让大多数农民望而却步,而且用其他结构形式基本上也可以满足日常的生活。

当前农村居住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不够或者没有规划,土地浪费现象严重。这种现象的形成有三个主要原因:

一、从80 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无处投资,于是纷纷造起了新房,形成了农民建房热,一

第1页

共10页 3

些农民大兴土木、盲目攀比,不断在村子边缘的模糊地带(既不属于耕地又不属于宅基地)另建新宅,有的则把自己的耕地作为宅基地使用。

二、改革开放前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度,修建了相当数量的集体建筑如工厂、食堂等,在当前的形式下这些集体建筑基本上失去了使用价值,废弃不用而又没有及时拆除,致使废弃地和空白地,如笔者所调研的村中就有一座纸厂(纸厂由于要向外排污水,在村中形成一条小的水路,水路两边十几米范围内也是空地),一座食堂和一个面积大约有1000平方米左右的广场处于废弃不用的状态。

三、村中有些农户由于家中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在女儿出嫁老人故去后,宅基地处于无人继承的状态,但由于其他亲戚的干预,村委会又不能把这些宅基地给他人使用,造成这些宅基地处于无人使用而又无法收回的状态。一方面是村中大量的宅基地无人使用,另一方面则是很多人不断的把耕地作为新的宅基地使用,致使耕地日趋减少。2.农村建房材料依然采用实心黏土砖,耗用大量的优质耕地。在城市禁用实心黏土砖的同时,农村建筑因未执行墙改政策而处在放任自流状态,其黏土砖的耗用占到全部实心黏土砖产品的绝大部分。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收入,富裕起来的农民不断滋生了攀比之风,建房时不断加高地基,完全没有必要地大面积建房,借以凸显自己家的实力。这种不正之风大大刺激了农村对建筑用土的消耗,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以笔者所调研的村庄为例,以前村周围有着不少的沙丘,近年来已经逐渐被消耗掉,五年之后将再无沙土可用,不得不转向耕地中的黏土。

3.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是农村建设最头疼的事,城市的基础设施依靠政府投入来解决,而对许多经济不太富裕的农村来说,内部基础设施建设靠村集体、农民自身力量很难解决,造成基础设施的缺乏,如缺乏给水、排污、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许多村庄普遍存在路面不硬、污水乱排等现象。农村中建房基本上是施工队老板根据经验自己进行绘制,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设计,不能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功能明显不合理,如人畜不分,人住与厕所不分,住房与灶房不分,做饭时,炊烟满屋,极不卫生且利用率低。由于缺乏正确合理的引导,不少农民的建房观念还比较落后。一般的农户待孩子长大要成亲就得建新房,这样一轮轮地拆建,增加了经济负担。

第1页

共10页 4

这些问题的形成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改变这种情况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事情,然而一些基本的措施也应该及时采取。

1.增加农民的收入。从宏观上讲,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是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从微观上讲,农村风貌的改变、农民居住环境的提高都离不开农民收入的增加。

一、从农村住宅建设的模式来看,在改革开放前,农村实行集体制,计划经济体制,除了集体所分配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一家农户几乎没有其他的资源可以利用,当这家农户要建一座住宅时,所能利用的资源就是自家和亲戚家的劳动力。另外,如果自家或亲戚家有有手艺的工匠,也是很大的资源优势(如笔者的爷爷是烧砖的工匠,大伯父是泥水匠,二伯父是木工,父亲是司机),建造住宅的难度相对会较小。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土地由集体制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粮食产量也有很大的增加,所以这时候一家农户要建住宅通常是请人帮忙,包吃(但没有工钱)。当前,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农村有个人成立专门的施工队,建房的模式发展为包工或包工包料,主人只需准备足够的钱来应付开支,其他的事情都由施工队来做。

二.从建筑材料上来看,笔者所调研的村子在改革开放前所建住宅多为土坯承重结构,木材屋顶,土坯结构有黄土、水、麦杆等构成,木材屋顶由梁、檩、椽、屋面材料构成,这些建材农户都可以免费得到,仅需一点点钱用以购置屋面的防水材料如石灰、瓦等。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住宅的结构发展为砖结构或混合结构,对砖的需求增加,仅靠自己生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于是专门的砖瓦厂出现了,农户需要购买砖、防水材料、砂浆材料用以建造住宅。当前农村的建材多为砖、混凝土、钢筋,这些建材农户自己无法生产,只能通过购买的手段获得。

所以,无论从建造住宅的模式还是从建筑材料来看,农村住宅的建设越来越依靠经济的发展,要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是第一位的。同时,政府拨款无法满足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需求,只能靠农民集资建设,没有农民收入的增加,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第1页

共10页

2.整治农村宅基地。

对于农村中大量宅基地闲置而又有大量耕地被用作新的宅基地使用这样的情况,要加强整治。

一、要加大立法、执法力度,限制将耕地作为建筑用地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筑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用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用地。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农村中将耕地作为建筑用地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方面是国家实行土地的长期承包责任制,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执法力度不够,对违规建设不闻不问。

二、要对村庄要进行规划,明确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使用性质,对村中废弃的宅基地和空白地要根据规划进行合理的利用。

三、要对农村居民进行教育,让农村居民更加注重室内居住环境的提高,同时把资金投向有更高收益的地方,而不是再无谓的增加新的宅基地,新建住宅。

四、村委会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占着多余宅基地或村中空白土地的居民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自动归还不属于自己的土地。

五、可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从经济上使农村居民减少无谓建房的需求。当然,对于经济上有困难而又确实需要新的宅基地的农户要另外对待。

宅基地的整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在宅基地的整理过程中必须从农村的长远发展出发,从农村居民的整体利益出发,依法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引起农村军民的反感情绪。3.推行建筑材料的改革。

当前农村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实心黏土砖,实心黏土砖,俗称红砖、机砖。由于它的生产方式基本上是就地取土,手工或半机械化操作,在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破坏耕地、污染环境、消耗能源(实心黏土砖的制作需要用煤来烧)及保温隔热性能差等缺点,而且其生产工艺简陋,产品质量低劣,也会影响到工程

第1页

共10页

质量,它的这些缺点在城市建设中已经被认识到,而且全国大多数城市已经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只是在农村,这种建筑材料还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目前市场上已有实心黏土砖的替代产品出现,如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砌块、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新型隔墙板等,这些新型墙材主要以粉煤灰、海泥、石粉等废料为主要原料,具有环保、节土、抗渗、保温、隔热、阻燃等优点,但未能得到很好的推广,纠其原因,经济是第一位的。因此,在农村推行建筑材料的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在价格上,新的建筑材料要比实心黏土砖要经济。

二、在物理和热工性上,新的建筑材料要比实心黏土砖要有优势。

三、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采用新的建筑材料的必要性。同时可以考虑引进技术,利用农村的地方材料生产建材,如农作物的秸杆通过一定的加工手段可以制成建筑板材、砖材,稻灰壳除可以加工成建筑板材之外,还是沙浆、新型水泥的原材料,淤泥也可以制作砖瓦等。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驱除居住建筑中的迷信色彩。

由于悠久的历史传统与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在农村中,大部分村民还存在着迷信思想,体现在住宅上主要是风水观。笔者所调研的存在位于北方,住宅的主要形式是胡同+合院。一般情况下,新建住宅要先找风水师选个好日子破土动工;北方的住宅一般是坐北朝南,不同的单元在东西方向上并列,在“左为尊”的观念的指导下,靠东的住宅无论是在基础的高度、建筑的高度还是建筑的进深,都不能比西边的小,不然就是被“压”。由于建设年代不一,新建住宅总是不顾一切的赶超老建筑,无谓的抬高基础,增加建筑面积,浪费了大量的建材,同时也给出行带了不便,如有的住宅的基础已经比村里的公路高成了近两米,攀比之心完全取代了实际用处,同时,以前村周围的沙丘已全部被建房所消耗,如此持续下去,终有一天会面临无土可用的窘况。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民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和教育,使他们驱除迷信思想,了解国家大的方针政策,拓展眼光与思路,积极配合新农村建设,在科学的设计和施工上建设住宅已是必须要走的路。

中国的建设最重要在农村,农村的建设占中国建设的半壁江山,然而农村的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规划建设滞后,第1页

共10页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农村缺乏长期投入的机制,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不断的深入研究农村的现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同时还要有整体思维,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郭蕊。发展劳务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j]。理论导刊,2006,07:48-49。

[2] 聂传定。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业化与新农村建设[j]。台湾农业探索,2006,03:45-46。

[3] 木子。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农民增收[j]。吉林人大工作,2006,04:14。

[4] 单胜道。“空心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1,03:24-25。[5] 尹惠斌覃事娅。“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城乡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土资源导刊,2006,01:44-46。

[6] 纪永茂。改造“空心村”建设新农村[j]。发展研究,1998,08:40-41。[7] 谌种华。耕地保护新举措——浅谈农村宅基地的清理整顿[j]。农村经济,2004,s1:18-20。

[8] 张正河卢向虎。农村宅基地的整治与增值[j]。调研世界,2006,01:24-27。[9] 赵小敏于少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研究[r]。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2006。

第1页

共10页 8

[10]谢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墙体改革能做什么——关于墙改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思考[j]。墙改论坛,2006,07:20-22。

[11]赵霄龙。就地取材新农村建材本土资源化[j]。建设科技,2006,11:15。[12]傅明。新农村:建设 建材建言[j]。建设科技,2006,11:28。

第1页

共10页 9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研究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命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适应时代形势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在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法律问题研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法律问题研究[摘要]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和农村治理的有效方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在社会主......

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以峄城区新农村建设为例为了进一步地学习科学发展观,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世......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摘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农村的发展明显滞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有利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丰富广大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向农村地区推进,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

下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现状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现状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