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_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0:40: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

《博物馆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高职艺术专业)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

博物馆学专业是研究涉及博物馆物品的陈列等诸多问题的专业。现代的博物馆学一般都和考古学专业或历史学专业设置在一起。博物馆是保藏并展出有关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文物资料或标本的一种文化机构,可以对人们进行教育和宣传。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将博物馆置于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中,了解作为社会文化事业机构的博物馆,了解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认识当代博物馆工作的特点,了解博物馆实现其社会职能、参与社会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博物馆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

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博物馆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及具备从事博物馆学调查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              博物馆与博物馆学(2学时)世界博物馆发展历史与现状(1学时)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与现状(1学时)博物馆类型与功能(1学时)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与保护(6学时)博物馆陈列(5学时)博物馆与观众(3学时)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2学时)博物馆学的理论体系研究(1学时)博物馆的科学管理(4学时)博物馆营销(2学时)数字化博物馆(4学时)博物馆建筑(2学时)博物馆与文化遗产(2学时)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理论教学、实物教学、参观实习、课堂讨论、课外调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五、考核要求

遵照学校的考核要求。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王宏均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甑朔南、沈永华主编:现代博物馆学基础知识问答,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2000。

第一讲 博物馆与博物馆学(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对博物馆学、博物馆、博物馆文化和新博物馆有较清楚的认识。教学重点和难点:博物馆定义、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新博物馆学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一节 什么是博物馆

一、博物馆的定义

1.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定义的表述。2.中国对博物馆定义的表述。

二、博物馆应具备的条件。

三、博物馆的性质。

四、博物馆的使命、目的。

五、博物馆的特点。第二节 什么是博物馆学

一、博物馆学的定义。

1.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学定义的表述。2.中国对博物馆学定义的表述。

二、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

1.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学的研究。2.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的倡导者。

3.中国近现代博物馆学的研究及其发展

三、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

四、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向

第三节 博物馆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1、博物馆学与历史学、考古学、教育学、心理学、目录学、管理学关系。

2、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讲 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世界近现代博物馆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动力与现状;理解博物馆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产物。熟悉国外博物馆的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以便重新思考与构建中国博物馆学体系。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起源与时代背景 当代世界博物馆的现状与趋势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 第一节、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一、博物馆的起源与文物收藏。

二、文艺复兴后的博物馆的发展。

三、十九世纪以来的博物馆。第二节、当代世界博物馆的现状分析。第三节、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第三讲 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与现状(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背景与现状,把握中国博物馆发展趋势。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当代中国博物馆的现状与趋势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 第一节 中国古代对文物的收藏与研究。

第二节 中国近代博物馆的初步发展。

一、张骞与中国第一座博物馆。

二、中国近代博物馆的初步发展(1905-1949)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博物馆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博物馆

第四讲 博物馆类型与功能(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博物馆类型以及划分依据,把握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便于学生认识博物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类型 社会功能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

第一节 博物馆类型

一、划分类型的意义。

二、划分类型的依据。

三、博物馆类型的划分

1、社会历史类;

2、自然历史类;

3、科学技术类;

4、造型艺术类;

5、综合性博物馆

第二节 博物馆的功能

一、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2充分发挥陈列展览的社会教育作用。3传播科学文化知识。4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5开展中外文化交流。

二、各类博物馆的功能和特点

(一)社会历史类博物馆的功能和特点

1.历史类。2.革命史类。3.民族类。4.民俗类。5.纪念类。6.文化艺术类。

(二)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功能和特点

1.自然性质博物馆。2.科学技术性质博物馆。

(三)综合性博物馆的功能和特点

综合性博物馆即地志性博物馆,主要为省、市、自治区博物馆。第五讲

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与保护(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把握博物馆征集藏品的方法和程序,增强学生文物保护意识和工作思路。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藏品的征集 藏品保护技术与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现场教学、参观实习、多媒体 第一节 藏品的征集

一、征集工作的重要性。

二、征集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藏品征集的基本途径。

四、藏品征集的意义。

第二节 藏品的管理

一、藏品的鉴定。

二.藏品的分类。

三、藏品的登记。

四.藏品的编目。

五、藏品的分级。

六、藏品的建档。

七、藏品的提供、注销和统计。

八、藏品库房的科学管理。

第三节 藏品的保护

一、藏品在博物馆的保存环境与保护的必要性。

二、藏品保护的基本内容。

三、藏品保护技术。

四、藏品的修复。

五、藏品的复制与自然标本的制作。第六讲 博物馆陈列(5学时)

目的:博物馆陈列是沟通历史与现实、知识与公众、博物馆与社会的主要桥梁。博物馆陈列通过主题、展品、说明、环境等手段,满足观众学习、欣赏、休闲的需求。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陈列发展简史。

博物馆陈列总体设计、内容设计、形式设计的主要工作和要求。

第一节

陈列研究与设计

一、陈列和展览。

二、各类陈列的特点。

三、组织陈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

四、总体研究和设计。

五、内容研究与设计。第二节

陈列艺术

一、陈列艺术设计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二、总体艺术设计和部分艺术设计

三、艺术形式设计的条件和方法四、一般艺术规律在陈列形式中的运用

五、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面临的新问题 第三节

动态陈列和高新科技运用

一、动态陈列的出现和发展

二、我国博物馆的动态陈列和高新科技的运用

三、动态陈列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第七讲 博物馆与观众(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观众的调查研究,理解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同时懂得协调博物馆与观众的对策与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观众的关系 可行性对策分析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现场教学、多媒体

第一节 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

第二节 博物馆观众的特征。

第三节 对博物馆观众的调查与研究。

第二节 博物馆功能与观众。第三节 博物馆与观众心理学

第五节 提高博物馆观众参观率的可行性对策分析。第八讲 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2学时)

第一节 博物馆教育的新观念和主要任务 第二节 社会教育与服务的主要方式方法 第九讲 博物馆学的科学研究(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博物馆学的研究历史,研究内容,把握当前博物馆学的研究课题,增强学生的课题研究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 理论体系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 第一节 博物馆学研究的类型

一、基础理论研究

二、应用性研究。

三、服务性研究。第四节 博物馆学研究历史

一、世界博物馆学的产生与初步研究。

二、全球化下的博物馆学研究。

三、中国博物馆学的初步发展。

四、苏联模式影响下的中国博物馆学研究。

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博物馆学研究

六、中国博物馆学研究现状分析 第五节 博物馆学的理论体系

一、理论博物馆学研究。

二、应用博物馆学研究。

1、博物馆藏品管理学;

2、博物馆教育学;

3、博物馆陈列学;

4、博物馆管理学;

5、博物馆建筑学;

三、专门博物馆学

1、民族博物馆学;

2、遗址博物馆学;

3、私立博物馆学;

4、社区博物馆学;

5、数字化博物馆学;

6、生态博物馆学。

第十讲 博物馆的科学管理(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把握博物馆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增强学生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以便适应将来的博物馆工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科学管理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参观实习、多媒体

第一节 博物馆管理是多样性系统工程

一、宏观任务;

二、博物馆的具体管理。第二节 博物馆管理的目标 第三节 博物馆管理的模式比较

一、国外博物馆管理模式;

二、中国博物馆管理模式;

三、中国博物馆科学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第五节 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与培训

第十一讲 博物馆营销(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博物馆营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让学生懂得博物馆经营之道,懂得如何谋求博物馆的生存发展之路,增强学生市场化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处理好博物馆发展与市场化的关系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营销的对策 旅游文化产业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课外调查研究、多媒体

第一节 博物馆营销的必要性。

第二节 博物馆营销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博物馆经营的可行性分析。第六节 博物馆经营对策与实践。

一、国外博物馆筹资方式。

二、中国博物馆经营管理对策 第七节 博物馆经营的特点。第八节 博物馆与旅游文化产业。

第十二讲 数字化博物馆(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掌握数字化博物馆的内涵与特征,了解数字化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及其在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管理等工作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数字化博物馆的内涵 基本功能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

第一节 数字化博物馆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数字化博物馆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数字化博物馆的基本技术特点

第四节 数字化博物馆的现状与前景

第十三讲 博物馆建筑(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博物馆建筑的特点,熟悉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博物馆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原则 智能化系统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参观实习、多媒体

第一节 博物馆建筑的概念。第二节 博物馆建筑的演变与发展。第三节 博物馆建筑的特点。第四节 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原则。第五节 博物馆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第六节 博物馆建筑的管理。

第十四讲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概况,掌握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尤其新时期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新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

第一节 遗产概念与分类

一、文化遗产

二、自然遗产

三、文化景观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节 新理念下的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 第三节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七、说明

执笔人:李 伟2014年2月25日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博物馆的定义(哥本哈根1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会议):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一、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验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二、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博......

博物馆学基础

博物馆学基础第一编:1.博物馆(定义、特征、类型、功能): 定义:博物馆是指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

博物馆学基础 名词解释

博物馆学基础复习大纲与名词解释整理张传强整理考古与博物馆学复习大纲与名词解释张传强整理 2014.6.14 博物馆学基础复习博物馆学基础复习大纲与名词解释整理张传强整理的......

博物馆学基础名词解释

考古与博物馆学复习大纲与名词解释 张传强整理 2014.6.14 博物馆学基础复习第一讲博物馆和博物馆学 国际博协对博物馆定义 张謇与南通博物院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学会中......

下载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