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州情综合材料07年_迪庆藏族自治州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4:06: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迪庆州州情综合材料07年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州州情综合材料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是举世闻名的香格里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心区。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形成“雪山为城,江河为池”的特殊地貌,是滇西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悠久的历史

迪庆有着悠久的历史。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的戈登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远在六七千年前,迪庆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德钦县永芝、纳古、石底等地出土的石棺墓及随葬文物显示,约在二千三百多年前,吐蕃先民已在这里创造了个性鲜明的土著文化。1950年5月,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县)和平解放,成立了香格里拉县人民政府。随即德钦也宣布和平解放,仍称德钦设治局,1952年5月建立县一级的德钦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德钦县。1957年9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二、独特的区位

全州国土面积23870平方公里,辖香格里拉县、德钦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三个县,29个乡镇,182个村民委员会;2003年底,总人口35.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56%,生活着藏、傈僳、纳西、白、彝等26种少数民族,藏族人口12万余人,占总人口的33%;傈僳族人口10 1 万余人,占总人口的29%。迪庆历史上是西南“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东部藏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转站,是我省进出西藏的咽喉。

三、多彩的民族文化

迪庆文化多样,特色鲜明。世居这里的藏、傈僳、纳西等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宗教并存、多民族共融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东西文化荟萃和南北文化交融的特点,突出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主题。迪庆境内有26种民族,千人以上的有藏、傈僳、汉、纳西、白、回、彝、苗、普米等9个民族。迪庆境内各民族长期以来亲善相依,共同为迪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同时,多种宗教共存共荣。迪庆藏族信奉藏传佛教;傈僳族除信仰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外,主要信仰基督教,也有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及藏传佛教;纳西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东巴教,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白地村被公认为纳西族东巴教发祥地,少数纳西族信奉藏传佛教;白族的信仰同其他地区白族一样,多信仰本主教;彝族信奉毕摩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这种多宗教共存共荣的现象,成为迪庆人文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迪庆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高山大川与古高原携手并肩,形成了“三山挟两江”的雄奇地貌:梅里雪山山脉、云岭雪山山脉、中甸雪山山脉横亘天际,澜沧江、金沙江自北而南贯穿全境。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呈纵深切割 2 之势,海拔高差悬殊,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峰。最低谷海拔1486米,绝对高差达5254米,较小范围内的巨大高差使得境内出现了垂直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特征。州内气候属温带——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4.7℃—16.5℃,年极端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27.4℃。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迪庆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使幅员辽阔的迪庆高原成为一块资源富集的宝地,那皑皑的雪山、肥美的草场、茫茫的森林、宁静的湖泊、纵横的溪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

一是旅游资源。1997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考察论证,在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和评审的基础上,郑重向世人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200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迪庆州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的神秘面纱从此掀开,云南迪庆藏区随之成为人们寻梦、旅游的热点。迪庆香格里拉融自然与人文、宁静与深邃、优雅与壮阔、古朴与现代等和谐统一、风韵天成,尤其是她那历经自然和历史的沧桑熔铸而成的以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沉淀,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令无数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这里有雄伟壮丽的云南第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有险峻奇绝的世界上最深的峡谷虎跳峡,有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仙人遗田”白水台,有中国纬度最低的现代冰川明永冰川,有“高原名珠”碧塔海,有康藏十三林之一的噶丹〃松 3 赞林寺。还有碧壤峡谷、哈巴雪山、萨马阁、千湖山、依拉草原、尼汝林区、茨中天主教堂、达摩祖师洞、长江第一湾等一大批已开发和待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外,迪庆风格各异的各民族歌舞,独具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神密深邃的多种宗教文化,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对国内外不同层次的旅游者都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通过多年的努力,迪庆以“香格里拉”品牌为核心,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迪庆境内自然风景区为范围,以藏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为特征的旅游开发框架已初步形成,并已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生物资源。迪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立体气候为众多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和“天然高山花园”。迪庆是世界著名花卉杜鹃、报春、龙胆、绿绒蒿、细叶莲瓣等的分布中心。分布在迪庆境内的高等植物多达187科5000余种,秃杉、银杏、光叶珙桐、云南红豆杉等30余种为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野生动物有1400多种,仅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种类就达80余种,其中以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和黑颈鹤最为有名;有以松茸、羊肚菌、木耳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136种;迪庆花卉资源十分丰富,仅观赏植物就达1578种,维西兰花、高山杜鹃等久负盛名。此外,质好品高的野生药材如冬虫夏草、天麻、当归、木香等产量颇丰,深受各地客商青睐。正是由于物产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从而使迪庆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物种基因库”之一。境内有白茫雪山国家级自然 4 保护区,哈巴雪山、碧塔海、纳帕海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32.0129万公顷。

三是水能资源。全州水资源总量为119.73亿M3,可利用量95.7亿M3,境内两江一级河流硕多岗河、吉仁河、阿东河等可开发利用率较高。全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650万千瓦,占全省总量的15%,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1370万千瓦以上。金沙江、澜沧江两大干流水量稳定,天然落差大,具备开发大、中型梯级电站的优良条件。

四是矿产资源。迪庆位于三江成矿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东南亚锡矿带和玉树——义敦的铜、铅、锌、银、金、汞矿带横贯全境,是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非金属矿的富集区之一。现已探明有铜、铁、钨、铅、金等矿,全州范围内有24个矿种323个矿点。其中羊拉、红山铜矿已探明铜金属储量达260多万吨,普朗铜矿储量在200万吨以上。

五是森林资源。全州林业用地161.5万公倾,森林覆盖率达6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树种有云杉、红杉、冷杉、高山松、红豆杉、香榧、云南松、华山松等。

六是畜牧资源。迪庆境内共有草地面积913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18.8%。其中可利用草地629万亩,是云南最大的天然牧场。主要畜种有牦牛、犏牛、猪和羊等。

五、持续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

1950年迪庆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获得解放。195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多年来,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大道上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 5 雨露,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1992年起,迪庆藏族自治州所属三县先后对外开放;199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在迪庆召开扶贫现场办公会;199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暨第二届滇藏川青毗邻地区文化艺术节期间向世界郑重宣布:人们寻觅已久的人间仙境——“香格里拉”就在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1999年,迪庆“香格里拉”机场通航;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03年,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召开,会议原则同意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迪庆州委、州人民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6年,经过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州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令人振奋的好成绩。全州生产总值跃上30亿台阶,达到34.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人均生产总值达1642美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6.65:34.91:48.44,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32.9%;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3.0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2亿元,分别增长26.5%和30.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85亿元,增长29.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1.79亿元和39.46亿元,分别增长33.5%和3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5亿元,增长 6 4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10789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1614元,增长13.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4.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2%。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16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47%。

六、绘就美好小康蓝图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重大战略部署,为把迪庆的建设和发展融入全省、全国加快发展的战略之中,州委、州人民政府立足州情,着眼未来,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编制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绘就了迪庆未来18年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纲要》提出的发展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部署,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巩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最好藏区之一。发展战略为:提升品牌,强化基础,团结稳定,协调发展。提出了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分三步走的奋斗目标:第一步到2005年,力争GDP年均增长15%以上,经济总量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8.46亿元;第二步到2010年,力争GDP年均增长15%以上,经济总量在200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36.92亿元;第三步到2020年,7 GDP年均增长8%,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三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00美元,经济社会各项指标接近或达到小康目标,把迪庆建成全国最好藏区之一。《纲要》对全州生产力作了科学布局,提出了“两江”、“三带”、“四区”的布局。“两江”即开发金沙江、澜沧江流域水电资源,把迪庆建成全省最大的水电基地。“三带”即建设永壳至香格里拉县,升平镇、奔子栏至尼西,维西县城至拖枝三个移民城镇经济带。“四区”即打造精品旅游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铜业产业区和绿色工业园区。

《纲要》按照大思路带动大项目,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要求,规划了具有战略性、支撑性、前瞻性的迪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121项,计划总投资174.51亿元,其中近期重点建设项目68个,总投资规模91.6亿元;中长期重点建设项目53个,计划总投资82.91亿元。《纲要》还提出了十条具体对策措施:分别是加大基础设施力度、打牢发展基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强扶贫工作、提高人民生活,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加快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打造诚信政府、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

州情综合材料

迪庆州州情概况“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是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世界自然......

州情综合材料

迪庆州州情概况“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是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世界自然......

迪庆州中药材基本情况

迪庆州中药材基本情况1998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药材产业作为西部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之一,受到国家和西部各省(市)的高度重视。云南省把发展以天然药物为主的中医药产业作......

迪庆州统计公报

迪庆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

迪庆州统计公报

2012年迪庆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州上下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

下载迪庆州州情综合材料07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迪庆州州情综合材料07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