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情综合材料_州情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3:58: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州情综合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州情”。

迪庆州州情概况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是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心区。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形成“雪山为城,江河为池”的特殊地貌,是滇西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悠久的历史

迪庆有着悠久的历史。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的戈登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远在六七千年前,迪庆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德钦县永芝、纳古、石底等地出土的石棺墓及随葬文物显示,约在二千三百多年前,吐蕃先民已在这里创造了个性鲜明的土著文化。秦王朝时期,吐蕃统治势力已延伸到迪庆。汉朝,汉武帝在“西南夷”设置郡县。东汉时,迪庆为牦牛羌地。三国蜀汉时期,属云南郡地。隋时为南宁州总管府地。唐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吐蕃在今迪庆境内维西塔城一带设“神川都督”。南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领“回回亲军”挥师南下,西路军兀良合台经旦当(今香格里拉)、罗裒间(今维西)并于境内金沙江上“革囊渡江”,后平大理国。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设临西县,属丽江路军民抚司巨津州。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在今维西县设刺和庄长官司,直属云南都司管辖。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公元1522—1572年),丽江军民府土知府木氏染指藏务,经营康区,并以迪庆为据点,攻下巴塘、理塘、乡城等康南地区。这一时期,香格里拉称“中甸”,维西称“你那”,德钦称“阿德酋”。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准于中甸互市”,“遂设渡通商贸易”。清雍正四年(公元1276年),清政府将迪庆地区划归云南省,设中甸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设维西厅。

千百年来,居住在迪庆这方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为争取和平与自由,同一切残暴势力进行顽强斗争。早在唐咸通十五年(公元669年),迪庆藏民就投入“洛金邦”奴隶平民大起义。公元1801年,傈僳族人民不堪忍受清王朝、土司、喇嘛寺的重重压迫剥削,爆发了震惊清王朝的“恒乍绷起义”。清光绪壬辰年(公元1905年),在德钦县爆发了有上万名藏民僧俗及其他民族参加的反帝斗争。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途径中甸(今香格里拉),与藏民和松赞林寺结下深厚情谊,贺龙同志向松

共同发展的主题。迪庆境内有26种民族,千人以上的有藏、傈僳、汉、纳西、白、回、彝、苗、普米等9个民族。迪庆藏族自称“博”,操藏语康巴方言,使用藏文。迪庆藏族性格刚毅,能歌善舞,长于骑射,热情好客。主要分布在德钦县、香格里拉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塔城镇、巴迪乡等地。傈僳族主要居住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德钦县的霞若乡、香格时拉县的洛吉乡等地也有分布。迪庆傈僳族热爱生活,长于歌舞,纯朴勤劳。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族彝语支,使用傈僳文。迪庆纳西族主要分布在香格里拉县三坝、金江、上江,维西县永春、塔城、攀天阁、叶枝及德钦县佛山等乡镇,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本民族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境内纳西族喜好歌舞,勤劳善良。迪庆白族主要分布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中路、白济汛等乡,自称“那玛人”。迪庆彝族主要分布在香格里拉县的虎跳峡、三坝、洛吉、金江及维西县永春等乡镇,大部分居住在海拔2500—3000米的高寒山区,使用彝文。迪庆普米族主要分布在维西县的永春、攀天阁及香格里拉县的三坝、洛吉、金江、上江等乡镇,大部分居住在河谷地区及丘陵地带,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迪庆回族主要居住在香格里拉县建塘镇、三坝乡,德钦县升平镇,维西县保和镇、白济汛乡等地,通用汉文。迪庆苗族主要居住在香格里拉县金江镇,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只在本民族内部日常交往中使用,其余交流通用汉语。迪庆境内各民族长期以来亲善相依,共同为迪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同时,多种宗教共存共荣。迪庆藏族信奉藏传佛教;傈僳族除信仰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外,主要信仰基督教,也有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及藏传佛教;纳西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东巴教,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白地村被公认为纳西族东巴教发祥地,少数纳西族信奉藏传佛教;白族的信仰同其他地区白族一样,多信仰本主教;彝族信奉毕摩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这种多宗教共存共荣的现象,成为迪庆人文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迪庆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高山大川与古高原携手并肩,形成了“三山挟两江”的雄奇地貌:梅里雪山山脉、云岭雪山山脉、中甸雪山山脉横亘天际,澜沧江、金沙江自北而南贯穿全境。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呈纵深切割之势,海拔高差悬殊,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

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对国内外不同层次的旅游者都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通过多年的努力,迪庆以“香格里拉”品牌为核心,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迪庆境内自然风景区为范围,以藏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为特征的旅游开发框架已初步形成,并已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生物资源。迪庆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和“天然高山花园”,是世界著名花卉杜鹃、报春、龙胆、绿绒蒿、细叶莲瓣等的分布中心,有世界著名的园林园艺植物珙桐、秃杉等,有以松茸、羊肚菌、木耳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136种,野生药用植物有虫草、天麻、贝母、杜仲、当归等867种,分布在迪庆境内的高等植物多达187科5000余种,其中银杏、云南红豆杉等30余种为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仅维西兰花、高山杜鹃等观赏植物就达1578种。境内有野生动物共1400余种,仅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种类就达80余种,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野驴、黑颈鹤。二类保护动物有雪豹、林麝、淙熊等十多种。三类保护动物有岩羊、血雉等近十种。

三是水能资源。迪庆州地处“亚洲水塔”东南端,平均海拔3380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的上游都纵贯迪庆州。特别是长江,流经里程达430公里,流域面积16810.8平方公里,澜沧江在州境内流程320公里,流域面积7059.2平方公里,全州共有大小支流221条,水能蕴藏量达1650万千瓦,占全省的15%。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1370万千瓦以上。“十一五”起,国家将开发金沙江、澜沧江水能资源,总装机可达1000万千瓦以上,水电产业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四是矿产资源。迪庆地处 “三江成矿带”腹心地带,是全国十大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到目前共计发现铜、钨、钼、铅锌等30多种矿,发现矿床矿点300多处,其中羊拉铜矿、普郎铜矿、红山铜矿、楚格咱铁矿、江坡铁矿、安乐铅锌矿等达到大中型矿床的规模。已发现铜矿床和矿点42处,探明铜金属储量达500多万吨,其中羊拉、红山铜矿已探明铜金属储量达260多万吨,普朗铜矿储量在200万吨以上。

我州的矿产资源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具有富集程度高,分布集中,品位高,规模大,矿种配套性好,资源潜力大的特点,从而使我州从整体上成为具有世界级成矿规模的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实现州委州政府提出的走“矿电结合”产业路子,把矿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把迪庆建成中国最大的铜业基地的目标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

矿产业 围绕园区建设和重点产业,通过整合矿产资源、推进矿电结合、打击矿产资源开发违法行为、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加快推进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昆钢30万吨铁合金和华新水泥等重点工业项目顺利竣工,维西工业园区还原铁、羊拉、普朗等矿业基地基本形成。

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国民经济

1950年迪庆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获得解放。195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多年来,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大道上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1992年起,迪庆藏族自治州所属三县先后对外开放;199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在迪庆召开扶贫现场办公会;199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暨第二届滇藏川青毗邻地区文化艺术节期间向世界郑重宣布:人们寻觅已久的人间仙境——“香格里拉”就在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1999年,迪庆“香格里拉”机场通航;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03年,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召开,会议原则同意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规划了迪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121项,计划总投资174.51亿元。这一切,无不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迪庆的亲切关怀,凝聚着迪庆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心血和汗水。

2010年,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州人民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解放思想,全力抢抓发展机遇;攻坚克难,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克服了拉萨“3·14”事件、国际金融危机和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等严峻困难,成功举办了奥运火炬传递、建州50周年和第六届康巴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2010年全州生产总值7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5%,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9.5%,二季度增长17.9%,三季度增长12.7%,四季度增长23.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34亿元,增长6.7%,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3.8%,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

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96亿元,比上年增长 43.2%。其中,城镇投资123.1亿元,增长47.2%,农村投资0.87亿元,增长22.1%,农村私人投资6.4亿元,增长14.4%,房地产投资3.58亿元,下降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2010年,全州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81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813公里,占公路里程的79.19%。全州旅客运输量为459万人,比上年下降4.93%;旅客周转量76195万人公里,下降2.99%;其中,民航旅客运输量26.33万人,增长18.98%,民航旅客周转量12638万人公里,增长18.97%。全州货物运输量439万吨,增长12.6%;货物周转量304293万吨公里,增长32.74%。

2010年,全州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361万元,比上年增长15.3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701万元,增长5.74%;邮政业务总量1347万元,增长10.36%;固定电话用户为37469户,比上年末下降6.01%,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276647户,比上年末增长31.49%,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1.69部,比上年末增加15.69部。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10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3.8%。按隶属关系划分,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32亿元,增长21.9%;县消费品零售额12.67亿元,增长25%。分行业看,住宿业零售额0.63亿元,增长44.2%,餐饮业零售额1.49亿元,增长22.2%,批发业零售额6.11亿元,增长40.5%,零售业零售额12.76亿元,增长16.6%。分经济类型看,非公经济零售额13.16亿元,增长15.5%;公有经济零售额7.83亿元,增长40.7%。

全年香格里拉县城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4%,其中,食品上涨8.7%。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5%。

(七)财政、金融、保险

2010年,全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667万元,比上年增长3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1485万元,增长43.4%。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00334万元,比年初增长38.9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60960万元,增长25.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73596万元,增长24.3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209

5-9

38212元,增长8.25%。农民人均纯收入3347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96元,增长9.5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9388元,增长23.09%。

年末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5421人,比上年增长7.54%;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965人,下降1.66%;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562人,增长7.39%;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024人,增长16.91%。年末全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1944人,比上年末增加1050人,共发放保障资金2523万元,增长29.05%,年末全州农村低保人数达103900人,增加2400人,共发放保障金7532万元,增长10.18%。

七、绘就美好蓝图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们已经积累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宝贵经验,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未来五年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切实增强前瞻性、科学性和创造性,就能推进迪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新跨越。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州委六届十次全会后,根据州委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州政府对“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生产力布局等重要内容,组织多次咨询论证,开展形式多样的建言献策活动,在集中各方智慧的基础上,形成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明确了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责任,各项部署体现了战略性、指导性、操作性的要求。

《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即: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迪庆特点的发展路子,按照“四个走在前列”总任务,紧紧抓住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事,坚持“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发展思路,依托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四轮驱动,实施“绿色经济、人才优先、投资拉动、品牌支撑”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生态、和谐迪庆,努力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以及大香格里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轴心区,为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

完善100万亩核桃、水果基地及配套设施。改良天然草场150万亩、建设饲料基地15万亩,大小牲畜年出栏稳定在80万头。

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经济资源和生产力要素主要向重点开发区聚集,通过非均衡布局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完善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建立具有迪庆特点的城镇体系。要帮助有条件的农民进入城镇,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中心城市、重点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切实增强中心城市、重点乡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香格里拉县城建设成国际旅游城市和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把维西县城建成独具傈僳文化特色的民族生态文化城市,把德钦县城建成独具藏区特色的藏民族宗教文化旅游城市。

五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激活跨越发展的创新力。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真开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工作,努力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

六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大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新一轮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七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和人才强州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迪庆。优先发展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普及双语教育,切实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和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社会化,逐步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

八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积极促进就业,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使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民生。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和完善反对分裂、维护和谐稳定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九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保护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着力培

州情综合材料

迪庆州州情概况“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是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世界自然......

迪庆州州情综合材料07年

迪庆州州情综合材料“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是举世闻名的香格里拉,世界......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情简介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情简介文山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和原战区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邻广西,南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438公里。全州国土面积31456平方......

@@黔南州州情[材料]

黔南州州情1、黔南州成立于哪年哪月哪日? 答:1956年8月8日。2、黔南州总面积是多少平方公里? 答:26197平方公里。3、黔南州自然地理位置如何?答: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情简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7月23日,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本省黔南、铜仁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全州辖16市县和1个省级经......

下载州情综合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州情综合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州情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