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_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1:01:5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

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强调数学抽象(即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应用(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这两者的辩证结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一、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数学生活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规律等化解为一系列学生熟悉的有趣的丰富的生活中的事例,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从初步的感知,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

1、从现实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存款利息、日常生活中打折购物、按一定的比例设计平面图等问题均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并且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两瓶酒—嘉善黄酒、钱江啤酒”,让学生说说哪种酒容易喝醉人,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两种酒的酒精度不同,然后思考“酒精度”表示什么意义,进而揭示新课。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从中领略了数学知识的来源及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样经常性地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通过数学知识的直观化和具体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基础,弥补了学生抽象能力的不足,故事化、情节化的数学问题,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强烈的自主探索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易于并乐于接受知识。

2、挖掘教材中潜在数学资源。生活是数学问题永不枯竭的源泉,现行教材中也存

在着大量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引入。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汇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数学”;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知识后,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班级有些桌椅松动,谁能根据学过的数学知识想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通过思考,觉得用学过的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不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解决问题后,再趁势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动手来修理松动的桌椅。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记得更加牢固,增强了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再如,学习了比例尺后,就可以凭借地图,根据地图的比例尺,量得地图上自己与远方亲朋居住地的距离,然后求出实际距离,或根据实际距离设计学校平面图。数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数学”,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去捕捉、去采撷,为课堂教学服务。

3、从各种渠道中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如开展“设计你的卧室”数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学生先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还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家具、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电器等。设计好图纸后,再做市场调查,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建材规格、型号、价格……等一系列信息。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兴趣盎然,亲近数学,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生活中数学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弗赖登塔尔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

中要注重把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

1、通过探索学习活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师应善于将生活中的事例构建成数学模型引进课堂,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的源泉。数学课堂中可以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安排“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花园图案设计”等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回过来再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专题学习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既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如长方形周长计算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环节(1)猜一猜:如果给长方形贺卡镶花边,该从老师提供的三种长度不同的彩带的尺寸中,选择哪种长度的彩带最节省?(2)议一议:要准确确定、选择彩带的尺寸,要研究哪些数学问题?要收集哪些数据?从而引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合作、实践等方式参与长方形计算,求出花边的长度,明确花边的长度就是长方形周长,不仅把从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生成过程,而且也据此让学生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同时也经经历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2、从数学的视角观察认识现实生活,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从数学的本质来说,新知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如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完全从抽象到抽象,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太乏味。实际上数学就在学生身边,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例如,六年级28人到西塘旅游,门票每张40元;如果购买团体票,每张门票可以打八折,团体票必须30张以上,请设计一个购票方案。让学生利用分数、百分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探索等,设计出最合理的方案,并进行交流直接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包含数学问题的活动,可促使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使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学了即可用得

上。从而体会到数学本身的强大魅力,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如学习《利息》前,可安排学生到银行或储蓄所了解储蓄的意义、方式、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等;学了简单的统计图表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工厂、农村、商场、银行调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整理数据、编制统计图表。通过活动,使学生更深的认识到数学价值,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

4、在数学化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概念、理论的相互联系和本质所在,是贯穿于教学的具有一定包摄性和概括性的观念。” 小学数学中的一些具体的数学思想,如统计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分解组合思想、分类思想及极限思想等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使学生在数学化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最本质东西,循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如在学习了百分数意义后,让学生抛掷一枚一元的硬币若干次,记录出现正、反面的次数,然后计算正、反面出现的次数占总投掷次数的百分之几。使学生发现随着投掷次数的增加,正、反面出现的百分数都越来越接近50% ;再让学生分析买各种彩票、摸奖中的中奖概率,从而渗透概率的思想。再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之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块不规则的橡皮泥,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在学生的讨论中,一定会出现“把橡皮泥变成长方体”、“把橡皮泥放在水中”等想法,这时教师同时将学生的想法演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橡皮泥是怎样变形的;接着可以出示一杯水,再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这杯水的容量。最后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把橡皮泥与水转化成长方体?”从而渗透数学的化归问题,即,把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求得解决。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为了给学生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其产生亲切感。

参考文献:

1、弗赖登塔尔:《教学教育再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

2、周宏、高长梅:《课堂素质教育手册》,九洲图书出版社

3、《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

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精选18篇)由网友“你鞋带开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篇1: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 构......

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课堂生活化(共5篇)由网友“孙宇宁THUMB”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数学课堂生活化,希望大家喜欢!篇1: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课堂生活化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

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研究

《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研究》课题方案一、研究背景及价值(一)研究背景1.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思想品德课程......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全国一线优秀教师甘肃省中小学优质课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2010年4月24日至25日,我有幸在甘肃政法学院观摩了来自北京、辽宁等地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在一天半的......

下载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