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标解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品德与生活解读”。
一、了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产生和设计思路
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从课程改革改革的背景来看,在世界范围内,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就是课程的综合化,向儿童的生活回归,与儿童的需要接轨。可以说“学科融合的方向——这一近期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变化之一”,已经成为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特征。“新的发展分段研究表明,低幼阶段儿童应当学习体验性知识,生活性知识,教育应当密切贴近生活,综合化,多样化,具体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小学课程应当以综合课程为主,密切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学前教育向正规学校教育过渡的阶段,更需要课程去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 性过渡。然而,以往两个阶段之间的断裂使儿童学习内容的衔接和学习方式的阶段性延续一直未能很好的实现。
在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中,《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经过20年的学习磨砺,取得了 很大的成绩,是有一定成果的,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古代、名人、伟人的事例多,讲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少;空洞的说教 多,尊重儿童个性和实际生活的少;品德教育缺乏针对性、生活性、实效性;强调学科体系,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和意义建构;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强调学生对内容的组织忽视了学生经验与体验的获得。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生活,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 来对待。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就是品德课的学科化倾向,所建构的课程往往是自成一统的以德目,道德规范为体系的思想品德课。如一、二年级包含10个德目。三、四、五年级在一、二年级基础上增加4个 共14个德目,六年级有5大生活中的道德规 范。如何真正落实品德教育,发挥它的实效性,引起了人们的十分关注。如何在学校开展适合小学儿童,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生动有效的德育教 育,成为摆在小学德育工作面前的重大挑战。
2011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与《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比较,《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有以下几点显著变化:一、课程的基本特征增加了“综合性”强调课程......
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前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遵循《公......
学习《品德与生活》新课标有感《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采用活动教学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论文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作者姓名:王小玮工作单位:邯郸曲周县进修附中 通讯地址:邯郸曲周县进修附中 邮政编码:057250联系电话:***电子邮箱:4989296......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东冶联校古河完小陈鲜丽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首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