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的挫折性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生性教育缺失”。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浅谈学生的挫折性教育
“我走了!你们把书给我烧来,证明我还是爱学习的!”话音刚落,初一学生小涛(化名)纵身从教学楼4楼跳下。瞬间,双腿着地,强烈的痛苦扭曲了小涛那稚嫩的小脸—这是2006年11月21日上午10点发生在三台县某中学的一幕(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2007年10月31日,清华大学年仅26岁的研究生洪乾坤在泉州市中营学院的学生公寓跳楼,当场死亡。他在遗书中说,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愿意成为父母的拖累,所以选择自杀结束生命。一起起教育惨案说明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把学生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人、能承受各种压力、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乐观的对待人生、能自控的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家长也极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他们把全部身心和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生怕孩子受到什么委屈,一味地迁就、溺爱孩子,一轮轮小太阳,一位位小皇帝生活在“密罐”中,在顺境中过得潇潇洒洒,缺少培养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和意志的沃土。不少孩子只知享福,不能吃苦,容不得批评,经不起委屈,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心理能力承受能力极差,有的甚至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班主任要注意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力和心理承受力。首先,教师要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
班主任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日本有句谚语:“能干的领导,就是喜欢听人讲话的强人”。班主任就应当成为这种强人。通过倾听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想法,准确掌握他们的个性心理,这样才能触摸学生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学生纷乱痛苦的情感;才能引导学生战胜自己,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二、引导学生正视挫折
挫折人人都会遇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有的人可能会怯步不前,萎靡不振;而有的人却敢于面对挫折,并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把自己锻炼得更坚强,更具适应能力,成为生活的强者。面对同样的问题,何以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与结局呢?究其原因,因为前者心理承受能力差,不敢正视困难与挫折,后者却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能自如地应付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使他们懂得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出现乌云,平静的海面会突掀巨浪一样,美好生活来自艰辛的付出。有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
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班中一些学生受不得一点点委屈的现象,我捕捉各种教育契机,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各种挫折,我曾经多次利用班会给学生讲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人小时侯失败的故事;司马迁在遭受宫刑的挫折中写下了光照千秋的《史记》;贝多芬同聋疾的抗争中写下了动人心弦的《命运交响曲》。通过一次又一次和学生这样的交流,我发现他们的周记中倾诉委屈的内容在逐渐减少!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信心。”自信心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激发人的自尊、自爱、自强之心,获得成功。反之,缺乏自信心,则会产生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自卑、自弃等一系列的挫败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对学生寄予期望,倾注无限的期待和激励的情感并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报有坚定的信心,将会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鼓舞学生去积极肯定自我,学生将会从教师的关注和信任中获得一种信念和力量,自觉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的欲望,就在教师经常性期待和激励中,得到强化和增值,形成激发自我潜在智慧的心理倾向和思维习惯。四川省一个中学生因被哈佛大学录取而一夜成名,记录她成长轨迹的书——《哈佛女孩刘亦婷》,也风靡大江南北。人们得知刘亦婷的成功,与家长、老师的期望和激励是分不开的。“我能行”的“成功教育”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同。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也都有争取成功的潜能。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就能避免产生消极心理,提高自信心,积极挖掘自身潜能。因此,教师应注意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着力帮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尽量减少失败的次数,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还应把信任和期待给予每一个学生,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应一样的关怀,一样的爱护,对他们都怀有美好的期待,尤其对后进生应给予的更多。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关怀、鼓励和帮助。教师应多发现他们的长处,多表扬和鼓励,热爱并赏识他们,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和不足。比如可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创造多种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使他们有机会、有价值使用自己的精力,培养对他们的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心思和精力都引向活动中,引向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方面上来。许多研究表明,面对同一挑战和竞争条件,充满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通过肯定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帮助他们战胜挫折、提高心理耐受力的重要环节。.四、帮助学生走出挫折的困惑
直面现实,细致引导。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就是帮助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并走出挫折的阴影。如果我们一味的追求让学生经受挫折,而不注重挫折后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发展同样不利。因此在让学生亲身经历挫折的同时,家长和教师还应适时地对他们的良好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珍惜并鼓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树立榜样,积极暗示。学生在学生期最喜欢模仿,也最容易接受暗示。在挫折教育方面,家长和老师的身教盛于言教。有的家长在对待学生受到挫折的问题上,生怕学生有个三长两短。学生一咳嗽,就送医院输盐水;学生碰到困难,家长比学生还着急,家长的焦虑和消极的态度影响着学生,久而久之弄的学生也很敏感,稍微有点小毛病,就一点不能忍受;稍微一点不顺心,就觉得很委屈。这是家长自身言行暗示的结果。要使学生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自身要冷静、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使遇到各种困难和麻烦,也不要轻易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更不能夸大事实或失去理智,而尽量用平和的语气告诉学生,并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家长冷静、不怕困难的态度会使学生受到很好的暗示,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对待挫折,怎样勇敢面向未来。
另外还可以教学生运用“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和解脱,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当学生因挫折消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指导学生调整目标,使之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从受挫中振作起来。当学生在客观上无法达到某一要求而受挫折时,可以帮助学生寻找自我安慰的理由来减少或消除由挫折引起的紧张不安。比如学生因为长的黑而受到嘲笑,家长就可以说:“皮肤黑更健康呀,我觉得你很可爱。”如中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先生读小学时,因学习成绩不好,受到同学鄙视,当他面对巨大的挫折非常失望时,校长对他做了耐心、有效的思想疏导,终于使他振作起来,最终成为一代名家。
法国拿破仑说:“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教育的目的不单是教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文化,具备熟练技术能力,拥有健康的体魄,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永不言败,屡仆屡起,应该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老师及家长们的作用,不应只是为孩子遮风挡雨,保护他们不受挫折,而应该让他们在风雨中成长,在自立中磨练。未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挫折不可避免。我们应让孩子们认识到:在成长的道路上,困难挫折在所难免,我们应该不怕困难,克服挫折,顽强拼搏,努力进取!这种坚强、乐观、向上的健康情感,是宝贵的财富,将使他们未来的人生过得更丰富、更精彩,让他们受益终生!
幼儿性教育教学设计学院及系: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班 级:1102班姓 名:魏晓霞学 号:1115020127 幼儿性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背景:幼儿被猥亵的现象越来越多,3岁女童遭姑父多次性......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发展学生主体性教育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发展学生主体性教育论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发展学生主......
中职学生的性教育与自我意识罗振铨[摘要]中职学生普遍处于15~18岁这个年龄段,然而此阶段却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变化——性成熟。在此阶段受到的性教育,将直接影响到中职学生的......
在《狼性教育》的封面写着这样两句话:“培养强者的最强音,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强者不是宠出来的,也不是惯出来的,而是在逆境中成长,在历练中成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书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