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读书笔记_教育心理学发展史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0:20: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读书笔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心理学发展史”。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满足了这些条件:科学的心理学体系、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人才。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人们已认识到运用科学的心理种观点和方法能够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但理论与研究的积累还不够充分,其内容也多是以普通心理学原理去解释教育问题,研究方法也有机械主义和简单化倾向。

第二阶段: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中与教育相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从20年代起,对动物和人的学习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并形成了各个学派。这些理论以及学派之争,对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起了促进作用。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受其影响,动机、人格与心理卫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后来,认知心理学逐步兴起,更是从根本上影响和改革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这一时期,一方面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当时教育心理学的很多缺憾,突出地表现在涉及范围太广、内容庞杂、缺少严格的理论体系。另外,这一时期因偏重于研究动物或儿童的简单心理活动,所研究的内容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阶段:理论建设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出现了某些新的趋势,集中表现为:

内容日趋集中,即逐渐突出教与学的领域。尽管不同的教科书对如何教或如何学的问题各有侧重,但其内容基本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的。与此同时,出现了与之并存的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

比较重视结合实际教育进行研究,尤其是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把这种热情推向了高潮,研究者纷纷转向分析学校教育的实践,并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民的研究兴趣。如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动机、课堂的学校集体、教育过程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辅助

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80年代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学者们对计算机堵住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进入90年代后,许多学者致力于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探讨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等。

(二)、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苏联教育心理学是在继承了十月革命前俄罗斯心理学家的宝贵遗产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早在1868年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就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俄国心理学家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为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家的奠基人”

1877年俄罗斯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被认为是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7年十月革命后,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发展教育心理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理论探索为主,贡献较大的是维果斯基、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前苏联教育心理学重视结合教育与教学实际进行研究,广泛采用自然实验法,综合性研究的科学性提高。这一时期存在的问题是:

忽视理论研究;

对西方全盘否定;

创造性运用马列主义理论不够,机械照搬。

20世纪60年代以来,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

理论思想活跃。对学习问题的理论探讨加强了。在智力活动和教学方面出现了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和达维多夫的“教学中的概括类型”理论。

加强了同学校教育工作的联系,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赞科夫的改革传统的小学教学体制的实验教学研究,提出了三条教学论的“新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进行教学的研究;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明显变化,吸取了心理测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之,苏联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马列主义观点的指导,比较重视联系教育实

际,这是他们的可取之处,但由于他们长期把教育心理学与年龄心理学融合为一门学科,一直未能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学习理论,也缺乏一个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三)、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中国教育心理学思想起源很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这方面的著述。但由于我国长期受封建统治的束缚,近代又受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使早就有的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成果未能系统地发展成为一门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则是近代的事。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亦可分为三个阶段:

自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

这一时期主要是译介外国的教育心理学。据有关史料表明,我国出现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光绪末年(1908)由房宗岳翻译的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20年代,廖世承出版了第一本由我国学者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此后,潘菽(1935年)、陈选善(1938年)、肖孝嵘(1940年)与艾伟等都编著了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并在学科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1949年建国后,主要是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并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方法对旧教育心理学进行改造,以确立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结合当时的教育改革,对入学年龄问题、学科教学改革的心理问题、品德和劳动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等做了一定的研究工作。1963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与此同时,全国各师范院校相继开设了教育心理学课程,我国教育心理学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但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前期,由于“十年*”的冲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直处于中断阶段。

“文化大革命”后至今

70年代后期,教育心理学重新复苏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翻译了一批国外教育心理学书籍,介绍国外影响较大的理论观点与研究成果,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也越来越多。研究的课题涉及面也比较广泛,内容涉及到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学习心理问题、教育与发展问题、品德心理问题、数学与语文教学的心里想问题。此外还有关阅读心理、教师心理以及教育与心理测量、教育社会心理等也有不少研究。研究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新生力量不断增

强,从而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局面。一批学者在积极吸收国外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开展了深入探索,初步形成了几个独具特色的代表性力量,如邵瑞珍等提出的“知识分类的学习与教学理论”冯忠良的“结构—定向教学理论”、林崇德的智力发展理论等。近年来,关于学习策略、动机作用、学习测评、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品德形成与发展和教师心理等主题的研究明显增多。这些研究都达到丰富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宝库,对我国当代的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心理学原有的基础比较薄弱,解放后又几次受极“左”思潮路线的摧残和干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设备条件极差、研究的问题不够系统,尤其是对当前我国所开展的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以及促进学生诸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等等还缺乏基本的研究,甚至缺乏应有的研究敏感性。

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较快,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重要概念: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属于应用型研究的一种方式,用来回答一些与学校或课堂有关的具体问题。评估(aement)为了作出有关学习和教学的决策而系统收......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第2版)》读书笔记第一章 什么是思维一、思维的各种不同的意义1.最好的思维方式反省思维: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 2.“意识......

读书笔记教育心理学

今年暑假闲暇之余,潜心阅读了一本对教育工作,甚至于生活十分有意义的一本书――斯滕伯格的《教育心理学》,。本书开篇从如何使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这一问题出发,集中阐述了......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关于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学生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需要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而学习动机的激发则是指学生将自己形成的学习需要......

下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